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实录 > 第129章 这般包分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胡濙实际控制大明一半以上军力、地域的问题朱祁钰倒也不担心,毕竟胡濙是受过正经儒家思想教育的,几十年来的忠诚不容置疑。如果说谁是北境的最不安定因素,朱祁钰当然第一反应就是石亨、石彪两叔侄。

这两叔侄在朱祁镇复辟后的天命年间疯狂作死,压根没拿朱祁镇当盘正经菜来看待,平日里随便邀三携四带着一群官军将士直接大摇大摆冲进皇宫里要这个官那个赏的,终于在朱祁镇平定了景泰朝“乱臣贼子”安定好民心后,趁着复辟派内斗死伤殆尽突然发难一举将石亨、石彪拿下。

在这件事情上要说朱祁镇过河拆桥多少有些过分了,确实是石氏叔侄太会玩火了,不拿豆包当干粮最终惹出来的祸事。

而之所以朱祁钰对于蒙古大草原的掌控有种执着的欲望当然不仅仅是冲着瓦剌、鞑靼美人来的……就不能为罗刹族美人吗?

当然,由亚欧人种混血组成的瓦剌、鞑靼族人确实是男的英俊、女的漂亮,比如后世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就自认是世上唯一鞑靼民族组成的国家,国家也算是被公认的帅哥靓女生产国。

根据该国自己修定的编年史可以追溯到大保加尔、可萨汗国、伏尔加保加尔汗国、钦察-库曼、蒙古殖民统治、金帐汗国……该国的俊男美女充分继承了亚欧两部人民的优良基因,走在鞑靼斯坦的大街上很容易审美疲劳的。

按照原本轨迹,早在景泰三年脱脱不花就会因为继承人的问题与也先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被也先率军队击溃后被俘,然后被杀掉。

杀掉了自己的妹夫脱脱不花汗后,也先自立为全蒙古的大汗,将脱脱不花的势力全盘接收掉。知院阿剌见状想要太师位置不被也先允许,两人由此产生矛盾。

为了能够先下手为强,也先下令调动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到边境处,不久后用毒酒杀害掉。阿剌知院得知消息后多次领兵袭击也先和伯颜帖木儿等人的部落,直到景泰五年在也先与伯颜帖木儿、特知院、孛罗平章等人议事时原阿剌部下卜剌秃佥院、秃革帖儿掌判、阿麻火者学士假意在帐中伺候,趁人不备抽刀刺杀也先,仅也先的两个弟弟逃出生天,从此瓦剌势力集团才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经过朱祁钰扇动的大鹏翅膀整个大明北部势力局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动,景泰五年身死的也先现在还不知道情况,大草原上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有消息传来说也先得了天花没有死,只是成了满天麻子逃到了西方祖辈来的国度去寻找支援去了。

而脱脱不花汗、阿剌知院的部族在石彪多次远程奔袭之下被打疼打怕了,一度逃到漠北深处,即便是寒冬也没有回归冬季牧场的意思。

兀良哈三部经过胡濙组织的围歼战术被打残,青壮逃到不知所踪,老弱都成了俘虏被打散作为送给西北诸卫的礼物送给了各部族首领。虽然其中警告意思非常明显,也没有一个部族敢表示出稍有的一丁点儿不满,一个个感恩戴德表示愿意为大明朝世代守卫北方。

按照夏、冬两季从上往下一刀切似的分割的大草原上,各部族在大明官军镇堡的“帮助”下友好、和睦相处。各部族间跨境放牧的事情极少发生不说,部族间的贵族婚配都严格按照大明官吏标准避免出现结交内外官吏的嫌疑。

景泰朝这几年来各部族间娶妻嫁女都一定要上报位于开平办公的大明北疆总督胡濙,让人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礼部尚书胡濙有做一位皮条客的优良品质。至少被送进宫里和燕王府的那些姑娘都是胡濙一手操办的,不仅风光还数量惊人。

“启禀陛下,如此一来我大明近半兵力将聚于北疆,是否要加派文臣、内官?”王直的话也算是中肯,自朱棣定下国策以来边疆军事重镇都是太监监军、文臣提督守备,高级将领总兵三大权力的模式。

“嗯~兴伴伴”朱祁钰转过头朝兴安说道:“便由你来推举监军太监人选吧!”

“奴才领旨。”兴安连忙答应下来。

“像刘永诚这种能领军冲阵的要放在重要当口,最好是留在胡太傅身边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刘永诚的任用其实跟石亨一样,朱祁钰非常小心谨慎。都是朱祁镇复辟时的核心人物,可见其野心一斑。

“是,奴才知道了。”兴安继续兴下。

“嗯,这两日便将人选定好报给我知晓。”监军太监一定要忠诚,不仅仅是要对大明忠诚还要对自己这个景泰皇帝忠诚。一个在军队里有很高威望对自己又绝对忠诚的太监,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的。

刘永诚有野心也有把柄,这种人有冲劲但也有顾忌。对外使用怎么样都行,在内使用还是要小心,所以朱祁钰认为像这种人最好一辈子都放在边疆要塞,给个很高的名头和各种荣誉,甚至封妻荫子也在所不惜。

至于这宦官的妻与子是怎么来的,那就不是做皇帝的该管的事情了,皇帝只需要这妻与子是这宦官真正的软肋就行了。

“至于提督守备人选就由各部、各衙门推荐,由内阁审议,如果没有人提异议就直接任命便是了。”文臣比较好办,因为有家眷的原因外出提督的文官不太可能会参与造反,何况大明实施的是异地服军役的征兵政策,都是有家有口的,还指望回乡与家人团聚,谁高兴去干那杀头还会连累诛族的买卖。

“兴伴伴~”兴安才应过声后退了两步,一听见朱祁钰出声又立刻快步向前凑近两步小声答应。

“皇爷,您吩咐。”

“正统年间朝廷修沙州、汉伯、石灰等渠道,由此可灌溉田土千余顷,因此得以招抚流民,安抚当地官民,朕有意再调拔军民于各地修渠筑堤用以防涝防旱,你挑选几名内官负责监管。”

“奴才领旨,回去就查阅档案挑选合用的内官。”

“嗯,这修河堤要趁着旱季,我想修水渠也该是差不多的。户部、工部拟个章程,哪里要修,哪里要筑,早些定下来。这修堤筑坝不能只是用徭役,若是徭役不够征发了那就不修堤筑坝了吗?还是说打算预先征用来年的徭役呢?发官军与徭役一并参与修建!”

官军也是来源于人民,除了上战场是保家卫国,面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使用官军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修河建渠……”陈循又锁紧了眉头。景泰年间的开销实在有些大,虽然没有用在招待外番上可实际也没存下来半点银钱。就这还不说,每年朝廷还要发行一些债券,回收一些宝钞,造成国库里的银、铜、粮、布根本就存不下来,几乎是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了。

“这修缮洪旱防治工程是个大事情,是个好事情,朝廷上下要齐心协力发动军民把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好事给办好了,切莫办成了糟心事,败成了害民工程。”

对于土木工程朱祁钰是心有余悸的,尤其是经历过楼片片、楼歪歪、楼脆脆不仅能在当地拿行业大奖还能得到当地官方好评这种事情后对于大兴土木更是留有阴影。

一幢看起来富丽堂皇的大楼只需要学生崽在课间操时一起下楼发出的共震就能震塌,一栋金碧辉煌的防震大厦在面对自己抗震范围内的地震时几乎不堪一击。关乎人命的大事在利益面前只不过是一群数字,是不是关乎血泪几乎完全不在那些利益既得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臣等遵旨。”不管皇帝怎么严旨,朝廷官员怎么督办,下面的官吏办事态度才是重点。一个小小村官贪腐就能赶上一县、一府一年甚至数年税赋收入时,就可以知道根底已经有多烂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可以从都察院委派官员前往各地督办河道、水渠修建工作。当年沙州等渠就是金尚书时适右佥都御史时负责督办的,至今水渠灌溉依旧,并无差错。”

“嗯,具体人选你们拟好了告诉朕就行了。一定要严督严查,不能弄虚作假。”

“臣等遵旨。”在众人一再保证之下朱祁钰才勉强放下了顾虑,即便如此仍然一再强调必须将惠民工程认真落实到位。

“大明朝在未来五年里会迎来一个清退官军将士的大潮,数以万计的官军会按照官军革新办法返乡,或是回家耕种屯田或者被安排了差役。朝廷要提前做好引导,让那些退下来的官军将士们有一个好的归宿。”

“启禀陛下,按照兵部与户部、吏部共同拟定的方案,朝廷自景泰三年开始每年新增百余驿卒名额,各地官衙每年会有约五十个差役增补名额可用于在清退官军中选拔优异者填补。”

“百余人……”一年只有百余个名额足够应付眼下的官军清退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点名额根本不够。

“大明这么多驿站、驿路需要建设,就没有更多的人员需求吗?”朱祁钰有些不解。

“陛下,建设驿路需要钱粮,朝廷现在四处都在用钱……建设驿路的事情就缓了下来。”

“罪囚,调集全国罪囚一条路一条路的修,不要分散同时在多处开工,要集中人力物力于一线,修好一条通一条,修好一段通一段,加大朝廷安排差役的力度。”朱祁钰有些急了。

自景泰二年开始正式推动官军改革以来,每年都有少量的官军能够通过文化知识考试清退时被分配到各地当差,但是总量有限。但是按推算在最近几年大批量新鲜血液涌入会有大量老军被退换下来,而其中能够通过文化考试的人将会更多,届时将有大量的人员安置缺口。

虽然最好的安置渠道是各地官府衙门里当差役,但是这种名额毕竟不多,数量涌入太大了会冲击原本世袭制的差役引发不满。因此驿丞之下的驿卒也成了安置的好去处,官军当得久了性子恐怕不是那么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又念几天书在这个识字率低下的年多少也算是个能识文断字的了,如果不能有个正经的朝廷差使难免会引发不满。

“不如……便不做安排了?按照新政清退官军每年得有数千上万人,其中百人取一还能支应,若是人数再多些朝廷哪里能安排得过来?”有声音建议甩锅。

“不妥,这样会影响朝廷的信誉。如果放任不管,他们又何必辛苦数月去念书习字,安心做个大头兵等着回乡就是了。既然吃了比别人多的苦,自然是希望能够比没有去念书习字的人多一些东西的。”听了前面的建议朱祁钰正想发火,就听到于谦站出来反对。

“不错,于卿所言甚合朕意。”朝廷的信誉还是要讲的,忽悠人家去念书不能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统治地区的识字率问题。你拿了个好看的数据却不管人家的死活,人家一把年纪辛辛苦苦数月通过考试了最后还是回乡种地,那人家为什么要辛苦这数月时间去学识字?

一把年纪学识字你当容易吗?更何况在大明朝这种书籍开发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又没有人手一本字典可以查,真正能够通过识字考试的官军大老粗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

“工部、户部再议一议,不要为了应付差使虚增名额,要实实在在找到能够安置清退官军并且实际用事的位置。”

“陛下,要不问下北疆胡总督那里……”

北疆要安排移民就需要大量人手,招人进去不如留人下来,确实是个不错的好主意。

“嗯,这事吏部也参与进来,各部跟胡太傅那里都好好合计合计,给些优渥条件留下些清退官军来,还可以让这些被清退的官军带着家口一起来塞外安置嘛!朝廷大军所在之处,还怕塞外些许达子溃兵不成?”才说过不要达子达子的叫,朱祁钰自己也没改过来。

“愿意留在塞外的给安置土地、牛羊骡驴,只要有的能给的都可以商议着给。允许清退后的官军与当地牧民自由婚配,让汉蒙一家亲走到实处,汉中有蒙,蒙中有汉,自然就一家亲了……别说,这还真是个好主意。”照这个样子推行下去,原本老军中回乡娶亲难的反而更有机会留下来了。

这算是包分配老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