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脑变 > 第1598章 制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梅峥到了山南书院后,感觉最大的收获不是高额的薪金,也不是那些聪敏的学生,而是结识到曾凡这个奇人。

那本以歌谣、顺口溜、打油诗等体裁编写的《常识》课本,让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尽管其中的一些观点他不太认同,但是里面的知识包罗万象让他钦佩不已,自负博览群书的梅峥,对里面的一些冷僻的知识点都是第一次听闻,可是细思之后又感觉很有道理,实在难以想象曾凡花费了多少时间去钻研。

涉及到那些被称为自然科学的内容,曾凡编纂了专门的进阶书籍,只给少数通过考核的孩子授课,梅峥也要到了一套课本,拿回去逐一研读后,感觉每一本都由浅入深,从很常见的一些现象开始,深究其理进行实际验证,每一个实验都能让人耳目一新,感觉大开眼界,想通之后,又会生出原来如此的感觉。

平时大家习以为常的光学、热学、力学、气学等等现象,深究起来发现,每一样都有那么深刻的道理蕴含其中,让人欲罢不能。

一个月的时间,梅峥也只是把几套课本通读了一遍,不可能全部搞明白。

就算这样,也已经刷新了他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感觉天地都变得开阔起来,同时对曾凡更加钦佩不已,有时间就要厚着脸皮过去打扰,每次都能让他有所收获,曾凡的观点总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两个人住的院子都在庄园东北部住宅区,相距不过几十米,步行属于抬脚就到。

曾凡的院子平时都是大门敞开,经常过来的只有几个兼职的丫鬟,汇报工作的总管,他的几个得意弟子,这些人通常都是上午过来。

梅峥虽然是山长,也要给学生讲课,通常都是午睡过后,才有闲暇过来找曾凡闲聊。

经常过来,慢慢也就习惯了曾凡的古怪性情,虽然是庄园的主人,却不喜欢被人伺候,自然也没有丫鬟门房通禀,谁来找他都是直接进门。

走进院子后,直接来到南面书房,果然曾凡正半躺在竹椅上看书,见他进门才站起来迎接,帮他斟一杯凉茶,算是尽到待客之礼。

“曾贤弟,愚兄冒昧问一句,你来自何处,师承何人,能否方便告知?”梅峥喝了口茶后,问出心中的疑惑。

原先他一直以为曾凡是本地人,随着了解的增多,越来越发现以曾凡表现出来的学识,不可能这么多年默默无闻,最近才知道这个庄园易主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有客人来访,曾凡不好意思再半躺在竹椅上,而是坐到梅询对面,更方便交谈,梅询的问题也没有太出乎意料,不过到现在才问,也算很有耐性了。

“在我来的地方,每个人从六岁开始,都要进学校读书,只要有资质,可以读到二十几岁再工作,有很多老师教过我,他们的名字你肯定都没听过!”

尽管有过诸多的猜测,曾凡的回答仍然让梅询大脑有些宕机,不过很快用他的方式理解了,试探的问道:“世外桃源?天上仙界?还是西天乐土?”

“不知道梅兄有没有读过《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的传奇故事?”

“你是说书中所记都是梦中所得?”梅峥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佛经上说,一粒沙中有三千世界,比喻不算准确,但可以当做参考,时间和空间构成了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可以叫做时空,我们所处世界存在不可计数的平行时空,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有在梦中才能感知到其他时空的零星片段,醒后通常都不会记得!”曾凡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解释道。

这显然超出了梅峥的认知范围,不过他的思维并不僵化,勉强能理解大概意思,继续问道:“贤弟来自所谓平行时空,不知道那里是如何景象?”

“每个平行时空都有不变的历史,不断流逝的时间,以及不确定的未来,我过来的那个平行时空,可以近似理解为当前时空的七百多年以后,物质生产比现在发达数倍,交通往来更超过你们想象!”曾凡的话再次拓展了梅峥的认知范围。

不过梅峥显然更感兴趣的是历史:“在那个时空,如何记载如今时局演变?”

“在我们过来之前,你们这里已经发生的历史基本一致,不过我们过来之后,这个时空的未来必定改变,近期变化不会太大,比如几个月前你刚参加过的科举,不出预料就是大宋最后一届,应该也不会改变!”曾凡平静说出的话,让梅峥脸色大变。

都知道蒙元在攻击襄阳,一直企图平灭大宋,不过从宋蒙联合灭金以后,蒙古人打了几十年时间,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给了普通人一种错觉,眼前的境况可以无限期的持续下去,梅峥也是同样的看法,曾凡的话显然打破了他的幻想。

“无可挽回吗?”

“临安朝廷偏安百年,错过了无数的机会,能苟延残喘到现在,已经算是奇迹了!赵家的皇位得来不正,在制度设计上防内甚于防外,政治架构先天残疾,没有挽救的必要!”

换一个书生听到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估计会色变,不过梅峥对曾凡的话内心很认同,只是他不敢公开说出来。

“以后此地也将是蒙古人的天下?”梅峥对这样的前景有点难以接受。

“按照我过来的那个平行时空的历史,确实如此,不过现在就未必了,蒙古人并没有多么厉害,只是汉人不够团结,地方豪族有家无国,只计较个人家族利益得失,人力物力不能有效组织起来,才导致被异族统治的结果!”

梅峥忽然眼睛亮了起来,盯着曾凡问道:“曾贤弟布局于此,难道有志于天下?”

“我对于当皇帝不感兴趣,也不认为自己有那个能力,皇权制度推行一千多年,弊端已经显现很多,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要想解除王朝难过三百年更替的魔咒,必须在制度上的革故鼎新!”既然聊到这个话题,曾凡不介意在梅峥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以禅让推举贤人治国,曾贤弟莫非想恢复古制?”梅峥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个。

“皇族以家为国,地方豪族有家无国,这些人掌握国家权力,天然有聚敛财富的动机和手段,每到王朝末期,人口必然数倍于前,土地必然大量兼并于小部分地方豪强手中,大量贫苦百姓衣食无着,一遇天灾人祸,必然动乱,直至天下人口削减大半,大量土地重新抛荒,才有可能恢复太平,千年以来王朝兴替概莫能外!”

“只有创造新型制度,让权力与职责对等,选贤与能治理国家,抑制豪强过度聚敛,让百姓衣食无忧,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复古就能做到的!”

曾凡在这方面实际上也是空谈派,大多都是书上的观点,真让他实际去做,未必就能做好,不过用来启发没见过世面的古人,也是足够了。

他这些随口说出的观点,在原先的时空不算新鲜,对生长在这个时代的梅峥而言,却是无比巨大的冲击,都是过去从没有过的想法,没说多少话,却感觉有点口干,喝了一口凉茶才继续请教:“曾贤弟来自七百年后,想来已胸有成策?”

“宋亡以后,历经元明清三朝,皇朝制度才彻底终结,这些观点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常识,不过那个时代国家元首虽然由豪族和地方代表共同推举,也有官员一样的定期轮换,仍然并非完美无缺,也未必适合当下时代,制度演变需要因地制宜,也需要民众接受,不可能一簇而就!”曾凡不觉得后世制度有多好,比这个时代强应该是一定的。

两人就国家制度的问题讨论许久,大多时候都是曾凡在说,梅峥显然对这方面更感兴趣,先前的自然科学他尽管好奇,却没有像今天这样刨根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