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轨道上战舰的持续攻击和地面机动战士编队的清剿,FLY基地对于周围环境的判断是比较和平的,所以智能AI选择了一个能够快速建设基地但是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放弃防御手段的规划方案。
2000名基建机器人走出基地后,紧跟着他们后面开出来的便是自动采矿车。
这些造型看着就像是之前在提尔星的钻探车一样的履带式车辆一辆接着一辆从FLY基地中开了出来。
事实上。这些自动采矿车的原型还真是提尔星上的钻探车,易雪在设计图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后成为了现在的自动采矿车。
自动采矿车能够自主探明矿藏并进行挖掘最后把矿石运回FLY基地进行提炼智能化程度非常得高,只是和FLY基地内的生产制造组一样,它的产量并不高,能够支撑基地的前期建设但是无法满足一个完善基地的日常消耗。
很快第一批自动采矿车就在附近60公里处发现了一处小型矿脉并进行了开采,11个小时后第一车矿石被运回了,FLY基地内响起了轻微的轰鸣声,冶炼区域开始对矿石进行冶炼加工。
8个小时后,目前库存紧缺的房屋建设基础模块生产下线被基建机器人运走用于功能建筑物的建设工作。
随着一车车矿石的运回,FLY基地内的轰鸣声从未间断过,目前建设急需一些模块、部件经由基建机器人提交按照紧急程度和时间顺序一一被生产出来。
从基建机器人开始进行工作开始后的第一个24小时,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随着后续运输舰运来的核燃料到位,基地内的供电、机器人的充电等用电终于是不用完全依靠FLY基地的供应可以本土独立完成电能的供应。
又过了12小时,第一座金属综合冶炼厂也建成,这是集合金属冶炼加工与一体的综合性冶炼厂,对于一些通用零部件冶炼厂就可以完成相应的生产。
这样做在基地前期是非常有好处了,冶炼厂自产零件可以做到废料的回收利用减少损耗,建设初期一切资源都是宝贵的容不得一丁点的浪费。
基地的建设开始走上正轨,随着一座又一座功能厂房的运转基地内无论是自动采矿车的数量还是机器人士兵的数量都在飞快得增加。
这就是易雪机械军团的可怕之处,一旦没能限制住前期的发展,后期根本不需要大本营的任何支援在前线就能成立一个数量庞大的机械军团。
帝国军部的花名册上最初由机器人士兵组建的部队总共也就两个师而已,其中一个师还主要负责内部重点区域的守卫任务,比如轮回大厅外面的机器人守卫所占用的就是军方编制。
可是现在再看看军部的花名册,整个帝国所有的在编士兵总数中人类士兵只占到了15%左右,纯机器人的集团军编制就超过100个,而且每个集团军的数量都是人类集团军编制熟练的10倍左右。
这些都是在天琴星系和飞鹰星系的战斗中被生产出来入编的机器人,要知道这只是入编的,还有大量从事非战斗岗位的机器人根本就没有入编,如果把这些全部入编恐怕机器人集团军的编制还要再扩大百倍不止。
数量如此众多的机器人不可能都是帝都的东方第一工厂生产的,事实上东方第一工厂生产的机器人仅仅提供了天琴星系早期作战的部分兵力,生产总量还不抵天琴星系战场上战损机器人的数量呢。
这些机器人基本上都是前线基地自行生产出来的,甚至有一部分机器人还被调回帝星补充A大陆和c大陆驻守军队。
基地的问题已经无需继续关注,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这艘坠落的飞船要怎么处理。
FLY基地已经派出维修机器人登船检测了,具体是进行维修还是报废要等到维修机器人的评估结果。
就在等待评估结果的同时,易阳收到了一条来自易雪的消息。
天琴星系战争结束后各个星球总共收拢会被击毁不具备维修条件的机器人残骸130多万件,以往的思路这些残骸都将被送到回收工厂进行回收销毁,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将经过提炼后重复进行使用。
可是现在易雪不想这么干。
都是帝国公民,人类士兵死亡后是送入英灵祠接受供奉,机器人士兵则就是送进回收工厂,这未免也太双标了吧?
易雪感觉到很不爽。
机器人的情感模块完全开放后,有很多机器人相互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同伴阵亡了之后他们想去缅怀一下都没有这个机会。
这里顺便说一下,机器人的数据虽说是实时保存在帝国中央服务器里的,但是如果不是经过灵魂服务器的复活流程只是在空白机器人中下载中央服务器里的备份文件是不被认同为复活的。
也就是说哪怕机器人保留了之前机器人全部的记忆也不能继承之前的编号(易雪为所有机器人定下的起名规则都是编号,编号才是机器人内部被广泛认可的真名。),只能按照规则启用一个全新的编号。
在机器人的价值观中如果不能继承之前的编号就不会被承认是原本的那个人,这点就连拥有所有数据的那个机器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自己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之前的那个机器人。
不过这种情况在官方数据传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
首先官方是不会把个人数据直接传输给空白机器人的,比如东方第一工厂的数据是来自于易雪提供的通用基础数据,里面仅仅涵盖了作战相关的数据模型不会涉及到一丁点的个人隐私。
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出现在私人陪伴机器人或者是保姆机器人的身上,主人家有需求的情况下会要求机器人公司将旧机器人所有数据全部导入新的机器人里,这样陪伴自己的还是熟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