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与刘秀说的火候差不多了,朱元璋搓了搓手,眼中闪过了一丝悲痛的神色,说道,

“咱不瞒你说,你也知道,

不仅是雄英死了,就连咱那好儿媳常氏也没了。”

朱元璋默然片刻,就连满皇后眼中都闪出了悲痛的神色,

太子妃常氏极其温柔,也是朱标最爱的女人,

老朱也一直看好这个儿媳,不仅是因为对常遇春爱屋及乌,更多的是,

朱元璋在常氏身上看到了马皇后的身影,而对于朱元璋而言,只要像马皇后便是好女人,

可是常氏一直身体不好,常氏今年死了之后,

朱元璋没办法,只有把吕氏重新放了出来,

也让原本因为吕家在吴地所作所为而受到连累的吕氏又重新获得了权柄,

甚至隐隐强于之前!

因为常氏死后,吕氏的长子朱允炆便成为了太子子嗣中最大的一个,

另外常氏也早早地认朱允炆为自己的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一直视如己出,

所以不论是身份还是年龄,朱允炆都有了合法继承皇位的权力,

就算一直看不上吕氏,朱元璋也没办法,谁让吕氏是朱允炆的生母呢,

母凭子贵,朱元璋不得不考虑到朱标之后的继承人问题,并且早做准备,

朱元璋看向面带沉思的刘秀,严肃道,

“咱想听听你是怎么说的。”

马皇后闻言眼睛闪了闪,刚要开口,朱元璋便说道,

“妹子,咱这事儿真得求刘秀给咱出出招。”

马皇后叹了口气,便只能默不作声,但是看向朱元璋的眼神却充满了深意,朱元璋隐晦的朝着马皇后点了点头,

而这一切,刘秀并没有看到,

刘秀正在极速的头脑风暴中,

他能想到的是,

朱元璋开口问到自己皇孙的继承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能给他出出主意,

更重要的是吕家现在变成这样,完全是自己搞的,

自己和吕家是不死不休的敌人,那么这就有意思,朱元璋明知道这点的情况下,又问自己皇孙继承的问题,

莫非是朱元璋对朱允炆还不够满意?

亦或是什么?

刘秀只觉得朱元璋果然是老狐狸,随便一个举动中都充满了深意!

朱元璋再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刘秀,等待着刘秀给出一个答复,

刘秀思来想去,实在猜不透朱元璋是什么意思,便只能开口说道,

“陛下,我觉得常家以后会不好过了。”

“常家?”

朱元璋微怔一下,不光是刘秀搞不懂朱元璋,朱元璋此刻也搞不懂刘秀了,

他明明是问的皇孙继承,怎么又扯到常家了?

朱元璋在疯狂的头脑风暴中,也想不出一二,

他发觉自己从吴地回来之后,脑子明显慢了许多,

莫非是因为年岁上来之后后思维能力远远大不如前了,

想到这,朱元璋又是叹了口气,

世事无常,你说老大这监国监得好好的,突然又出来尝试这档子事儿,

如今,老大在宫中一蹶不振,没有朱标给他分担压力,这些政事又全压到了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难免力不从心,

刘秀点了点头,说道,

“对,常家。”

朱元璋皱了皱眉,开口说道,

“常家是常遇春的常家,常遇春死后,咱念着他的功劳,让他的子孙成了公爵位,

他家的常氏也是咱的儿媳妇,也有咱朱家的血脉,

可谓是尊贵到了极点,咱不说几百年,最起码常家在明兴盛个几十年是绰绰有余的。

怎么能说常家要不行了呢?”

“陛下,大明建国之后,与您跟着打天下的那些淮西勋贵自是功劳甚高,

也给陛下您添了不少麻烦,陛下便立起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与之抗衡,

无奈淮西勋贵势力太大,将刘伯温的弟子杨宪收拾掉后,便势如破竹的拿下了浙东派,

而在刘伯温死后,浙东派更是荡然无存,整个大明朝堂上只剩下了淮西一派。”

“而没有了浙东这个外敌之后,淮西内部也大致分为了文武两派,

文官集团以李善长为首,而武官集团以徐达为首,

但是,看似文武平衡的局面却全然不平衡,

陛下,您虽废了丞相和中书省,但是文官的权利却没有丝毫缩减,

反而陛下推行科举,鼓励读书,给了文官势力快速发展的条件,

而与之相对的,武官集团光是府兵制一个,就让他们与文官集团难以抗衡,

这几年北元未灭,有些战事还好,如果之后大明平定天下,连战事都没有了,武官集团又该何去何从呢?”

闻言,朱元璋彻底变了神色,这是他全然没有考虑到的,

看似文武平衡的局面下,却是透露着极大的不平衡,

文官处理政事,而武官却得等着打仗,这本来就是天然的差距,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四海战事一平,拓边战略给了武人立功的机会,但武人打下来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文官去治理,

这么说,来武官便永远追不上文官。

朱元璋想到这一点之后,呼吸不由急促了几分,

立于天下之巅,十几年如一日,让朱元璋早就练就了与常人完全不同的视野,

他意识到自己对于文武官员的平衡确实是出现了问题,

他有意的打压武官是不想出现武人专政的情况,如唐朝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时的武人作乱,这都是朱元璋要极力避免的,

所以他利用府兵制将兵权收归中央,同时又分藩皇室诸亲,镇守边疆,以此来杜绝外姓武人拥兵自重,

但是他又不想把武人打压到极点,因此他才有意的保持着文武官员之间的平衡,

如果文官太盛的话,会形成宋朝那般软弱的情况,官员机构臃肿,整个国家没有可用之兵,

总的来说,这个国家没有文人不行,没有武人也不行,

但经过刘秀这么一挑明,让朱元璋清晰地意识到,

原来大明的文武官员早就已经失衡了!

刘秀并没有说,其实朱元璋担心的情况,不需要等多久,

在不远的将来,土木堡之变便是结果,

大明官员结构失调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