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齐秀才也将装的满满的竹篮递了上来。
周氏道:“这是我们这干货,都是我在山上采的,你都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
周大舅眼眶微红,眸中带了几分湿意,“好,我都带着。”
周氏也不舍的很,眼睛已然出现了几分红润。
周大舅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记住了妹妹的样子后,赶忙抬头看向了天空,忍住了眼中即将出现的泪水,哑着嗓子道:“天色不早了,秀娘,咏思,我得走了。”
齐秀才拉了拉周氏的手,“秀娘,我同大郎送大哥到村口,你同舒婉就不要去了吧。”
周氏擦拭着眼角,身子微颤的点了点头,喉中挤出了个,“好。”她怕自己跟着去,到时候就真的舍不得让走了。
周大舅抿了抿唇,摸了摸周氏的肩膀,“照顾好自己,常来信。”
在周氏垂泪不舍的目光下,三人上了马车往村口处驶去。
“咏思,秀娘自幼被我们宠惯了,有时候你多担待些,莫要与她计较。”周大舅架着马忽然说。
齐秀才一怔,反应过来赶忙道:“大哥言重了,我与秀娘夫妻多年,深知她的好,今生能够娶她为妻,是我此生之幸事。”
若不是秀娘,他齐咏思当年早就见了阎王爷了。
周大舅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你们好好的。”
齐温玉听着二人的对话,心中叹道,若是对方真心实意爱你,其实才不管你的那些缺点呢。
在这个时代,他娘周氏虽然出身不好,不通文墨,长相一般,性格有时还暴躁...又无现在妇人的贤良淑德,温柔体贴,但是齐秀才还是一心一意爱她,愿意帮她分担家务,心中时刻牵挂着她,同时周氏也愿意做出改变,贤良淑德,做好一个妻子,母亲,直至今日,二人成婚十载,感情依旧好的很。
想必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他娘喜欢他爹,他爹喜欢他娘,所以任何缺点都能包容,任何优点都是锦上添花。
马车在村口的榕树下缓缓停了下来,草垛里的大黄听见动静,摇着尾巴跑到马车边上到处窜着。
齐温玉跟着齐秀才下了马车,周大舅挤出了个笑容,摆手道:“都回去吧,别送了。”
齐秀才郑重的行了一礼,“大哥保重,一路顺风。”
齐温玉也道:“舅舅,一路平安。”
周大舅点了点头,“舅舅知道了,大郎,你要跟着你爹好好读书,跟着你娘好好练武,知道吗?”
齐温玉点头,“知道了。”
周大舅咧嘴一笑,拉着缰绳,驾着马车缓缓离去。
许久,消失在了山路之中。
“回家吧。”齐秀才牵起了齐温玉的手。
齐温玉嗯了一声,父子二人往家里走去。
一大一小的身影慢慢消失在了村口处,只留下榕树下蹿来蹿去守着村子的大黄。
田里的活计忙完了,齐家的学堂也开了起来,郑光远几个也开始回来继续上课了。
齐秀才每日教完学生,剩下的时间便单独给齐温玉讲课。
读完了四书,又开始了五经...同时齐秀才还给他布置了目标,三年之后的童生试。
齐家书房里,齐秀才检查完了今日的课业,“童生试所需的那些书籍为父已亲授与你,如今只需你自己加以巩固理解,三年后的童生试,便去试试吧。”
齐温玉点头,三年的时间,童生试。
齐秀才摸了摸他的脑袋温声说道:“大郎,你比爹聪明,爹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读弟子规,你如今不过七岁,若是努力,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也。”
“等中了童生,后面还有秀才,秀才所学的书籍更多,后面还有举人,甚者进士。”
“爹的学识有限,家里的书本也就这些,等你日后中了秀才,还要拜一位先生,能够传授你更多知识的先生。”
“农户子弟,想要出人头地何其难,只要你用功,十三岁便可去参加秀才,到时候,年龄合适又中了秀才,也能拜一位有名望的先生,日后,你的路才会更加顺畅。”
有一位恩师引路,对一个读书人而言,何其重要!
齐温玉目光坚定道:“我明白爹的意思,我一定会努力的。”
齐秀才的面上露出了笑容,“乖,继续读书吧。”
齐温玉自知自己如今凭借的无非就是比别人多出二十多年的经历,如此才将这些书籍吃透,可是后面还有其他书,更多的书等着他去读,故只能更加努力,想到此,齐温玉心中一叹,拿起了高三时那悬梁刺股的精神,翻起了孟子。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三年过去了,齐温玉十岁了,身子骨也比从前健壮了不少,如今每日除了读书,时不时的还跟着周氏去趟山上走走。
齐家的学堂来读书的孩子比从前多了几个,齐秀才二人夫妇一想,随即又加盖了一间屋子,将之前的那间学堂收拾一番后给了齐温玉居住,而齐温玉之前的房间则是分给了七岁的齐舒婉。
男女七岁不同席,齐舒婉也到了该有自己房间的年龄。
三年的时间里,曾经学堂的孩子中,大部分都离开回家做活了,十六岁的虎头如今已经在家卖起了猪肉,听说最近还议起了亲事,唯有郑光远还在里面苦苦挣扎,被他爹逼着继续读书,如今已经跟着齐秀才在读五经了。
天色还暗着,多年的生物钟习惯已经让齐温玉睁开了眼睛,忍着困意下床推开了窗户,刺骨的寒意涌入了房中,齐温玉身子哆嗦两下,吸了吸鼻子,身上的瞌睡劲这才消失不见。
年前齐秀才已经上报了考试名字,估摸着没几日,便要带着自己去县城了。
想到即将到来的县试,齐温玉拍了拍脸蛋,关起了窗户,坐在桌前继续苦读起来。
这间本用作学堂的屋子比较大,齐秀才便将屋子隔成了两间,一间用作齐温玉的书房,一间用作休息的地方,如此,倒是也方便了许多。
桌上的烛火燃起,齐温玉拿起一旁背了一半的书。
片刻后,郎朗的读书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