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61章 智氏要造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智宵的情况跟朱高炽(明仁宗)差不多。

身为一家之主的智申极少做出决策,家族事务几乎全部交由智宵处理。如果智氏是一个国家,智宵从接手大小事务开始算,时间已经有七八年。

明成祖虽然是皇帝,干的却是元帅的活,国家内政一直是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在主持。

明仁宗的监国时长约二十年,登基只坐在皇帝位不足十月,可是身为储君期间并非完全没有权力的太子,战战兢兢处理国事的时间很长。

明宣宗在位十一年,以所有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不算短了。

明仁宗与明宣宗自然是没有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后世的史学家却有一个评价,他俩先后被以朱程理学为核心的读书人忽悠,导致给明王朝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明宣宗其实有过抗争,使用的方式是推出宦官与文官对抗,奈何大业未成就给英年早逝了。

明王朝全面由文官把持却是到“叫门天子”朱祁镇将勋贵全部葬送到“土木堡之战”后,勋贵集团几乎被清空,文官势力全面抬头,武官逐渐沦为奴仆,诸夏大地又进入到“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时代,读书人成功将明王朝复刻成赵宋天下的模样,乃至于变得更烂。

因此,智宵鄙视的王朝只有一个,既是从未完成大一统又软弱无能的赵宋,对于明王朝的厌恶是那些表面恪守尽责背后却厚颜无耻的读书人。

当然了,并非智宵认为武人就一定好。

唐王朝末期和五代十国年间,武将的暴虐已经展现无遗,才有了赵宋两个王朝的矫枉过正。

只能说,只有一方单独称雄,谁都不会比谁好到哪去。

身为领导者要做到的是文武平衡,万万不可使其中一方全面称雄。

从封建王朝的角度来说,文官全面抬头还能让王朝慢性死亡,一旦武将称雄势必其势更烈。

所以了,除却开国的皇帝之外,继任者都是选择让文官抬头。不是他们傻,相反显得很聪明,文官抬头只是让王朝进入缓慢死亡,武将得势压不住就有山崩地裂之危了。

至于皇帝玩文武平衡?数尽历朝历代,又有多少皇帝才能玩得转呢。

当然了,从上古到李唐,文武的区分其实不是那么大,讲究的是上马能统兵,下马能治国。

春秋时代的贵族比以后时代更加集文武于一身,他们既有征战的本能,还要掌握治理的知识,在家是治理方面内政的能手,出战则能征战四方。

如果春秋时代的贵族没有相关本领,家族早就失去爵位、封地,子嗣只能在后面成为“百家争鸣”的预备役选手了。

在临近冬季时分,赵鞅和魏侈一前一后回到都城。

又一年将要过去,智宵与季嬴的三书六礼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几道程序,恰好赵鞅回到“新田”城中,后面的程序智宵不得不亲自出面。

今天,智宵就来到赵氏府宅。

来之前,智宵做了万般的准备,包括暗中布置整个家族进入到备战状态,还有千余武装分批乔装入城。

智宵带着两百余人进入赵氏府宅,赵氏府宅周的边又藏了千余武装。

为什么要这么干?主要原因是赵氏太喜欢玩“血色婚礼”那一套,智宵也承认自己怕死,怎么可能不做好万全的准备。

“翁人!”智宵在会客大厅看到了赵鞅以及包括赵毋恤在内的赵氏核心族人。

赵鞅先盯着智宵看了老一会,一点都看不出老丈人对女婿会有的情绪,有一会才开口说道:“府宅周围军队,乃是何意?”

这是智宵有意让赵氏察觉到府宅周边有智氏的军队。

毕竟,智宵才不会以自己为诱饵,犯险诱使赵氏动手。

赵氏察觉到的智氏部队只有藏起来的一半,哪怕这样都让赵氏众人极度不爽。

智宵笑着说道:“国中形势复杂,众位族人为宵安全计。”

呐呐呐,就明白说,怕赵氏搞出什么事情,摆明就是要防着。

智宵笑得更为灿烂,接着往下说道:“宵有万夫不当之勇,怎奈族人美意难拒。”

关于智宵武勇这一点,世人不曾忘记。

今天,智宵全副武装进入赵氏府宅,哪怕是全身披挂,包括赵氏众人在内的世人也无法说什么。

谁让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的诸侯国呢?举国上下的尚武之风确实异常浓烈,不是没有出现过女婿上门却全副武装又携带众多武装人员的情况。

“何至于斯啊……”赵鞅看似非常感慨。

智氏将防备赵氏干点什么表现在明面上,晋国内部又清楚智氏与赵氏虽然联姻却保持敌对,谁能够对智宵这么慎重安排再到赵氏府宅说点什么。

另外,赵氏不喜欢走寻常路是一种家风,不止晋国内部清楚,列国又有哪些权贵不知晓?

所以了,智宵今天干了这么一出,谁听到了要嘲笑也不是嘲笑智氏,相反会对赵氏品头论足。

赵毋恤很想吼一嗓子:这婚不结也罢!

就实而言,赵毋恤从头到尾还真都不赞成与智氏联姻,只是赵氏还轮不到赵毋恤来做主。

只不过,智氏与赵氏的联姻,其实对处在弱势一方的赵氏的好处更多,比如说哪一天两个家族展开生死之战,起码有因为联姻的关系在,胜利者不会对落败者赶尽杀绝。

在赶尽杀绝这项操作上,赵氏的赵盾先后对狐氏和先氏各干了一次,狐氏一些族人见机得快跑了一些,先氏则是被赵氏伙同其余卿位家族屠灭了。

天下间,谁不知道晋国卿位家族的斗争是多么的血淋淋,一个不慎不止家族核心成员要死,连带有血亲关系的族人都要遭殃?

那么,智宵感觉会有危险,做再多的准备都不为过,尤其是对家风有污点的赵氏进行防备。

赵鞅能说什么,只能轻飘飘那么一句“何至于斯”来责备智宵,再对世人那么看待赵氏发表嘲弄。

尽管智宵亲自来到赵氏府宅,办三书六礼程序的人依旧是以程集挂名,真正的操办者却是寒武这位家臣。

赵鞅看了程集几眼,视线转到智宵身上,问道:“程集去职,智氏以何人担当阍卫?”

智宵笑着说道:“单凭君上之意。”

也就是,智宵代表智氏表态,谁爱当那个阍卫就去抢,老智家不跟晋君午玩小打小闹了。

赵鞅以及众多赵氏之人听得一个愣神。

卿位家族为什么要抢阍卫这个职位?不就是能够正大光明地把控宫城,掌握一国之君的一举一动,必要的时候隔绝其余人与国君的联系吗?

在这个讲究名分的时代,别看一国之君再怎么无权无势,只要一天坐在国君的宝座上,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是极大,例如有人有心干点什么,一国之君开口发布命令,干起来就是师出有名。

拿智氏把控宫城来说,要是能够说服或强迫晋君午下令铲除赵氏,哪怕智氏真的干了,因为是执行一国之君的命令,其余家族会对要不要插手心生迟疑,无论有没有抵抗的赵氏都会是乱臣贼子。

赵鞅之所以愣神,主要是搞不懂智氏为什么要放弃把控宫城。

在赵鞅看来,智氏不应该那么做,一旦做了就是将主动权交给他人。

赵毋恤着实忍不住,假借给赵鞅添加烫水的时候,悄声说道:“智氏反意已显。”

什么?智氏要造反!?

以时代而言,造反什么的,不是没有权贵干过,前人这么干又成功的只有成汤以及姬发。

周王朝实行分封之后,周王室内部的权力更替不提,各诸侯国也有人干过造反的事情,成功的却是只有晋国的“曲沃代翼”这一次,其余人都没有得到好下场。

话说,智氏要造反的话,不是更应该把控宫城吗?

赵鞅却是听懂了赵毋恤想表达的意思。

智氏这是要拿阍卫一职钓鱼,看看谁敢抢智氏的蛋糕,再干扫平障碍的操作。

这件事情当前场合不适合细谈,赵鞅也就扫了赵毋恤一眼,示意赵毋恤回去自己的位置。

干造反事业?在晋国内部,不管是历史被改变的版本,还是历史没有被改变的版本,第一个有心思又早在准备的家族便是赵氏。

而赵氏心生这种想法的不是谁,正是当代的赵氏之主赵鞅!

当然了,赵鞅不是想在自己这一代干取而代之的事业,一生努力就是给接班人打下基础,后面的赵毋恤也没有生前造反,将事业留给了赵伯鲁的那一支子孙。

因此,造反这种操作,赵氏足足经营了四代人,后面联合魏氏和韩氏将事情给干成了。

赵鞅心情苦楚,万分懊恼以及羡慕地想道:“智宵怎么不是我的儿子呢?!”

随后,一阵“哈哈哈”大笑突兀出现。

发出笑声的正是赵鞅本人。

“智氏有宵,乃是苍天喜爱。”赵鞅讲得是真心话。

智宵才不知道赵鞅的心理活动,看到赵鞅一脸真诚,一时间却是尬住了。

当前,看出智氏可能造反的人绝对有,他们却是一个都没有将察觉到的端倪进行宣扬。

怎么地?说智氏要造反,可是智氏还没有真正地干,做的事情也是一个晋国卿位家族该做的事情,完全是一种既定习俗或刻意形成的规则。

如果说智氏要造反,不等于直接说晋国的卿位家族都想造反,一旦所有卿位家族都是一丘之貉,提溜出其中一个卿位家族,势必要让所有卿位家族全部行动起来,不是小嘴一张让晋国给亡了吗?

人当然有傻子,身为权贵则是傻子在春秋时代的机率极低,原因是权贵真的傻早被人干掉了。

之前,赵鞅身处其中,委实没有往智氏也在准备造反的事情想清楚,算是一种当局者迷。

现在,赵鞅猛然间得到赵毋恤的提醒,脑子里极短时间内电闪雷鸣,结合以往的很多事迹以及智氏正在干的事业,得出智氏确实是要造反的十成十把握。

那么,赵鞅觉得自己有必要调整一下思维,不能够再用卿位家族斗争的模式来看待与智氏的针锋相对。

“我原以为智氏与魏氏、韩氏结盟是为了孤立我家,看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魏氏率先追随智氏的步伐,他们是早就私下勾连,要一起造反了吗?”

“韩氏或许也参与其中,只是……,智氏、魏氏极强,弱小的韩氏怎么就敢?”

“如果韩氏能够参与其中,为什么我家不能呢!”

赵鞅一点保卫晋国正朔的念头都没有生起,清楚且明白赵氏历来不是什么忠臣,也不想去干螳臂挡车的蠢事。

有一点赵鞅却是没有琢磨明白,智氏拿阍卫来钓鱼,自家的情况不允许去抢,不会成为那条鱼,智氏既然勾结魏氏和韩氏想要干造反的事业,为什么又要试探魏氏与韩氏?

固定思维被打破,新的想法不断泛起,一时间人的脑子会变得比较混乱,需要一段时间来理出头绪。

赵鞅在接下来极少讲话,控制不住思维发散,给人一种心不在焉的既视感。

智宵明显察觉到赵鞅的不正常,没有读心术自然不清楚赵鞅在思考怎么才能入伙。

身为儿子的赵毋恤同样看出赵鞅的异常,纳闷自己的父亲怎么能在智宵在场表现得那样。

三书六礼的一些程序走完,智宵再不想在赵氏逗留,吃一顿晚饭再走总是应该的。

在宴会上,智宵诡异地发现赵鞅对自己热情了很多,甚至干出非常高不合情理的事情,召唤季嬴出来与智宵并列而坐。

只不过,任何不合理的事情在赵氏发生都属于正常,谁让赵氏就是这样的风格。

“日后,宵可与毋恤多多走动。”赵鞅干了亲自送智宵到门外的操作,又在智宵上车即将离去前,说了那么一句话。

如果智宵没有记错的话,好像是赵鞅第二次这样表态了?

“自然,自然……”智宵缺乏诚意地应着,对赵鞅行了礼,示意驭手赶紧驾驶车辆动起来。

赵鞅对想开口说什么的赵毋恤一瞪眼,目光注视着逐渐远去的智宵背影,眼神深邃到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