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和云南接壤的地区,其中分布的热带雨林,被称为野人山。
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大致就是在这一区域
在缅北地区行动,来自自然条件的威胁远比来自敌人的强
所以,胡一青自光烈八年履职云南都督后,从当地民众了解到缅北的特殊地形后,很果断的没有选择主动进攻。
相反,过去数年中,胡一青对于缅甸东吁王朝的态度,堪称纵容
面对莽白对明缅边界的木邦政权步步蚕食,胡一青不仅没有出手援助,反而置若罔闻。
以至于弱小的木邦在缅军旷日持久的攻势下,难以支撑,在光烈十二年末
东南亚诸国决定联合向北时,莽白不再顾计,出动三万余大军强攻木邦,木邦仅有高层不到数百人逃到云南境内。
为此,都察院还专门向内阁弹劾了云南都督胡一青
认为他有养寇自重之嫌
不过在现在的大明朝,军政分制,像胡一青这种级别的高级军官,即使是都察院弹劾,也必须要经由枢密院才行,否则除非内阁会议签署调任,都动不了。
好在胡一青陈述申辩的奏章,在朱由榔这边也得到了认同
关于对缅战略上,胡一青提到了两点
其一,正如他考虑的那样,缅北地形复杂,与其让明军主动深入,还不如先诱使对方的主力“引蛇出洞”,在明军较为能够展开的地形歼灭。
其二,缅甸和云南之间,还存在不少独立和半独立的土司
胡一青认为,处置这些土司过于麻烦,若是由大明直接吞并,反而容易激起矛盾,不如让缅甸代为吞并,到时候再连本带利,一起拿回来便是。
这些年来,对于西南方面,改土归流,一直是大明朝廷施政的努力方向。
但是这些地方的民情都过于复杂,又大多民风彪悍,朝廷很难轻易插手
尤其是像广西,很多桂北、桂中土司,当年在尧山大战时,还是大明朝的功臣呢。
只能加以怀柔政策慢慢同化
而云南这边的情况又有些不同
很多夹在边境的部落政权,基本上都是独立或者半独立的,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楚,自己到底算是哪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缅甸的侵略,反而有利于大明整合介入这一区域
胡一青还担心缅甸不上钩呢
莽白也比他想象中要嚣张得多
明代以后,东南亚地区的开发还是不错的,尤其缅甸先王还算明君,东吁王朝面积与四川差不多,而人口,大约比广西略少。
莽白为人残暴,夺取了其兄的王位后,为了吞并木邦,证明自己的功业,在国内大肆征兵,硬是凑出了七万多人马来,加上强令周边小部落出兵,林林总总,亦有八万上下,合计近十五万人,号称三十万。
不过不同于在上百年南北对立中,久经战阵的东南亚小霸王安南,缅甸这边,由于周边都没有太多竞争对手,所以兵力虽众,战斗力恐怕更加糟糕。
可莽白还是信心满满,毕竟安南在历史上,被中原王朝锤过不止一次了,而缅甸,由于过去都还是纯纯蛮荒之地,和中原王朝之间,都没有怎么交过手。
万历年间,缅王莽应里同样号称“三十万大军”,侵略大明边疆地区的土司和宣慰司,甚至涉足云南。
但当时的朝廷,一开始还能应付,缅军战斗力,即使是面对已然日益崩坏的明军,也难以抵挡,屡次被败。
历时两年的战争以刘綎收复所有失地而胜利,缅军被打败,原本摇摆不定的土司纷纷又重新归顺明朝。
但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
可伴随着明王朝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哪里又顾忌得上这万里之遥的土司烟瘴之地?
随着明朝的注意力被转移,无暇顾及西南,缅甸再次步步蚕食,袭扰并进攻、吞并云南周边土司。
战争持续十余年,最后以明廷“失六慰置八关九隘”告终。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自此以后,中原王朝对于东南亚,或者说云南周边的土司、宣慰司控制力大幅削弱,“金字红牌”制度名存实亡。
此后百年间,缅甸逐渐扩张,成为东南亚与越南并称的小霸主
历史上真正被锤,意识到谁是大哥,还得等到乾隆年间的清缅战争教做人。
但即使如此,战争中,清廷方面也付出了极大代价,并且这种威慑力也很快伴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化为泡影。
可以说,缅甸问题,其实比安南更加关键
现在的缅甸,距离万历末年的胜利才过去几十年,难免骄狂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听闻缅军兵锋越过木邦、孟养,直逼云南
当地土司均恐慌莫名,滇地百姓同样惊惧
要知道,当年缅军侵略,给云南和西南土司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缅军军纪可想而知,屠杀、掳掠难制,“分道入寇,伤残数郡,蹂嗬一方”,按照当时的文学家沈德符所言,“云南自此虚耗矣”。
而且自那以后,云南直接和缅甸接壤,缅人的袭扰也成为了边境民众的焦虑。
直到现在,经过数十年的恢复,滇地百姓依旧对缅军报以畏惧
对此,胡一青的应对很简单
边境土司、内地府县,他已经一一通告过了,四个字:坚壁清野
云南不同于内地,由于开发程度不高,无论汉夷,居民大多聚居,尤其是土司,本身就有这样的习惯,一遇强敌便收缩于山寨。
随后,胡一青把云南边军分为三个部分
都督佥事秦翼明领四营边军,四营民兵,屯驻永昌府;总兵陈旭,领三营边军,四营民兵,屯驻威远州。
剩下的全部主力,由胡一青亲领,就在距离昆明不过二百里的楚雄府,毫无动作。
就等着缅军深入
很快,前线一个个不利的消息,不断往后方传来
木邦失陷,木邦宣慰司头领内逃
陇川宣慰司、孟琏司、孟定府先后失守
而与此同时,安南那边的东线战场,却是高歌猛进,焦琏亲率主力,一路向南猛攻,眼看就要突破谅山,直抵升龙府前。
云南这边的上下将领,未免有些心急
但胡一青依旧是宛若老僧入定,反而严厉申斥了威远州驻军里,私自纵兵出战的两名厢总。
整个滇西、滇中,民兵均收缩于城内,主力边军则是屯驻于永昌、威远、楚雄三个呈倒三角状的关键节点里。
楚雄府,城中临时被充为都督府驻地的府衙里
已经快五十的胡一青,虽然还是那般虎背熊腰,目含杀气,但却不复当年军阵之中,以一敌百的勇悍,而是多了几分身经百战,老将的沉稳。
只是一言不发的看着衙门里忙碌的都督府参谋军官们,用各式标记、小旗,装配沙盘。
身侧陪侍的总兵倒是年青得引人注意,出言尊敬问道
“都督,夜不收的新消息,缅寇快到景东了,咱们真的还不动吗?”
胡一青看了眼对方
这位年轻的小侯爷,在军中也算是颇有声名,虽然已经受封郡公,而且在战后很有可能再进一步的胡一青还不至于嫉妒一个小年轻,但一开始还是颇不以为然的。
毕竟论资历,胡一青和焦琏,在此时大明军中,绝对是t0那一批,比李定国还深,人家跟着当今天子时,朱由榔还叫桂王呢。
只是淡淡回应道
“再等等,至少要过了景东。”
王愬有些迟疑道
“都督,缅寇真的会如此骄狂,看不出咱们这是个口袋阵吗?”
胡一青摇头反问道
“知道了又如何?”
“就现在这个势头,就算莽白雄才大略,马上让全军止步,掉头回去,几人会听?”
王愬并不傻,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说到底,还是个阅历问题
王愬年轻,虽然也打过不少仗,而且相当漂亮,但却只面对过清军一个敌手
而不得不承认, 清军属于那种训练有素的敌人,很少出低级错误
可眼下的缅军,根本就是一大堆东南亚部落壮丁的集合物
这样的庞大人马,被动员驱赶到这里,说难听点,就是为了捞一票
谁都知道,整个云南,最富庶核心的,还是滇中那几个府
就算莽白脑子好用,他能管得住手下一大帮子部落头领?
就像早期的农民军,本质上就是一大帮流民、饥民裹挟而来,无所谓战略战术,哪里有粮,往哪里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