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蒲县的百姓如今上街都可小心了。

家里的大人提溜着孩子的耳朵告诫,“出去玩给我加小心!要是弄碎了路边的泥瓷盆,或者去揪花,老娘腚给你打成八半。”

城里人都忙活起来了,沈桃也不能放过孟蒲县十八村。

每个村必须出一个花车。

反正每个村都有牛和平板车。

牛拉着平板车,板车上至少弄个一人高的物件出来。

管你是用彩纸胡,还是彩绸缝,再不济用树枝扎了野花点缀,实在不行出真人摆造型。

穷村有穷村的做法。

富村有富村的豪横。

大家都绞尽脑汁的想噱头,村里空前团结。

沈桃还从鹤县叫回些身手好的退伍老兵当安保,给他们定了全新的衣服,白天晚上不停巡逻,让人一看就有安全感。

十二三岁的少年披绶带,当指路者。

城中抽调一千人练习滚灯表演。

所谓滚灯,就是用竹子扎制展转相环的圆灯笼,里面有蜡烛。灯笼无论怎么翻滚,蜡烛都不会熄。

现代已经给这技术申请了非遗,其原理运用就是陀螺仪。

孟蒲县的人切身感觉到,沈桃确实和前面几个县令不一样。

她没那么多豪言壮语,身边还带着个俊俏后生,但凡事都冲在前面,亲力亲为。

在她的带动下,整个县城都忙活起来了。

虽然银子还没赚到,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有啥用,但就是感觉这么忙挺好的,挺有希望的。

整个县城足足忙了一个半月,终于迎来了第一波斗酒客。

这波斗酒客是琼州来的,就是那个有鼠疫还发了寒灾的琼州。

因为离的远,所以出发的早,竟是第一波赶到。

一行十二个人,是琼州下辖县城的四家酒坊的人。

他们拖了两大车酒过来。一进孟蒲县,就被街两侧的花震惊到了。

有被重视,被盛情款待了的感觉,一路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十一二岁的少年身披着红色条幅,真诚的问他们要去哪里,还介绍了几家比较有名的客栈、酒楼。

斗酒客一开心,打赏了两个铜板。

沈桃早就交代过这些少年,如果斗酒客给了打赏,他们就开心的接下,再说两句吉祥话。

若是人家没给,决不能吊脸子,更不能开口要。

少年开心的接过铜板,吉祥话从嘴里接二连三的蹦出来,令斗酒客十分开心。

与此同时,也有斗酒客从水陆过来。

第一天零星加起来,来了三四十人。下榻客栈的掌柜强烈建议他们去看滚灯表演。

看一场,一人才五个铜板。等过几天人多了,不见得能看上。

来孟蒲县不看滚灯表演,就算白来。

这么一说,斗酒客还真心动了。

滚灯表演安排在城东一片空地上,这里就是沈桃选定的斗酒场地。

白天斗酒,晚上表演,两不耽误。

孟蒲县的羊还没训练好,直接把屏县的羊车给借来了。

赶羊车的大爷都没想过,有一天他还得出差。(参照某地近况,嘻嘻嘻。)

斗酒客没到场地之前,心里还有点打鼓。这大晚上在外面看什么表演啊,黑灯瞎火的,能看清啥?

说不定就是坑骗他们外地人的。

没想到,一到跟前就看到人头攒动,四面都挂着灯笼,小孩骑在大人肩头上,远看像个巨人似的。

还不停有人喊:“今天是第一天开演,本地人能来凑凑热闹。往后斗酒客多了,都老实点在家待着呀。”

“有序入场,每人五个铜板。”

“想在外围看个热闹的,注意孩子,注意脚下!”

斗酒客花了五个铜板,被请到前排,还有座儿呢。

隔壁几个说话外地口音的,想必也是斗酒客,喝了点酒,嗓门极高的聊着天。

等了大约半刻钟,场地中央点燃了篝火。火焰舔舐木柴节节攀升,将人的脸庞映照的红彤彤,热闹且喜庆。

紧锣密布的鼓点传出,一支唢呐穿云起。

各色乐器紧追而上,深沉悠长的男声出自于黑暗,又刺破黑暗,好似垂在天边低吟浅唱。

斗酒客感觉汗毛倒立,有种说不出的震撼,感觉下一秒自己就要随着羊群一起去啃草了。

伴随着曲声,边上逐渐亮起灯笼。

起初是一盏两盏,而后密密麻麻连成一片。

灯笼是圆形的。

人们托举着灯笼,一排排一列列有序登场。

伴随着乐曲,时而齐声高喝,时而将灯笼高高举过头顶,时而一道清亮的女声应着乐曲窜出,时而将灯笼滚到对方手里。

仔细看,还有故事情节在歌舞里。好似是一对有情男女在灯海中迷了路,他们互相张望着,追逐着。

斗酒客从未看过如此大型歌舞,他们震撼于其磅礴,为滚灯而感到好奇,为男女主角始终无法相见而着急。

随着每个队形的变化,场内外的人都跟着热烈欢呼,掌声雷动。

半个时辰过去,演出结束。

斗酒客意犹未尽。

感觉喝酒到兴头上,竟然没酒了。

好在一个唇红齿白的小青年登场,他说话脆生生的,妙语连珠。

他来了一个场外互动,邀请斗酒客体验滚灯,还围着篝火一起跳舞。

最后这点互动是点睛之笔,给整场演出画上完美句号。

斗酒客心满意足的离去,逢人便夸滚灯演出。

说这五文钱乃是今生所花之最值。

不看,让人遗憾呢。

滚灯的名声在斗酒客中越传越广,几乎斗酒客来了孟蒲县当晚,都要去滚灯这里打卡。

看演出的斗酒客一多,百姓自发弄点小食去卖,赚点小零花。

斗酒大赛看似是外地人的狂欢,和本地人没什么关系。

但慢慢的,客栈里打扫的人不够用了。

酒楼传菜切菜的不够用了。

商铺里的伙计不够用了。

甚至连扫街的人都不够用了。

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参与进来,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工钱才发觉,原来之前都不是白忙活,付出是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