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再一睁眼成了五零后 > 第200章 闹出人命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

现在儿子还小,这些粮食明年怎么吃也吃不了,但是还是要多存一点才行。

“绵绵,粮食够不够,要不等过年之前在分粮食的时候,你再买点”

“也行,虽说今年加上儿子的口粮,再加上到时候用工分分到的粮食,虽说看着多,可是咱们两个饭量都不小,那就再买点吧!

“你看着买,咱自己吃又不是拿到黑市上去卖,一般问题不大”

“放心吧!心里有数”

“后天就回部队,一时半会回不来,你自己在家里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就麻烦婶子帮你,在没有出月子之前,可不能出门知道吗?现在外面的天不是一般冷,可不能得月子病”

“放心吧!心里有数,到时候回部队的时候,带几包糖过去,和大家分分吃。虽说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红鸡蛋分,那就分糖吧,让大家沾沾喜气”

“好,没问题”

“对了,三哥,你把坏的地瓜放咱这屋里吧!等婶子来的时候,正好蒸着吃了”

“好,明天一早就去把袋子里的玉米磨成面粉吃。”

就这样三哥在家里待了半个月,又回部队了,虽说就隔了一座山,可是也不是每天都能回来。

再一个就是这次能有半个月的假,还是上边特意照顾,他这次回去,不到年底是回不来了。

“李知青,需要婶子做什么,直接说就行”

“婶子,你就放心吧!不会和你客气的”

“别客气,千万别客气,客气来客气去的生分”

“谁说不是呢!”

就这样,自己这个月子,前半个月由三哥照顾,后半个月由生产队里的嫂子照顾,自己可算是做完了。

坐完月子后,自己痛痛快快的洗澡洗头,别提有多爽了。

看的婶子直说:“是不是感觉身体轻快了”

“是呀!洗完后,真舒服”

“那就对了,不过你这次洗完了,以后也不能洗勤了,这毕竟是冬天,一旦感冒什么的,孩子也会感冒,现在孩子还小,尽量不要让他生病知道吗”

“放心吧!婶子,心里有数”

“那就好,这样明天婶子就不过来了”

“好,婶子,这是说好的三块钱,一包红糖”

“红糖婶子拿着,钱就不要了”

“那不行,婶子你要是这样,以后要是再有事,可不敢用婶子了,再说了这样是让乡亲们知道了,不是戳脊梁骨吗”

“好吧!那婶子就不客气了,不过婶子就拿一块钱,其他的可不能再多要了”

“好吧!婶子,既然这样,家里还有几个本子和铅笔,这个你的拿着,这是给孩子学习用的。”

“那婶子就不和你可以了”

“客气啥”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到了70年5月初,孩子也六个来月了。

自从大队开始上工后,自己就把孩子带到地里来了。别人家这么大的孩子,要不是放在背篓里,要不就是在地上铺个席子什么的。

自己却早早的就,找队上的木匠大叔给做了一个小车。这个小车既可以坐着,也可以躺在上边睡觉。而且这个车子也不算小,就自家的孩子怎么也能趟下两个小娃娃。

同时家里还有一个比这个稍微大一点的,能躺三四个,这个主要是放在院子里,让他再长大一点,好在里面玩,不耽误自己干活做的。

小车下边还有一层,可以放小被子,衣服,尿布啥的。

自家这个儿子,比其他小孩相对来说要安静一些,不过脾气却很大,稍微有点不顺他的意,就使劲的嚎,自己已经给他纠正了好几次比,目前的效果还不错,到时还的纠正。

“李知青,你不过去看看馒头”

“不用,他这样都好几次,肯定是想自己陪他玩”

“这孩子嗓门真大”

“确实不小”

馒头看到自己妈妈没有过来,也就不嚎了,现在对于他来说,外面的世界真大,好多人,好多都不认识,但是看样子很好玩。

就这样,自己带着孩子开始上工。

住在牛棚里的沈博文夫妇两个,也在大老远看过几眼大孙子,即使在想上前抱抱,可是始终没有过去。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能远远的看一眼孙子,比什么都强。

在大队所有的乡亲们眼里,他们两口子是下放放他们这个地方最早的,而且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也从来不想其他那些被下放的人,有事没事就闹腾一会。

直到前几年,上边不是抓他们游街就是批斗他们,他们才消停,这不现在都老老实实的在那里上工。

今年家里同样养了两头猪,一头任务猪,一头留着自己家,家里又不缺钱,也就不会像其他人家,把另外一头猪卖一半给供销社,或者偷偷拿着去黑市上去卖。

去年家里的两头猪,还是请队长叔自家帮忙抓起来杀的。

因为自己一个女同志带着孩子,不方便就男同志在家里吃饭,即使队长叔家的婶子嫂子都在,但是为了不落下画饼,给了队长叔家五斤肉。

同时在三哥回来的时候,让他带上两瓶酒去队长叔家感谢一番。

自己发现在到这里,比以前在抚松县的时候,明显的轻松许多,不管什么时候,反而觉着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大家也不会在乎其他的。

虽说今年带着孩子上工,可是自己不像怀着孩子的时候那样,小心翼翼的干活,现在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等儿子会说话的时候,不说人口粮,就今年挣的工分,怎么也够自己吃大半年的。

从68年开始大批的知青下乡,大队几乎每年都会来几个,同样也有知青托关系回城的,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留在乡下了。

不说老知青,就68年下乡后来的这些新的知青,他们现在也接受现实,老老实实的上工,虽说挣的不多,可是不管怎么说,够自己吃绰绰有余。

有的知青还能或多或少的补贴家里一点,但是他们老实上工了,可是只要来一批知青,哪怕是来一个,还是会闹出一些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