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扑朔迷离的婚姻 > 第82章 远娶近嫁2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烂朝门,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如果说某某媳妇或姑娘跑了,不用说,大家都能想到,一定是那媳妇或姑娘对当前的生活或亲事不满意,百分之百是自己偷偷跑的。

众所周知,李顺利这媳妇是他自己不想要的,和“跑”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昨天走的——哎,青青,你要是昨天回来就能看见啦。”唐一清不无遗憾地说。

“我说,如果李顺利不赶那女人走,我敢说,就算顺利不给她治病——她也不会走,你们信不信?”刘香香走屋子里走出来,神神秘秘地说。

“有可能,顺利说女人总偷卖粮食治病,他郁闷得很……哎,这女人啊,可怜!”唐一清又可怜起女人来。

“就那样走了?”秦青青有些不相信似的的,又不甘心地问:“李顺利有没有赔偿她点什么啊?”

“呵呵,不那样走,还能拿大轿抬她啊——”刘香香觉得自家女儿问的可笑,打趣地说:“赔偿?呵呵,李顺利自己都那样子了,人家没让她赔偿就好了。”

秦青青想想也是。

为了娶个媳妇,李顺利花光了自己半生的积蓄。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介绍人肯定也不会再给他退钱,还能指望他赔她什么呢。

“哎,那女人也是真可怜,来时提着那个绿色帆布包,走时还提着那个包……还有,翠萍那孩子看着也是眼巴巴的,想着着实让人心酸唉!”杨乡长夫人叹口气,也是于心不忍。

“她们去了哪里?”秦青青像自己丢了什么东西一样,恋恋不舍地又问:“你们知道吗?”

“这谁知道啊,也许回娘家了吧!”刘香香撇撇嘴,又神秘莫测地说:“说不定,又去嫁人了哦。”

“我觉得顺利还是傻,大雷让他把翠萍那孩子留下来,他还坚决不要,像生怕人家赖上了他一样——我看他以后要后悔。”秦富贵见大家说得热闹,也凑上来说了两句。

“只留翠屏?顺利媳妇会舍得么——”秦青青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嘿,人家顺利媳妇就是愿意留下孩子呀,当着那么多人面表的态呢。”杨乡长三儿媳立马证明。

“的确,顺利还是该把翠屏留下,以后老了也好有个依靠。”杨乡长夫人也说。

“我看顺利肯定还要再找,留个拖油瓶,就更不好找了啊!”刘香香听大家那么说,又发表了她与众不同的看法。

“对,顺利应该就是这么想的。”唐一清十分认同她军师的说法。

听大家聊的热闹,杨大雷走过来,又开起了玩笑:“嘿嘿,我要是顺利,我才不会让她走,就当请个免费保姆,有什么不好——”

“呵呵,雷公菩萨,好倒是好,只是留着这个保姆,人家顺利还能找么?”刘香香听杨大雷那么说,立马乐呵呵笑了起来。

“再找……我看不那么容易啦。”杨乡长夫人摇摇头,不无感慨地说。

大家正聊得热闹,看见李兵奶奶又背着一大背篓猪草气喘吁吁出现在院坝外。太阳照着她那枯树皮一样满脸皱纹的脸,格外生动。

女人们又热情地跟老人打招呼:“老人家,快来坐会吧!”

“谢谢,不坐了哦——”老人停下脚步,像一头迷糊的老牛一样,用她混浊的眼睛望望大家,简单说了句,又继续慢慢往前走。

“呵呵,那老人家都快八十了吧,身体还那么壮实呢?”看着李烟枪的老母亲蹒跚离去的背影,刘香香小声道:“这李烟枪两口也放心让老人家一天到处跑,就不怕万一有个磕磕碰碰什么的——”

“哎,现在的社会——是老年人闲不住,年轻人不想做哎!”唐一清想起自家母亲,不无感伤地说。

“对啦,听说烟枪的女婿昨天也去外地打工了……”刘香香眨巴着她的凹陷眼,十分兴奋地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今的人们时兴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这几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从四里八乡传到烂朝门与之相关的消息越来越频繁,大家对此的议论也越来越多。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外出打工的现象,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是和秦富贵夫妇一样思想保守的人们。他们抱着恪守本分和对外界谨慎小心的态度,对诸如谁家的姑娘或是小伙子荣归故里买车买房、洋气得连左邻右舍都不敢认之类的说说,他们都高傲的不屑一顾道:“呵呵,有那么好挣钱?谁知道是怎么来的呢?卖白粉还差不多——”

另一部分是以杨乡长家那些思想先进的年轻人为代表的一类人,他们对那些消息表示充分的肯定和相信,说这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福利,是当今挣钱的好机会。

还有一小部分是如杨乡长那样了解中国历史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们暗暗担心这种开放政策背后的安全性——会不会像当年八国联军那样,把强盗给放进了国门。

直到后来,人们看到身边越来越多“出息了”的年轻人,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像钓带鱼那样一个一个拖出去,当真挣回了钱的时候;直到人们确信那些外出的人,他们一个月挣的工资可以与一个乡干部的工资持平时;直到大家发现,身边一些怀才不遇的年轻老师,也纷纷停薪留职、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之际,人们齐齐开始动摇了。

“嘿嘿,我们辛辛苦苦养一头猪,一年到头才卖几百元呐,人家在外面一个月就能挣那么多……要是一家一年能出去几个人挣钱,就相当于一年养了上百头猪哪!”一天晚上,开了窍的秦富贵,站在磨盘石上兴致勃勃给大家算起了细帐。

回过味的人们越盘算,越觉得不能再错过这样天降横财的好时机。一如生活在战争时期的后方居民,大家听见和看见的难民越多,内心越是惶恐不安。

烂朝门的人们从开始的将信将疑、不置可否,到后来的趋之若鹜,人们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那些如秦富贵一般后知后觉、经过了心灵洗礼的人们,反而成了烂朝门最积极的那类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