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在王府中长生不死 > 第109章 始皇驾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始皇二十八年,十月。

乌桓王领命,与并州骑兵一起,进攻鲜卑草原。

幽州与朔方则警戒,防范匈奴人和肃慎人。

同日,义陵城。

郊外的一处山林。

李常笑领着张冲,在靠近洞穴的阴暗处,采摘川芎和茯苓。

许是为了听更多的故事,张冲格外喜欢粘着他。

这些年,李常笑讲了不少南北的趣闻,并不局限于大秦。

以他的阅历,只露出一星半点,就比话本都精彩。

每每看到徒孙的星星眼,李常笑都会产生一种想法。

“不如找个时间,去当说书先生?”

“卖关子,似乎也是人间一大乐趣。”

正想着,忽有一道龙吟传至耳畔。

李常笑愣了少许。

张冲在前催促,“师祖,快来!”

李常笑好脾气地答应,“来了,来了。”

衣袍下的手指紧贴,一点金光凝聚在指尖,而后遁入虚空,消失不见。

……

长安,玄极宫上。

一道金光宛如小太阳般高悬半空。

隐约可以看出,金光中盘坐着一个人。

光轮的边缘往外延伸,里头的人影朦朦胧胧,无法分辨。

这是李常笑分出的一个念头。

他睁开眼,目光最终落在龙榻上。

苍老的黄袍老者两眼紧闭,气息近乎全无。

殿外站着数位王袍男子,从青年到中年都有,想必是诸位皇子。

待李常笑消化完脑海中的信息,终于明白事情经过。

不禁低喃,“你这小子,运气有够差的。”

好不容易在临终前,确定了储君人选,还来不及宣布,就一命呜呼了。

“今日过后,因果线断。”

一道威严的声音从天边响起,云层之上惊雷滚滚。

下一秒,李常笑的这一缕念头消散。

龙榻上,王凉重新睁开眼。

喊来左右太监,将要说的话讲完。

半晌,屋外的一名青年皇子进屋,接受在场太监的效忠。

王凉咽完最后一口气,魂魄离体,悬于半空。

他朝着头顶的方向,深深一礼。

“谢过先祖。”

……

王凉驾崩的事,很快就传遍天下。

整个新朝都陷入悲戚之中。

匈奴草原。

昔日受恩的南单于,换上属于中原的服饰,面朝南面行叩拜之礼。

其余匈奴部众,同样下马致意。

西凉诸郡。

李昱登上祁连山顶,眺望长安的方向。

他穿着丧袍,面前摆着一壶酒,还有两个酒杯,里面倒满最上等的白酒。

李昱一口饮尽右手那杯,而后将酒杯扔到一旁。

他神情严肃,左手缓缓转动,将酒杯倾斜。

“滋啦”

清冽的酒液挥洒在黄土,很快流到地下,扩散殆尽。

一杯尽空,李昱深深一礼。

运起内力,朗声道。

“恭送陛下!”

他的身后站满了李氏一族的嫡系。

所有人纷纷效仿。

良久之后,李昱直起身子。

他转头对底下吩咐。

“加紧陇西和北地的渗透,一旦天下乱起,即刻进军。”

“喏!”

……

义陵城。

挨家挨户皆着素服,且不许兴办喜事。

本着少生是非的原则,丧期头七日,集市也会象征性关停。

百姓守在家中,名为守丧,实则做些其他谋生的活计。

李常笑同样如此。

他手中捧着一份竹简,据传是夏朝中期的史官所留。

本是世代相传,可经年累月,传到现在只剩半片竹简,其中内容均不可见。

李常笑花了五两银子,购得这所谓的祖传之物。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他握住竹简的那一刻,竹简缺失的部分,竟然凭空出现,就连破损的竹简都重新凝聚。

这段遗失在战火中的历史,重现人间。

李常笑轻轻翻阅竹简,思绪跟着字句而动,整个心神都浸入其中。

仿佛他横跨数千年的岁月,重临当时。

只需稍一点拨,瞬间通晓一切。

当时的礼制、官职、习俗、文字……全都映入脑海。

待竹简看完。

在李常笑的注视下,原本完好无缺的竹简,凭空化作尘埃消散,像是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一般。

李常笑大为惊奇。

或许是万年内力的神异,又或是金色眼眸的记忆。

冥冥之中,似乎把他当做这份使命的承载者。

思考片刻以后,李常笑回屋提笔,将方才的内容默下。

过程中,他按照今时的文字和语言,把晦涩的部分添减,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文章大意写出。

足足用了两日,一篇三千字的通赋作成。

想到夏朝史官的名讳,李常笑于是又加上名字。

《终古纪年》

署名一栏空着,留与后人猜测。

做完这些,李常笑想起自己的修史大业。

大汉覆灭,《汉纪》的修撰可以开始了。

至于《秦纪》,早已问世。

李常笑抄录了许多本,一部分流入世面,还有一部分埋到秦末的坟茔里,留待发掘。

至于是怎么埋的,说来就不礼貌了。

……

长安城。

四皇子王苍,登基为帝,建年“承庆”。

承庆元年,三月。

新帝颁布圣旨,大赦天下。

朝堂百官开始了新一轮的交锋,又有新的人得享富贵,又有老的人人头落地。

屋檐的飞燕振翅,向着无数家庭奔走。

会稽郡,富春。

孙家靠着这些年的经营,初步建立起了一座船厂。

家资相比初来时,又暴涨了好几个档次。

孙台逐渐明确孙氏未来的路线。

文武两面需得并抓。

当今儒学盛行,而孙氏祖上没出过大儒。

孙台果断砸下重金,打点关系,最终替孙儿找了一个儒学大家拜师。

他不惜一切也要让孙氏在儒者中占据一片田地。

至于船厂的经营,与部曲的招揽是同步进行的。

孙台购买大批奴仆,不求能力出众,只要求忠心老实。

他打算通过家生子的培养,形成一个世代终于孙氏一族的奴仆群体。

未来进行海贸,甚至训练战兵,最核心的部分都来自于此。

……

承庆四年,六月。

孙台病入膏肓,临终前的一个月。

他找来会稽郡最好的画师,留下两幅绘画。

一幅按照生父,吴国公孙仁的模样绘画。

一幅按照李常笑的模样绘画。

两幅画凑在一起,竟还别有一番意趣。

是一老一少对坐,手里捏着茴香豆咀嚼,指点江山的模样。

孙台离世,新任孙氏家族下令,把这两卷图画收藏,作为孙氏一族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