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191章 晋君午的明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跞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智跞,会担忧智申当家之后的情况,怕的就是一旦时局有变,智氏一定会被卷入风波,有什么结局将会很难预料。

智宵当然懂得智跞在担忧什么。

目前赵氏极度衰弱,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实力,在所有人看来赵氏的威胁变小了。

范氏和中行氏历经沉重打击,短时间内依靠坚实底蕴显示了复起的迹象,其余家族就要想一想一旦范氏、中行氏真的重新崛起,他们在内战时对范氏、中行氏做的那些事情会不会遭到报复。

比如说,智氏占夺了范氏在南方的大片封地,甚至将范氏在西部的全部封地攻占;中行氏这边,智氏占了他们在中部的所有封地,西部的封地也全部接收。

如果范氏、中行氏真的复起,他们有可能接受现状,不再寻求收回失去的封地吗?不可能的!

这样一来的话,智跞的担忧就显得很现实了。

“如今,范氏、中行氏盘踞东南,手中有‘沫(朝歌)’、‘邯郸’两座大城,麾下将士七万余众,背后齐国不留余力供应物资。”

“赵氏有兵四万余,公族屡屡出兵三万余。”

“看似双方兵力相持,然……赵氏多为新兵,公族战力羸弱,或不敌范氏、中行氏。”

“如此一来,范氏、中行氏确有复起可能。”

智跞一定将所有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考虑,甚至是一再进行复盘,得出了比较悲观的结论。

智氏当然跟赵氏有矛盾,其实就是赵鞅在晋君午的支持下对智跞夺权成功,导致智跞成了晋国历任元戎中的那个笑话。

除了夺权之外,智氏与赵氏在其它方面的矛盾也有,只是要说利益冲突有多么严重倒是未必。

恰恰就是智跞看不到智氏跟赵氏有不可消弭的利益冲突,天然就没有坚定灭掉赵氏的想法。

相反,智氏在内战过程中夺占了范氏、中行氏太多的封地,既然夺了下来就不可能还回去,等于智氏跟范氏、中行氏才是有不可消弭的矛盾。

知道自己改变了太多的智宵一时间陷入迟疑。

智宵一顿操作,直接让韩氏与赵氏正式分道扬镳,本该鼎力支持赵氏的魏氏也退场。

剩下公族支持赵氏,碍于公族富有却军队战斗力低下,打从事实上赵氏就是陷入独木难支的现状。

在智氏、魏氏和韩氏不参战的情况下,智宵认为范氏、中行氏确实是有复起的可能性,尤其是范氏攻夺了“邯郸”作为新的根据地,一下子连接了中行氏在晋国东部的封地,使得范氏、中行氏的封地连成了一片。

如果有一张势力分布图的话,可以看出从晋国南部的“沫”到北部的“夷仪”作为分界点,往东就是属于范氏和中行氏当前的控制范围。

智氏的封地分得相对散一些,中部从“黄父”作为起点,北至“随”地,东边抵达“壶口”这个位置;在晋国的南部,从“原”为起点,一直延伸到“雍”,可是里面又被其它家族切割得很是零碎;西边则是西起“辅氏”,北至“新城”,成为一个半月湾的形状,再抵近魏氏的“令狐”作为东边的终点,西南部从三峡到靠近周王室的南方全部,东边与郑国比邻,全是智氏的封地。

所以,智氏当前的封地分为了三块,最大的一块就是在中部。

魏氏的封地更为零碎,大大小小分成了五块,最大的那一块并不是魏氏的老巢“魏”地,相反是汾水边上的“吕”、“交刚”等地。

韩氏的封地也是五块,最大的封地在“杨”那一边,发展最好的却是在靠近郑国的边上。

以数据说话,智氏在占夺范氏与中行氏的封地之后,一跃成为晋国最为强大的那个家族,名下封地足足接近晋国当前疆域范围的四成之多!

封地占有率排行在第二的却是赵氏,第三为联合起来的范氏和中行氏,魏氏与韩氏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

当然了,仅仅是看封地面积是那么回事,可是并不代表拥有的实力。

拿智氏来说,名下的封地之中,位处晋国东北部的那一片封地多有湿地,遍布沼泽,不具备农业产出,其实就是地图上好看一些。

赵氏面临的形式跟智氏差不多,只是赵氏的封地多为草场,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能够拿去放牧。

那么算起来的话,不要看魏氏封地不大,可是他们的封地农业产出比较多,以封地持有量排行第四却与智氏的农业产出相持平。

智宵多番考虑下来,要说话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作为智跞的儿子,智氏的宗子,智申不用通报就能直接入内。

“父亲。”智宵作为儿子肯定要站起来行礼。

智申先对智跞行礼也称呼了一声“父亲”,再温和地对智宵笑了笑。

“何事?”智跞问智申。

本来要说话的智宵干脆坐下。

智申找个位置落座,整理好衣服才开口说道:“君上命中军佐(赵鞅)、上军佐(韩不信)、下军将(魏侈)返回都城。”

目前在“新田”的“卿”只有智跞,而智跞之所以待在“新田”是因为身体不好。

智跞看向智宵,说道:“君上一再命我拟定卿位名单。”

范吉射和中行寅不是成为叛逆了吗?一下子让上军将和下军佐的位置空了出来。

重新拟定卿位人选和排序早就应该做了,只是被智跞一再拖延下来。

晋君午几乎失去了实权,只是他一天是晋国的一国之君,掌握了“名”与“器”的大义,还是能够依靠权柄来推动一些事情,能不能做成,又是花多少时间则就属于未知了。

智宵不用多想就知道晋君午再一次催促拟定卿位名单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拿出来做诱饵或是交易。

“君上将如何拟定卿位?”智宵问道。

智跞说道:“我为正卿,赵鞅为中军佐,韩不信为上军将,魏侈为上军佐,另寻二人递补下军将与下军佐。”

智申补了一句,说道:“君上之意,为父任下军将,韩固任下军佐。”

哈!?

晋君午竟然把下军将和下军佐抛给了智氏和韩氏?

那个韩固是韩不信的兄弟,选择韩固是因为韩庚年纪太小。

智宵却是一下子看出了晋君午布置的陷阱,由智申就任下军将,之后就要从上军佐、上军将、中军佐的位置向上爬,多久才能爬到元戎的宝座呢?

那样的话,等智宵接棒,是不是又要从卿位的尾巴再重新爬起?

这么一搞,魏驹、韩庚、赵毋恤,乃至于是其它什么人,岂不是一开就要坐在智宵头上?

并且,以当前的状况,也就是晋国大量的中小贵族消失,其实一门两卿的好处几乎看不到,相反坐了一个卿位,发生国战要多出兵,一门两卿对一个家族带来的负担更多一些。

以前的卿位重要,到底是重要在哪?那是因为以前中小家族数量极多,坐到卿位上可以向那些中小家族发出征召令!

在那种现状之下,谁坐在卿位上面,碍于不纳赋就会被削减封地,乃至于是剥夺掉爵位,掌有征召权自然也就拿捏了上进的渠道。

另外还有很现实的一点,长期征召某一个家族到军团之中效命,很容易就可以对那个家族产生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晋国的中小家族大批消失的原因,他们被坐在卿位上的家族给吞并了!

智宵有些头大地看着智申,想观察出智申到底有多么心动。

要是智申得知自己可以提前坐在卿位上,非要去抢那个坑,作为儿子的智宵进行劝阻的过程中说什么都不会中听。

智跞也在观察智申,想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是的,当前卿位已经不吸引人,尤其是对他们这种本为卿位家族来说。

可是,名位之所以是名位,不就是因为能引得人们进行争抢吗?哪怕知道坐上去会有代价,一样是有无数的人会前仆后继。

智宵斟酌了一下下,问道:“可有余人谋图获得卿位?”

智跞没有出声,依旧盯着智申在看。

智申不太确定智宵是不是在问自己,见智跞盯着自己看,以为是让自己回答,也就说道:“公族各封君,张氏,解氏,皆有可能。”

在以前,在任的卿位家族一直在阻止公族获得卿位,想来当前也会是相同的态度。

至于张氏和解氏?他们是晋国非常老牌的家族,一度也离卿位非常近,可是一次次遭到各个卿位家族的阻击,每一次都在很有可能的情况下失败了。

智宵不确认智跞和智申到底有没有看出,本身就有卿位的家族,再多一个卿位是负担这一点。

讲道理,智跞和智申应该能懂,其余卿位家族也一定能看出来。

只不过,还是那一句话,谁不想要名利呢?哪怕是坐在卿位上的人看到危害,问题是耐不住家族中的成员会想要进步,阻止极可能让家族成员出现裂痕!

智申一定是看不出智跞和智宵想要让自己表明态度,发现两人皆是用莫名的目光注视着自己,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智宵:“……”

智跞:“???”

随后,智跞与智宵相视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