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 > 第4章 初到知青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知青在吗?”田队长站在知青院外喊着。

“在呢,在呢。”话音未落,从门里走出一二十多岁的男同志。“这是今年新到的知青,你安排一下,有事找我,先走了,晚上别忘了来拿粮食。”田队长边说边赶着牛车走了。

王亚宁六人拿着行李跟着吴知青进了知青小院,入眼的是三间土坯房,也是茅草顶,只是房子看上去挺大的。

“我是知青点的负责人,我叫吴志军,来自山东。”

“咱们知青点现在有七个人,四男三女,今天赶集,大家都去集上了,晚上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现在先放好行李,收拾一下,男同志住西屋,女同志住东屋。”吴知青快速交待着。

王亚宁提着行李率先推门进去。

三间房,东西两屋住人,中间是厨房,东西各两个灶台在房间的北面。王亚宁推开东屋的门,南北两铺大炕,每个炕能挤五六个人。中间是不足两米的过道,靠东墙边放着一长条桌子,上面放了一些物品,应该是老知青的。

李丽和赵卫红随后也进来了。

“我们怎么住?”李丽看了看问。

“南炕都住人了,我们三个住北炕吧,省的挤,就是没有窗户。”王亚宁回道。

“没有窗户更安全,我们初来乍到,还是以安全为主。以后尽可能的别落单,人生地不熟的,小心点。”李丽嘱咐道。

赵卫红可能还没从晕车中缓过来,到现在一句话都没说。

北炕上没有炕席,落了一层浮土。王亚宁出去找了一把笤帚和一个簸箕,上炕轻轻的把浮土扫到簸箕里。炕面都是泥土抹的,灰很大。

“咱们的需要一张新炕席,问问吴知青哪里能换到。”王亚宁说道。

“你懂得挺多啊,还知道炕席,我都没听过。”李丽打趣道。

“我家邻居有在东北下乡的,我打听的。”王亚宁赶紧回道。以后还得注意点,千万捂好自己的马甲啊,王亚宁心里嘀咕着。

“我实在没精力了,你俩去吧,到时候多少钱我们平摊。”赵卫红有气无力的说着。

“走,问问吴知青去。”李丽和王亚宁一起推门出去。

“吴同志,在哪里可以换到炕席,北炕没有炕席。”李丽问道。

“队里有木工,简单的家具都有,炕席也有,缺什么去挑。”吴知青回道。

“我们也去看看。”钱胜利接道。

一行人在吴知青的带领下出了知青点。

蓝天白云,远处的青山,烟囱里飘出的炊烟……那么安静,那么祥和。没有后世的雾霾,没有无处安放的车喇叭声,没有来去匆匆的脚步声。在这个时代,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大家容易满足,幸福感很强。

吴知青带着大家走到大队部,大队部专门有一间屋子放着简单的家具,都是村里会木工的人做了放在这,统一卖的。钱会入大队公账,年底统一结算。

负责看管这些家具的是队里的五保户张大爷,年轻时当过跑堂,会算帐。四几年的时候为了掩护村民进山,被敌人打伤了,差点没了。一辈子没成家,队里为了照顾他的身体,负责看管这些家具和干活的工具。

“张大爷,这是今年新来的知青,来看看炕席和箱子。”吴知青和张大爷说。

“都在屋里,需要什么选什么,选完一起算。”张大爷也是不爱吱声的人。

王亚平她们进入屋子,墙边摞着一些做好的箱子,原木色,刷了一层清油。墙角杵着几张大小不一的炕席,高粱杆编的,淡黄色很温暖。

还有一些洗脸架子,桌子和四方凳……。

王亚宁需要一个箱子装衣服,还要一个洗脸架子和凳子。又选了两个木盆,大的洗衣服,小的洗脚。李丽和她选的差不多,又挑了一领合适的炕席。男同志选的就简单了,没选那么细。

张大爷说东西午后用牛车给拉到知青点,炕席自己抗走。

看着这个四方形的箱子,王亚宁想起后世家里那两口箱子,据说是爸妈结婚时的家具,还有两面大镜子。后来时兴组合家具,两箱子被放到仓房装粮食了。

跑题了。

箱子是普通杨木的,八块钱一个,脸盆架一块钱,木盆大的八毛,小的五毛,凳子八毛,炕席八毛。王亚宁总共花了十一块九毛钱,炕席钱回去平摊。现在的钱真是钱啊,后世的钱太毛了,没有安全感。

男同志没买炕席,他们那屋两个炕上都有。钱胜利帮着把炕席抗回了知青点,王亚宁和李丽赶紧接过,放在外面晒晒。

“得找点旧报纸把炕先铺一下,要不炕席缝钻灰。”王亚宁对她俩说。

“我这有旧报纸,不知道够不够。”赵卫红缓过来点,声音大了些。

“先铺着试试,有机会去县里收购站买点,墙和棚最好也糊一下,不然落灰。”王亚宁还是很有经验的,八十年代东北的农村都是用纸糊棚和墙的。

李丽和赵卫红抬头看了看头顶,高粱杆子吊的棚上还有灰嘟噜挂着呢,黄泥抹的墙不仅挂灰还发暗,不亮堂。二人觉得王亚宁说的有道理。

最后又扫了扫棚和墙面,清理了一遍炕面,把赵卫红找出来的旧报纸铺上,最后放上新买的炕席。三人同时送了一口气,终于有地方坐会了。

一鼓作气,打开行李,把被褥拿出来叠好。王亚宁选了炕稍的位置,李丽在中间,赵卫红怕冷睡炕头。终于在这安家落户了,下午去了粮食,落了户口,彻底扎根农村了。

老知青大多都赶集去了,午饭就各自对付一口得了,等人全了再研究吃饭问题。

张大爷赶车送来了家具,几个人联手把各自的箱子放在各自铺位对应的炕里边,把衣服叠好放进去,王亚宁东西不多,借机把空间的课本转移一些放在箱子最下面。拿出原主准备的锁鼻和小钉子,找块石头,咣咣几下就搞定了。锁好箱子,铺上褥子,王亚宁打算睡一觉,这一路都没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