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 第1039章 一腔热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从长辈口中听说过这些,但每每听来,依然觉得心如刀绞。那些旧军官,他们不仅失去了人性,还赤裸裸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黑暗。”

“老人是他们用来炖煮食物的燃料,妇女是他们用来取乐的工具,”陈树生声音中的愤怒愈发明显,“但他们最喜欢看的还是强壮的男人受到各种各样的折磨,发出嘹亮的吼叫,或者是将他们栓在马后,活活地拖死。这种残忍,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让人难以置信。”

“事实上,白卫军的残忍还要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叶卡捷琳娜补充道,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坚定和决绝。

“他们的头领或许有野心,有着什么远大的目标,但那些他们所控制的士兵,却是一群完全被自身欲望所驱动的野兽。他们加入到白军当中,就是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尽可能地依靠压榨百姓来获取一切的满足。”

陈树生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他们在战斗中没有任何原则,没有一点点的慈悲。对于他们来说,百姓的生死不过是眼前的玩物,而真正的对手则是那些同样贪婪的土匪或叛军。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后果。”

叶卡捷琳娜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味这些残酷的历史。

“果然,其恶行罄竹难书……”

叶卡捷琳娜轻声叹息,声音虽轻,却带着沉甸甸的重量。她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在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她的眼神里,憎恶如同暗流涌动,比先前更添了几分深沉与坚决。

显然,对于白卫军的暴行,她并非一无所知,但亲耳听到这些细节,心中的愤慨还是难以抑制地升腾起来。

“我从小从家族的长辈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白卫军的故事,但每次听到这些,依然感到心如刀绞。”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颤抖,仿佛那些残酷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没错,那群畜生所犯下的罪行,即便是最详尽的史书也难以尽数记载……”陈树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饱含着难以言喻的愤怒与悲痛。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仿佛自己也亲历了那些苦难的岁月。

“他们为了武器,为了继续这场罪恶的战争,不惜出卖一切——土地,那是农民的命根子;种子和粮食,是生存的希望;还有那些无辜的妇女儿童,被当作商品一样交易,换取来的是冰冷的枪械和燃烧的燃油。”他的话语一字一顿,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痛心疾首的历史。

说到这里,陈树生的眼眸仿佛被潜藏在心中的烈焰点燃,怒火在其中熊熊燃烧,照亮了他坚毅的脸庞。

“你能想象吗?那些曾经欢笑嬉戏的孩子,那些温柔贤淑的妇女,那些勤劳朴实的农民,都成了他们贪婪欲望下的牺牲品。”陈树生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和同情,仿佛那些无辜的生命就在眼前。

“白卫军的武器,每一把枪,每一发子弹,都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和泪水。他们的残忍,远超你我所能想象。”

“这不是战争,这是对人性的践踏,是对文明的侮辱。”

哪怕岁月流转,时至今日,每当夜深人静,陈树生的心海仍会翻涌起阵阵怒火的波涛,那是一场永远无法平息的愤怒。

沙俄的第六次征兵动员,像一把无情的镰刀,割走了农村最后一位壮丁,留下的是无尽的绝望与荒芜。

广袤的土地,曾经肥沃如金,如今却杂草丛生,一片死寂。

那些年迈的老人,颤巍巍地握紧锄头,却无力敲碎板结的土壤,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力与悲凉。

妇女们带着孩童,泪眼婆娑地劳作,却只能望着一片片贫瘠的土地唉声叹气。

原本应该金黄一片、硕果累累的田野,如今只剩下荒草萋萋,连一丝可以慰藉饥饿的绿意都显得那么吝啬。

更令人心碎的是,那些母亲们,她们的奶水早已枯竭,只能无助地用荒草充饥,却仍无法挽回怀中婴儿逐渐消逝的生命。

婴儿们啼哭声渐弱,最终化为无声的叹息,在母亲绝望的怀抱中静静地离去,那一幕幕,仿佛时间冻结,将悲痛定格在了那一刻,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撕心裂肺。

而白卫军,那些所谓的“战士”,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闯入了这个已经满目疮痍的村庄,像野兽一样肆虐。

他们不仅带走了壮丁,还无情地剥夺了村民们最后的希望。

陈树生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村子里的灯火已经几近熄灭,只剩下几缕微弱的火光在风中摇曳。

白卫军的马蹄声却在这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刺耳。他们像一群从地狱中爬出的恶魔,闯入了每一个家庭,搜刮着一切可以拿走的东西。

他们杀害了那位年迈的公公,残忍地打断了他的脊背,给他戴上了屈辱的奴隶枷锁。然后,他们强迫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侮辱,看着自己的孙子在他们的手中饱受折磨,哭喊哀求却无济于事。

那位老人的眼神中,既是绝望,又是愤怒,仿佛在用最后一丝力气诅咒这些禽兽不如的匪徒。

这些场景,如同烙印一般刻在陈树生的心头,每当想起,他的双眼都会变得赤红,心中怒火中烧。

他发誓,要让这些罪恶的灵魂付出代价,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所以,当面对白军时,他毫无半点手下留情。

他将他们一一捉拿归案,送上审判台,让那些曾经犯下滔天罪行的畜生接受正义的审判。

最终,在一声声的枪响中,那些罪恶的灵魂被永远地送入了地狱的深渊。

陈树生站在审判庭外,望着渐行渐远的囚车,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愤怒的宣泄,更有了一丝安慰。

他深知,这些只不过是无数罪行中的一部分,但至少,那些无辜的亡灵可以安息了。

“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无数的老百姓,怀揣着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自发地涌向了布尔什维克的部队,他们的身影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陈树生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仿佛在描述一个难以置信的场景。

那些扛着简陋工具的农夫,那些紧握着孩子的手的母亲,那些满腔热血的青年,他们以坚定的步伐,汇聚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说起来,布尔什维克后来能够如此迅速地赢得内战,白卫军的倒行逆施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叶卡捷琳娜补充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愤怒。

“他们残忍的暴行,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与反抗,使得布尔什维克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然而,话说回来,如此众多的百姓迅速加入军队,并非一件简单之事。

打仗,绝非仅凭一腔热血便能胜任。

在十人、百人的小规模战斗中,个人的勇武或许还能左右战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但当战争的规模扩大到万人、十万人之巨时,个人的作战能力便显得微不足道,仿佛沧海一粟。

“在这个时候,后勤补给是否充足,兵团内部的组织框架是否严密有序,才真正成为决定胜负的左右手。”陈树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剖析战争的本质。

“毕竟,能够单独指挥和组织管理如此庞大军队的将领,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杰出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超凡的军事才能,更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样的将领带领下,军队才能如臂使指,协同作战,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叶卡捷琳娜点头赞同,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敬佩。

“那些将领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战略家。他们懂得如何调动资源,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激发士兵的士气。”

而若有一方选择据守,不主动发起决战,那么无论进攻一方如何努力,都很难一鼓作气击破敌人的防线。

战局往往会陷入胶着状态,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组织起来的队伍必须是一支有信仰、有纪律、有战斗力的正规军,而非那种随风摇摆、毫无立场的乌合之众。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苏俄的广袤大地上,基层士兵的群像宛如一幅斑驳陆离的画卷,缓缓展开。

他们之中,多数人曾是泥土中摸爬滚打的农奴,一夜之间被革命的浪潮卷入了历史的洪流,手中的锄头换成了枪杆。

这些士兵,脸庞上刻着岁月的风霜,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渴望与迷茫。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许多人的脸上还带着未愈合的伤痕,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在心中埋下对未来的希望。

文盲率居高不下,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书写,对于复杂的战术布局、严明的纪律规范,更是如同听天书一般。

他们的加入,更多是出于对温饱的基本需求,一口热腾腾的饭菜,成了他们最朴实的战斗动力。

晚上,他们在篝火边围坐,讲述着自己曾在田间地头经历的艰难岁月,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勇气。

苏维埃的内部景象,同样是一片混沌未开。

工农兵们,虽然身着统一的制服,心中却各怀心思。

他们之中,不乏有人对革命的理想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明所以,加入苏维埃,更多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利益考量——或许,成为一个委员,就能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让家人不再挨饿受冻。

这样的动机,让组织的凝聚力大打折扣,目标与行动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彼得格勒苏维埃,这座革命的心脏地带,其影响力竟也仅限于城墙之内,仿佛一座孤岛,在浩瀚的革命海洋中孤独地漂浮。

城内的红色旗帜飘扬,标语和海报随处可见,但这一切似乎都与城外的世界格格不入。

郊外的村庄,依旧遵循着旧日的秩序,村委会的权威丝毫未受苏维埃的影响。

村民们依然在田里劳作,他们对城内的革命仿佛一无所知,仿佛两个世界,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信息的闭塞、沟通的断裂,让苏维埃的政令难以有效传达,更无从谈起统一的管理与领导。

有时,城内的命令要经过数日甚至数周才能抵达偏远的村庄,而执行时已时过境迁,失去了时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的初衷和实际效果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偏差。

每当陈树生回想起那段岁月,心中便五味杂陈。

那时的世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是非黑白、敌我界限,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街头巷尾,昨日的盟友可能转眼就成了对立面的敌人;会议室里,激昂的演讲与背后的算计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让人难以辨清真相。

混乱,如同一场永不落幕的戏剧,每个角色都在其中盲目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而历史的车轮,却在不经意间,碾压过一切,留下深深的辙痕。

那些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士兵,有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有的却因为内斗而丧生。

陈树生亲眼目睹了许多战友的倒下,每一次悲痛的画面都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

那段历史,就像一锅五味杂陈的大杂烩,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却又难以名状。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沙皇的统治如同摇摇欲坠的古堡,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二月革命,这一历史转折点,并非单一力量的崛起,而是多股势力交织碰撞的火花,它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维度上悄然酝酿,最终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一方面,是社会金字塔顶端的权贵们,他们身着华丽的制服,手握权柄,却对沙皇的专制统治心生不满。

贵族们渴望更多的自由与权力,军阀军头们觊觎着更高的地位与荣耀,地主们则忧虑着日益减少的土地与财富,而国内新兴的资本家,更是对沙皇政府的经济政策颇有微词。

这些看似各怀鬼胎的势力,在反对沙皇这一点上找到了共鸣。

他们暗中筹划,密谋兵变,企图以武力的方式改写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