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开局成为副厂长 > 第559章 产业格局和两个有用的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9章 产业格局和两个有用的爹

当时她没发问徐洋肯定是没有主动炫耀这一辆车有多少钱的意思。

而且徐洋似乎真的也不知道,很多车都是娄青自己采购的。

毕竟相比内地,现在港城的洋河系公司几乎都是一家独大,用到豪车的地方简直太多了。

就连厮杀最为激烈的房地产行业,徐洋也一举力压其他多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而且徐洋还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所有的洋河在建以及在售的房子,均是实际面积,绝对不包含公摊!

徐洋敢这么做虽然算不上是和整个行业对抗,但也绝对是打破行规的一种表现。

但是只有这样的表现才让洋河地产的声望更上了一步。

无数的港城人苦恼于逆天的房价的时候,甚至哪怕买了房,即使是20平、30平的超小户型,到手的面积甚至还不如一个公厕大,这样的时候港城人对公摊面积以及对提出公摊面积的李楼王的痛恨简直是溢于言表的。

无数的普通家庭甚至只能一家三口只住在十几平米的纳米房子里。

当然徐洋也没有救民于水火。

房价的涨势是不可抑制的。

徐洋做的只是将房价标在了明处,洋河系的建筑价格平均要高出同行30%。

但是依旧不愁卖,这就是品牌效应。

一个是不含公摊,所见即所得,这一点现在只有洋河地产及其配套的销售公司在做。

二就是精品效应,过去的十几年,洋河系列的地产也顺应了市场用公摊的模式来拉低每平方米的均价卖方,之所以等了十多年才推出无公摊模式。

为的就是等待品牌积累足够的“势”!

只有公司大到足够影响整个行业的时候,所有逆反常规的举措才不会沦为笑话。

而这十几年洋河地产以零烂尾楼,最优秀的配套建设、最优质的物业服务、最舍得花钱的绿化建设等等优质条件早已成为了行业第一。

虽然在推出无公摊模式以后新建设的房子每平方米价格都涨了20%左右,但是港城居民却更愿意买单了。

洋河地产的名声在这一举措下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举措非常的有效,但是别人却学不来。

所以哪怕李楼王恨得牙根痒痒的也只能忍下了这口气。

从徐洋来当港城开始,就一直和他处在同行业,十几年来摩擦不断,而且徐洋大部分时间都压着他一头。

早就引起了他巨大的不满,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

洋河公司掌握了港城最大、最有名气的两家银行,这太重要了。

再加上这么多年或有或无得洋河背后所暴露出来的国外的背景,都压制的李楼王不敢轻举妄动。

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他们这些从五十年代走过来的,在1966年开始都见识过徐洋是怎么突然来到港城,又逆天崛起的。

所以在外界都以为娄青就是所有洋河系公司的总舵主的时候,他们这批老企业家才知道其实基本不怎么在港城露面的徐洋才是背后的滔天巨擘。

甚至前一阵洋河所有的渔船包括外资全部联合对湾省进行物资封锁长达数月的时候,李楼王才惊讶的发现,他本以为已经足够高看徐洋一眼了,结果竟然还是低了。

别说封锁了,那几个月,就连他想赚那笔天价物资供应费,都突破不了徐洋所构建的封锁。

就连官方都在帮助徐洋。

自己那点荣誉爵位,在徐洋面前根本不够看。

所以只能是干着急。

看着徐洋一步一步的蚕食自己公司的生存空间,却无可奈何。

车队上午去参观的是隶属于青河集团的另一个产业。

洋河系公司现在在港城的根基无比的深厚,但是在内地仅仅是在北平及周边几个市人员比较多。

而且徐洋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北平人大多数都不愿意往外走...

主要是相比其他地方来说,北平在物资上,文化上,都有着比较卓越的自信。

主要也是徐洋并没有急于去布局所有的产业,不然重奖之下再留恋故土的人也会选择出门工作的。

现在有刘晴的父亲,曾经在沪上进行远洋贸易的,涉及多个实业产业的的他更适合帮忙经营这些各种琐碎的产业。

无非就是分出去三成的利润而已,人家值这个价。

刘晴的爹其实作用上要比娄晓娥的父亲娄玉成大很多。

娄玉成没远走港城之前是轧钢厂的隐名股东。

在过去时偌大的轧钢厂的实际经营者。

轮资产二者不相上下,但是论及所涉及的行业的广度,那娄玉输了就不止半筹了。

不过刘富贵也有他的短处。

几十年前就在沪上起家的他,做生意还是喜欢走江湖的那一套。

无论做什么行业都还还是喜欢让自家兄弟来。

但是他的兄弟们提刀砍人还行,做生意管十几个人都力有不逮。

到最后还得是再额外聘请专业人士当副总,然后自家兄弟就起一个当吉祥物的作用。

但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做生意外行指导内行是大忌。

不过还好,企业的控股权在洋河公司那边,细算起来,青河公司算得上是洋河的子公司。

所以一些看不过眼的地方都会由公司的派驻人员汇报给娄青,从而进行结构调整。

二者这样的小问题现在也减弱了很多,刘富贵自己也不是没头脑,只是往往都是十几年的情谊抹不开面子罢了。

这次刘晴出来走走也有发现一下公司问题的目的。

上了大学的刘晴在思维上和他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很多问题徐洋看出来了都没说,虽然没结婚,但是毕竟人家对自己来说算得上是岳父。

可刘晴却是丝毫没给他爹留面子,公司一些弊端改革在即。

不管怎么说,现在徐洋内地的产业格局也算是布局的差不多的。

主要是充分的调动了自己的两个岳父,发挥余热,将公司开在了四个特区城市的各个核心要地。

不然的话,徐洋自己的亲信手下他还真舍不得派出来干赚钱这种无聊事,给自己没事跑跑腿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