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见龙定鼎 > 第541章 拱桥技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纸从今年开始,成为了武州的出口主力,预计年利润可达数亿钱,赵云今时参观了造纸厂的生产线,并且提出了部分意见。

现在的造纸厂规模十分的喜人,好在没有使用化工造纸,并不会污染水质生态,不过为了保持纸价,赵云决定暂且不继续扩大规模,但是却允许扩大草纸的生产规模,大量生乒如厕用纸,方便武州百姓购买使用。

造纸厂也是同贤会的经济支柱之,同贤会的内部费用,有三分之一来自造纸厂,像兵器厂、军事器厂这等受管制的工厂,虽然订单不少,却全部都是武州内部的订单,几乎没有多少利润,毕竟是墨门钜子赵云的军队,而且兵器类物品并不出口。

镇东大将军装备聂边,从州牧府支取的钱银,向同贤会采购兵器,一般只会支付成本价,有时候会向赵云申请部分研究费用。

包括造船厂也是几乎不盈利的,除了生产战舰,也为四海集团打造部分运输船,造船厂也是重投入军工,每年从州牧府的财政极高,偶尔同贤会内部结余款项,拨到军工业填充。

同贤会很少有盈利单位,所以会内工匠也会接私活,私下为百姓打造农具,甚至是直接开店设铺,因为工匠的收入,几乎都是靠月俸,部分高级匠师有发明创造有奖金,其他普通工匠则得吃死工资,当然他们也有口粮田可赚点租金,为了让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会在下班后接私活,这些都被同贤与赵云允许,只要不泄密不影响工厂工坊运做都没有问题。

同贤会利盈的单位,只有印刷厂、造纸厂、家具厂、玻璃厂、琉璃厂、陶瓦厂,其中造纸厂大头被州牧府收去,四海集团为代理商,其他几个厂的收入利盈,则全由同贤会内部支配。

比如赵云下午又参观了印刷厂,武州印刷厂由巴迅负责,专门承接武州月报的订单,武州各学院的书籍也在此印刷。

总体来说印刷厂尚且能自给自足,除去印刷成本外,还能余钱财用于研究,部分钱财也得上缴同贤会,用于会内各种花销。

其他盈利工厂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其中家具厂与陶瓦厂则有些不同,州牧府与大将军府都是不干涉的任何运作,完全属于同贤会自己的产业。

包括即将投产盈利的织布机厂,及计划开展的农具厂,以后也都是同贤会自己的产业,赵云也仅会以钜子的身份,去督促工厂的成本问题,所以赵云才会要求降低成本惠利百姓。

这些盈利工厂的收入,基本能满足工匠们的工资及内部费用,另外雇佣的农民工费用,及材料费运输费,则由州牧府支出。

水利工程方面,更是吞钱的吞金兽,要不是有免费的奴隶可用,估计牧州府财政早被掏空,对利民的大工程,赵云从不小气。

赵云没有办法去参观水利工程,只能跑到大同江去参观,平壤县对岸正在筑建新城,大同江上也将建起一座大桥,事关水利、桥梁、城建三方大师,所以参观了此处便等同参观了三种工程。

此次工程有革仲、革季、孟尘、李科、杨辽、李召等许多名大师匠师参与,建筑大师革仲亲手设计了构造图,经过水利大师李科的参谋,会同桥梁工程师孟尘的提议,从而最终选定地点。

革仲拿出了构造设计图,铺设在桌案之案,赵云、周仓及聂辽也在帐内一同观看,此处位于大同江西岸,距平壤城仅八里远,乃是工程组的临时营地。

此间十几万的奴隶,正在对岸开工,建造新城不出意外的话,新城将称为箕县城,不过还得经众文武投票决定,赵云本人更倾向于箕县,不喜欢朝鲜县这个名称。

肃武中郎将高览,也带人马在对岸监工,故而顺武校尉聂辽,也回到了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带方郡三地城池建设暂且被搁置,大同江与汉江的水利工程也停了下,所有力量全部集中在此。

工程组的营帐内,赵云盯着设计构造图,认真仔细的研究了半天,他非常惊讶,因为图中的大桥是砖拱形结构,而且此桥东西建有桥门,桥门如同城门,显然桥门可驻门,桥梁部分也很像城墙,桥梁的南部水域东西两岸,皆设有大型码头,桥梁之下还有水坝,水坝两侧有分水渠道,渠道可灌溉两岸的良田,此等设计简直无法形容,多功能的用途绝妙无比。

革仲见赵云吃惊表情,便抱拳躬身行礼后说道“钜子!此工程极为精妙,集军事、交通、水利、商贸等功能为一体!”

赵云听到此处竖起了大拇指笑说道“真是巧夺天工啊!如此天才的构思,真是叫我叹为观止啊!不过我有一点担心,此工程会影响大同江的水纹汛期吗?建成后会不会导致洪灾!”

水利大师李科起身回道“钜子误虑!此水坝具有排洪功能,每一个桥墩下皆设有水闸,而且两岸开挖的引水渠也可分洪,两条水渠的水流最终还是流回大同江,同时两条水渠可设置诸多水闸,还可装水磨房、水舂米房诸多惠民机械,关于水渠延伸的设计,还许多空间已变数,水渠经过的洼地可建小水谭,经过高地可筑小水坝,这个中可操作性太多,交由门下等工程师负责,钜子心安便可!”

赵云听罢心中大悦,招呼众人一并落座饮茶,让他们慢慢给自己讲,此间赵云已经是非常的兴奋。

要知道拱桥技术源于东汉后期,也有传说是三国之后的晋朝,总之如今赵云亲眼所见,可以说明拱桥技术的构想,极有可能还要更早,只是一直没有人建造,或者说这个设计方案不被认可。

桥梁工程师孟尘第一个讲道“钜子!会不会觉得此等桥梁结构不可靠,其实拱形设想早在一百年前就有,只是一直没有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