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92章 按部就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秦国本身的开发不足,反倒增加了智氏入侵秦国的困难,难道不是挺搞笑的一件事情吗?

这种搞笑会在历史上一再重演,如秦汉讨伐匈奴,隋唐进攻突(防和谐)厥,等等因为敌人过于地广人稀造成的种种难题。

说到底,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免不了一再进行杀戮,肯定要消灭对方反抗的人,再接连杀掉不愿臣服者,获得一时的利益,乃至于成功征服。

如果找不到敌人,无法消灭敢于反抗的人,得到了土地也只是暂时管控,期间还要不断面临各种反击,再强大的国家也无法长久保持用兵状态,时间一长肯定就要被拖垮了。

“历史上魏国一再击败秦国,能够向西不断扩张,只是碍于秦国本身没有进行开发,魏军只是短暂的占领就撤兵了。”

“魏国压着秦国打的时期,事先已经得罪太多国家,根本无法在占领区长期驻军,更没有能力迁徙黎庶开发。”

“我家不一样,暂时明确的敌人也就赵氏,与其他列国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

“现在的秦国不是以后的秦国,当前半数的秦人处在游牧状态。游牧族裔能够对中枢有多少向心力啊?尤其有大批的戎人被迫融合进入秦国!”

如果秦国全面……,也不用全面,七成以上的秦人定居农耕就好,以智氏当前的实力,还真不敢让智宵生出灭掉秦国的心思。

游牧族裔比农耕族裔在天然上更敬畏强者,同时游牧族裔也是最为反复无常的一个群体了。

那是游牧族裔的生存环境带去的思想观,不是娘胎里就那般模样。

说到底就是游牧生活很艰难和困苦,他们在残酷的环境下想活着就要更识相,有那么一位强人愿意领导只会开心,为了活得更好献上自己的忠诚。

既然游牧族裔比较反复无常又敬畏强者,他们自己无法当老大的前提下,自然对谁来当老大比较无所谓,哪怕无法就此过上好生活,一样不敢去违逆强者。

智宵知道当前时间段是入主秦地的最佳时机,错过这个时间节点的话,智氏几乎没有可能入主秦地了。

秦国本身的状态是其一,中原局势必然起到变化则是根本。

换作智氏立国之后再想入主秦地?届时魏氏、韩氏或其他列国绝对会捣乱,一个国家无法阻止,该是好多国家联合起来阻止了。

现在?智氏好歹跟魏氏、韩氏等家族在晋国这口锅里吃饭,他们没有理由阻止智氏进犯秦国,更别提魏氏盯上了郑国。

是的,魏氏的目标便是郑国,想着向南进行扩张,极可能是奔着灭掉郑国而去。

因为魏氏有也有极大的扩张野心,他们与智氏天然上就是合作者。

只要智氏和魏氏联合起来,别说晋国内部了,便是对上列国也全然不惧。

时节在冬去之后春来。

新春之际,智宵离开“梁”巡视周边封地。

智宵第一站来的是刚刚有个雏形的工业基地。

智氏耗费一年半的时间,包括建设工业基地与探勘周边的矿产资源,碍于智宵野心太大的关系,制定的三年计划只是完成了六成左右。

最为困难的步骤在于打造工业基地本身以及对矿产资源的掌握程度,只要这两个部分完成,接下来就是调来劳动力开采矿产资源和运输了。

智宵选定的工业基地便是在“梁”地区域。

只不过,工业基地并非是在城内,先期围上一道范围极大的篱笆墙,作用是防止野兽或其它动物乱窜,再以散装模式盖一些房舍以及工坊;后面打算将城墙修建起来,随后再扩大房舍与工坊的规模。

这样的话,一座专门用于生产的城池最终会成型,它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座专门用来生产的工业城。

很多人不明白智宵在“梁”城边上再起一座城用来干什么,认为将“梁”城直接利用起来也就好了。

这座“梁”城在大河西岸,距离大河约有二十公里左右。

新建的城池也在大河西岸,距离大河只有两百米不到。

从两座城池跟大河的距离,现代人谁又看不出智宵为什么会俺么做呢?

说白了,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离不开水,某些工业比农耕更需要水资源。

智宵正在拧一个水龙头,打开之后一阵“咕噜”声,水龙头就往外出水了。

水龙头是铜质,它连接着陶管,陶管则是被包在墙壁之内。

自来水的原理其实不难,陶管也能够作为管道,用铜制的水龙头无非就是防锈比较强。

也就是说,智宵已经将自来水搞了出来,只是因为当代的许多工艺限制,管道越长维护越困难,为了防止意外频发,检修困难等等因素,最好是缩短一些。

如果去大河边上,会看到智氏建的几座蓄水池。

那些蓄水池都有一些明渠连接,随后送往下一处的水泵房,输送到各条管道之中。

以为智宵搞出自来水是超前了?并不是的。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已经弄出了自来水系统,采取的方式与智宵的做法差不多,它叫古罗马(共和国阶段)。

只不过,古罗马搞自来水系统是为了每天能够洗澡,再搞一些小型喷泉什么的玩意,人在东方的智宵是用来发展工业。

智宵其实早就能够将自来水弄出来,只是不愿意耗费时间用在日常生活上面。

如果智宵想弄娱乐项目也能搞出许多,一样心思不在享乐。

诸夏已经进入大争之世,智宵要的是快人一步,心思只会花在怎么壮大军事实力方面。

当然了,一些新研究率先使用在增强军事实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应用到日常生活上,自来水只会是其一,像铁制品也是一样。

工业城的主要负责人是程集。

这位智宵的发小没有惊人的智商,执行力却是非常不错,可以将智宵想要的完成,需要做出改动也老实遵行,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工具人。

程集的副手有许多,除了叔仲武之外,其余人皆是来自智宵从小培养起来的人手。

这里不得不提到数学真的是一种好知识,尽管智宵只是拿出小学、中学的数学知识,他们跟当代人好像是成了两种人类。

掌握了现代小学和中学数学知识的那一批人,他们不仅在做事的完成度与效率很高,还会举一反三搞出更适合的东西,能够为智宵做到查遗补漏。

智宵坚信一点,那些学了小学、中学数学知识的人,其中必然会有在数学道路上走得更远,说不定会有成为引领诸夏数学领域的人,乃至开启物理、化学等等那些学科。

“冶炉已完成十七座,每日出约在两千六百斤(春秋计量),生铁。”

“宗子所命名之钢,每日出产亦在增多,约有三百斤。”

“至今,生铁已积累十一万斤,钢四千斤。”

程集知道智宵最想知道什么,肯定要先提出报告。

到西汉时期,起初每年最多只能生产出五百万斤生铁,到汉武帝时代增加到每年生产一千七百五十万斤。

当前的智氏,不算智宵在西部新建设的成果,每年生产出来的生铁约在七十万斤左右。

在同一时代,一样有在冶铁的楚国,他们每年生产出来的铁约有百万斤左右,只是被应用在农具上面。

必须提到的是,楚国生产出来的铁并不合格,哪怕是使用在农具领域,也只是让楚国的农业比晋国领先那么一两成。

智氏生产出来的生铁,有六成用于军工,四成用在打造农具。

一件最普通的具装,使用的生铁约有二十斤左右。

以战戈为例,使用的生铁约有一斤。

那么,以智氏每年生产七十万斤生铁为基础,再拿出其中的六成生铁打造具装可以有两万一千套,制作武器可以打造出六十五万。

可是能那么算的吗?明显是不能够的。

有了足够的铁锭,还要有充足用于制作甲胄或武器的匠人,没有后者的话,铁锭再多也只是存着。

到现如今,智氏每年制作的铁甲数量为四千套,各类武器合起来总数量八万。

到了今年才是那种产能,以前的产能更低。

几年的努力下来,智氏在铁甲的拥有数量上达到一万一千余套,真正有主人的也就三千余,其余都堆积在仓库之中。

为什么明明将甲胄生产出来,搞得丢在仓库里面?因为要有人买啊!

现在又不是国家武装军队的年代,将校或士兵的武器需要自己制造或采购,并不是无偿获得。

以价值换算,一套布甲约等于三百斤的粮食,一套皮甲约等于千斤以上的粮食,一套铁甲怎么都要三千斤以上的粮食,一套铜甲所需的粮食必然更多。

需要制作才有甲胄,制造需要工艺和耗费工时,可不是以原料成本来算的。

例如制作一套皮甲,以为就是杀死一些动物,剥皮之后随便缝缝补补就是甲胄了吗?这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皮甲的制作步骤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牵扯到的工艺技术不是一项两项,怎么让皮革变硬就要难倒没有相关知识储备量的人了。

制作铁甲或铜甲也需要用到皮革,那么就是包含处理皮革的工序,别说研究出合格铁的知识和工艺,铜本身的价值等等了。

在智宵建成工业体系之前,智氏的各类匠人数量也就两三千的样子。

到今年的年份,智氏光是参与冶炼的匠人数量就突破三千人,其余掌握各种技能的匠人合约三万左右。

三万的匠人?智氏拥有的两人数量在晋国内部最多,输给了楚国和齐国。

在智宵发力之前,晋国的匠人数量也是输给楚国和齐国,还是智氏拥有三万匠人才拉平与楚国、齐国在匠人上的数量。

知道智宵为什么不重视吴国吗?不是简单的预见勾践会干什么,其实跟吴国拥有的匠人数量有关。

别看吴国好像崛起很迅猛的样子,仅仅因为吴国整个国家的匠人数量可能不到两万这一点,能够立刻看出吴国的强盛有多么虚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匠人多的国家就强大,要不然在匠人数量上超过晋国的楚国、齐国,他们怎么就打不过晋国。

所以是拥有了匠人数量够的优势,还要能够将那种优势在其它领域发挥出来。

只是不能怀疑一点,匠人数量越多的国家,他们天然上就会比其他国家的底蕴更足。

“依宗子定策,每一匠人携带五名到十名学徒。”

“如此一来,年年匠人有增。”

“以叔仲武估算,再过三岁,我家匠人或增两万人。”

程集担负建设工业城的重任,过程中已经深刻认知到匠人多寡带来的效率,以及在各类生产上的优势。

智宵肯定感到满意,只是清楚要悠着点。

匠人不是数量越多越好,粮食产量无法保证之前,一定要控制好数量,不然智氏会被匠人给拖垮掉。

因此,智宵需要做的是让匠人的存在不止体现在加强军工上面,还需要让他们为农耕领域起到助益。

什么助益?不简单的是制作出更多的农具,还要会在农具上进行创新。

拿打谷机这玩意来说,它的存在可以提高效力,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让人们去做其它事情。

视察完工业城之后,智宵下一步就是视察各地的农耕情况。

因为智氏祭出了“承包”这一项制度,黎庶的生产热情高涨,智宵每去到一处,哪怕还不到临近春播的时节,农田里已经有了农夫的身影。

现如今,迁徙完毕的智氏所属黎庶,他们只是在魏氏遗留的基础上进行劳作。

智宵打算等黎庶真正安顿下来,手中有了一些余粮,再拿出新的一项政策。

有那么多荒废的土地放在那里,土地不是无法进行耕作,纯粹就是没有人垦荒而已。

智宵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鼓励垦荒。

“若我使之何人垦荒,新垦之地免税几载岁月,可行否?”

智宵在问的人是智申。

后者着实在“新田”待不下去,跑到西边来避风头。

当前阶段,讨伐中山国失利的恶果才显现出来,不止舆论上对除了智宵和魏驹之外的卿大夫很恶劣,甚至还频繁发生自杀式的刺杀,偏偏还没有背后的指使人,真的是让他们感到惊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