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回来的海红姑姑听说了傍晚发生的事儿,对姨奶说道:“妈,今天我去医院看我的同学了,她们不是在上护士班吗?”
“嗯,怎么了?”姨奶抬头问道。
“她们女生宿舍进小偷了,你都不知道那个小偷偷了什么东西。”海红姑姑说。
“偷了什么?去了就是偷钱的呗。”姨奶回答。
“偷了内衣。”八一脱口而出。
“哎——八一说对了。”海红姑姑一拍巴掌,“就是偷了内衣,别的什么都没丢,就是晾在走廊里的内衣被偷了,你说现在的人是不是有病?”
“还真是病得不轻。”在一边和姨姥爷下象棋的三舅爷愣了好半天,扔下一颗棋子说道。
姨姥爷抬头:“老哥,你怎么把我的马给拿走了?”
“哦,哦,听闺女说话看差了,算了,这一局平棋。”三舅爷推了棋盘,后背靠在沙发上,“大兄弟,你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呢?”
“什么时代都有这样心理扭曲的人。”姨姥爷拿起他的过滤嘴,点燃了一根香烟,“这个春城烟还真是不错呢。”
“等你走时我给你拿几盒,是我外甥给带来的。这不是两个外甥都给拿了,匀你几盒抽。”三舅爷也掏出一根香烟抽了起来,“还是你讲究,用过滤嘴抽烟是好,可我就是不习惯,我的过滤嘴儿都不知道扔哪去了。”
“还是用上好,能少吸进去点儿毒。”姨姥爷说。
八一就奇怪了,这些吸烟的人都知道吸烟有毒,干嘛还要吸呢?
“那她们报案了吗?”姨奶在一旁问道。
海红姑姑摇摇头:“没有,怎么报案啊?丢的都是那些东西,没法和公安说的。”
姨奶不赞同:“应该报案的,不然那个小偷看到没啥事儿,还会去的。”
“过两天那个进女厕所的人就会游街示众,不知道会怎样判?”三舅爷吸着烟说道。
“就该多判几年,这样的人太可恶了。他藏在女厕所肯定是要耍流氓,不好好治治不行。”三舅奶气愤地说。
“谁说不是呢,这要是一个人去了不一定发生什么事呢。”姨奶附和。
八一坐在那里,小胖手擎着下巴,心想这回有热闹看了。曾经听姐姐们说起过,那些偷鸡摸狗的人一旦被抓到了都会游街示众的,自己还从来没有看到过。是谁想到这个方法的?是不是想要敲山震虎,震慑一下那些心怀叵测的人,让他们老实点,不然不仅会被关起来,还会在万人瞩目之下丢人现眼。
这一招实在是高。
难怪在这个时候偷偷摸摸的事儿很少,谁都丢不起这个人,一个人有了污点,全家人都跟着抬不起头。
······
第二天一早起来,外面一片白茫茫,园子里绿油油的小青菜都被白雪盖住了,只露出一点点头来。
原来昨晚上悄悄地下了一场雪。
“没想到今年这么早就下雪了。”正在扫雪的姨奶对一旁帮忙的老妈兰花说。
“不早了吧,已经十一月了,我们家里早都下雪了。”老妈兰花说。
“咱们这里一般都在十二月份下雪,早的也要在月底左右,今年有点早了,这才十一月中旬。”姨奶说道。
“还是这里好啊,冬天不太冷夏天也不太热。”老妈兰花感慨起来。
“不然你们都搬回来得了。”姨奶说。
“还是在北边好生活,随便在山上刨点地儿种上就能长庄稼,总能填饱肚子。靠海边就不行,全靠天收。要是我们两口子都有工作还行,就他爸一个人上班,挣点工资哪能养活五个孩子。”老妈兰花摇摇头回道。
“也是的,这年头能吃饱不饿就挺好的。”姨奶不再多说了。
八一蹲在园子边团着雪球,心说:老妈啊,再过几年改革开放了,大连可就要腾飞了,到时候你想要搬回来可就费劲儿了。
不行,得琢磨琢磨想办法让老爸老妈同意早点搬过来,趁着舅爷他们都活着呢,有这份亲情在能好办好多事儿。
可惜啊,爷爷那一辈只有他老哥一个,人一去老家就没人可投奔的了。
现在只能在奶奶这头的亲戚身上打主意了。
俗语说的好:“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
相信有舅爷和姨奶的帮忙,老爸庆连山的工作应该好调动。
虽然下过雪之后天有点儿冷,地上铺着一层积雪,也没有打断今天的行程。
太阳出来了,光芒万丈,照在雪地上直晃眼。
一行人坐着慢悠悠的小火车来到了旅顺口。
第一站是去看了中苏友谊纪念塔,塔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让八一很意外,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来这里观看。
二姐庆文林和小堂哥沿着台阶跑上跑下、跑前跑后的,八一却随着大人慢慢行走,仔细看着塔上的浮雕,倾听着大人们的对话。
“这是天安门,这是什么呢?”姨姥爷指着正面的浮雕左面有着钟表的建筑问道。
“听说那是老毛子的什么宫。”三舅爷回答。
八一憋笑,那是苏联的克林姆林宫。
“这面刻的是什么地方?”大娘张菊花指着西面的浮雕问道,
旁边的人回答了:“那是农场,拖拉机正在收割。”
老妈兰花很是惊奇,凑近一些看着:“拖拉机还可以割稻子呢?”
“那当然了,先进着呢,没见过吧?”有人说。
老妈兰花点头:“还真没见过,我们那里只用拖拉机翻过地。”
“它可不光能翻地,还能割地,而且可以直接脱粒,大铁牛厉害吧?”那人在那里接着说。
“可真厉害啊。”大娘张菊花和老妈兰花一起惊叹。
八一知道这时候只有国营大型农场才有这样的机器,并没有广泛普及,农村还是手拿镰刀弯腰在地里辛勤收割。到了二十一世纪,这样的一体化机器不说家家拥有,可是已经走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去了。
“看看,这是鞍钢高炉,咱们的鞍钢,多骄傲啊。”三舅爷挥舞着臂膀激动地向姨姥爷介绍着。
姨姥爷也很激动,他仰头看着浮雕,也很骄傲地说:“我妹夫就在鞍钢上班。”
七十年代的鞍钢可以说是辽省最响亮的企业了,甚至全国有名。人人以在鞍钢工作为荣,那里的工人据说待遇非常高,他们天天吃大白馒头。
八一终于明白姨姥的小姑子家里条件为什么那么好了,原来是有个在鞍钢上班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