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 第二百零一十一章 三鬼之危,再见李来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零一十一章 三鬼之危,再见李来享

第200章 三鬼之危,再见李来享

坚守待援的计划,似乎化为了泡影。吴三桂实在不知道李本深能不能得到情报,并及时地赶来。

再强大的军队,一两天吃不饱,也会变成软脚虾。何况,粮草物资耗尽,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更是难以遏制的。

一脚踢开烧得焦糊的挡路之物,吴三桂的愤懑已经不加掩饰,身旁的众将噤若寒蝉,不敢开口说话。

谁都知道,形势已经是急转直下。直捣腹心,已经变成了孤军深入,成为了瓮中之鳖。

“为今之计,只有奋力出战,击破敌人围困,与友军会合,再剿灭蛮夷。”吴三桂发泄了心中的怒气,稍微冷静下来,回首扫视着众将。

此次征剿水西,他带来的嫡系人马不多,反倒是由降兵降将组成的部队才是主力。

这既是借刀杀人,也是锻炼和考验,更能保存实力。比如马宝、塔新策、沈应时等,都是原大西军的将领。

“王爷英明。”马宝躬身道:“末将愿率所部出战,为大军杀出血路。”

马宝,又名马三宝,原是孙可望部将,后转投李定国,以功封安定伯。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向清军投降。因其骁勇,颇受吴三桂器重,授为忠勇中营总兵官,驻守曲靖营。

吴三桂微露笑容,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马将军骁勇善战,必能击破蛮兵。”

历史上,果勇底的吴军被土兵团团围困竟达两个多月,粮草耗尽只得宰杀战马为食。

到被李本深救援而出时,吴军已是“兵亦丧万,唯余兵万八千,将弁数百人而已”。

现在的形势,对于吴军来说,更加的危急。别说两个月,顶多十来天之后,就要彻底断炊,不战自败。

而历史上导致李本深能够率军来援的原因,可能也不复存在。

一说是安如鼎派人去打探李本深所部的情况,反倒被擒住,使得李本深获知了吴三桂被围果勇底。

另一说则是吴三桂收买了安坤手下最有实力的土目叉戛那,拖延了土兵发动总攻的时间,终于等到了援军。

历史的改变是累加的,一点一点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大变样,历史轨迹的大偏移。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事实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事关整体大局的成败。哪怕是很微小,往往也会成为胜败的关键,甚至会导致功亏一篑。

………………

在离大方一百五六十里的地方,黄立率领的人马,终于与临国公李来亨所部会合。

李来亨所部行进的速度不快,每天三四十里,前锋则是李岳率领的三个营,距离不过五六里。

“殿下率大军赶到,我军便可放开速度,尽快赶到大方啦!”李来亨参拜见礼,心中甚是唏嘘。

在巫山一别,已是小半年的时间。黄先生变成了太子殿下,且得到了所有将领官员的拥戴,更创造了令人钦佩无比的战绩。

这曾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结果,但当真正实现,李来亨却有了几分不安。

黄立要依靠他们时,还比较心安;可当主客易势,黄立已经在将士们心中建立起威信,他们又不得不有些忧心的考虑。

但现在,也只能继续全心全意,甚至是更加地竭忠报效,才可能让殿下感念他们的功劳和忠诚,在历史问题上高抬贵手。

黄立哈哈笑着,扶起李来亨,打量了一下,说道:“临国公风采依旧呀!在茅麓山孤军坚守,牵制清军。我军出击湖广能获大胜,临国公和将士们功不可没。”

“殿下谬赞了。”李来亨显得稍有些局促,感受着变得更加自信的殿下,谦辞道:“在茅麓山,只是倚坚防御,甚是轻松。不比殿下东征西讨,最是辛苦。”

黄立摆了摆手,说道:“临国公不必谦辞,有功就是有功,这是谁都看得见的。”

李来亨赶忙伸手示意,请黄立进到大帐内。合兵一处,黄立的心情也轻松下来。

临国公李来亨带来的人马,可是原装的,又经过茅麓山战斗的洗礼锻炼,堪称最能打的明军。

而先期在川东重建基业的明军,经过了数次扩充,在整体战力上有所下降。还要假以时日,整合训练后,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况且,在清军围困茅麓山的这段日子里,李来享和郝摇旗还研究了黄立所魔改的步兵方阵,并利用手中的鸟铳,也象模象样地组建起两个火枪营。

到达川东纂江后,他们又得到了几百枝抬枪,两个新建火枪营也得到了李岳的短训和整顿。

“很好啊!”黄立听了简单的汇报,不禁连连点头,表示着赞赏和心中的喜悦。

按照火枪营的模式,在川东也建立了三个火枪营,全部是用的缴获的鸟铳,以及兵工厂生产的抬枪。

以后还会扩编这种步兵营,鸟铳不够就弓箭来凑,抬枪是肯定有的,还有将不断装备部队的火炮和火箭炮。

而盔甲的大量增加,足够装备起相当数量的长枪兵,类似的战阵模式也就能逐渐推广。

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但相比较于当时主要还以冷兵器的交战方式,这样的魔改战阵在与敌交锋时,至少不会吃亏。

“殿下,此次援助水西,或可借机重创吴军。”李来亨对于吴三桂是恨之入骨,语话中也不掩饰,“吴奸离开云南老巢,在水西复杂地形地势下,难得施展。”

黄立微笑颌首,说道:“如果有机会,自然要予敌痛击。清军分兵扼守水西要冲之地,正利于我军各个击破。”

李来亨笑道:“吴奸被殿下出击湖广的行动给误导了,没想到我军对援助水西已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有这方面的原因。”黄立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在于吴逆的狂妄自大。每每处于人生巅峰的家伙,往往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占据云贵,手下精兵强将云集,十余万人马能征惯战,放眼天下,确实已经少有对手。估计,吴三桂自认才武无双,可终归还是小瞧了天下英雄。”

李来亨用力点头,他以为黄立口中的英雄是说的自己,却不知道黄立并不是那么自傲。

历史上,能在吴三桂的大军征剿下坚持半年。尽管黄立不看好安坤,也得承认这家伙有两把刷子。

当然,英雄人物辈出,可吴三桂这个老王八蛋,从眼光到格局,已经完全落伍,黄立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

三藩之乱打成那个样子,哪里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和气势?不是康小三厉害,而是吴三桂愚蠢。

“我军一路行来,有不少土司送来粮草。”李来亨笑着说道:“看来,吴三桂征剿水西,引起了各家土司的警惕和畏惧。”

黄立说道:“这是肯定的。等吴军显露败势,各家土司就会彻底选边站。借助于这些土司的力量,我军便无须在贵州驻扎重兵。”

“殿下不欲攻取云贵?”李来亨有些迷惑,说道:“云南偏远,清军进攻不易,不失为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黄立轻轻摇头,说道:“云南虽好,我军想要攻取,却不是太过容易。如果再有半年时间,我军发展壮大,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大肆扩张。”

到现在为止,连川西都没有占领,又何况是云南?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占地太多,反倒是一个负担。

就象清军,总的数量确实很大,但也要驻防于各地,导致能够抽调作战的机动人马,甚是不足。

同样,这也给明军创造了攻城拔寨、个个击破的机会。

比如现在的贵州,绿营总兵力有三万七八千。但李本深手中的机动人马,顶多有两万。其他兵力,都分守各地。

当时的贵州省,有府十二,直隶州一,直隶厅一,总领散州十三、县三十三、厅十四。另有正、副长官司五十六、土县丞三、土巡检一、土主...

这么大的地盘,如果不是土司众多,清廷也不会给贵州绿营兵如此多的定额,来维持统治。

即便如此,当明军大举进入贵州时,李本深想调集全部人马应战,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而明军能够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屡战屡胜,最有利的一点便是地盘小,不需太多的守军,兵力非常集中。

所以,每次作战,明军都能够聚力出击。在清廷统治区,反倒能形成以多打少、个个击破的优势。

李来亨不是很理解,但还是顺着三太子的心思,说道:“殿下所虑不无道理。川东川西有长江之利,我军水师强大,足以自保。若入云南,恐重蹈覆辙。”

盘踞云贵的永历朝廷的最后崩溃,有孙可望叛降清廷的原因,也有晋王李定国布置失策的因素,还有清军从四川、湖南、广西三面进攻的缘故。

黄立也不想多说,地盘谁都想,可在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多占无益。多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借此壮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