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4章 前线惊变

“捷报,河北捷报。”

一名信使风尘仆仆的骑马入城,不做停留,从城东的东化门疾驰而入,在城门口的时候,就大声宣告:“英国公传来捷报,所部骑兵收复河间、饶阳、乐寿、武强等城,歼敌一万两千名突厥人。”

这名信使刚刚入城没多久,又奔来一位信使,同样一脸振奋的吼着:“卢国公传来捷报,所部骑兵接连攻克河北重镇南宫、信都、武城、清阳等城,消灭突厥人一万四千人。”

南北两线大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不断收复失地,消灭敌军。

两位军中柱石如同比赛般,争相显示自己的战果,引得城中百姓一片赞誉。

如今已是开元新年,长安城的百姓们都在安心的过年,城中各坊市的集市里,到处都是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每家摊位前面都挤满了人,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神色。

辛苦了一整年,不少人都带着老婆孩子,出来瞧瞧热闹。

河北的战事,除了鸿翎信使入京的那一天,弄的人心恍恍之外,后面就再没有了声息。

一则众人最怕的是右贤王大军南侵,后来听说是草原上的大可汗施罗叠与右贤王争权未果后,带着一众羽翼闯入了河北来打秋风,众人就没再放在心上了。

鸿翎信使入京影响也着实有些大了,除了突如其来的意外,朝庭在接手后,就用正常军驿来传递情况。没有了那种闯入皇城的大阵仗,百姓们自然觉得无事。

另外一方面,朝庭也派了大军前往御敌,齐王虽然无甚威名,但卢国公程咬金和英国公李绩,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早先参与过大唐的建立,追随太上皇打江山的骁将。

这两位一块儿去了河北,又是在自家地盘上作战,是以无人担心,认为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捷报传来。

果然,这两天不断有东边的骑兵进入长安,一封封的战报不断送入,不是收回了某座城池,就是消灭了多少突厥人。卢国公和英国公的信使,绕过了齐王李佑,直接把最前线的情况送入京。

信使在城门口就开始嚷嚷,比着宣扬各自的胜利。

河北形势得到控制,大唐军队不断取胜,突厥人损失折将,不断退缩,这就是长安所有百姓得到的共识。

承天大街上卖粟米的小林子,在冷风中剁着脚,不时把双手放到嘴边喝喝气,然后一脸高兴的对旁摆着书画摊的老杨头说道:“杨伯,最近我看信使不断,怎么都不插那种小旗子了?”

现在已进入隆冬,天气寒冷,不过今天却是艳阳高照,老杨头靠着撑字画的书架,正翘着二郎腿一晃一晃的,偶尔从兜中掏出用来过年的干果,放在嘴中嚼估一下。

旁边的小几上还放着一把小酒壶,不时就着壶嘴饮上两口,晒着太阳,显得极为惬意。

听到小林子略带些无知的发问,笑着说道:“呵呵,那些只有十万火急的军情突然发生,才会使用。若是件件军情都用鸿翎信使,那这长安城还不乱了套了。”

“老头子我在承天大街上混了一辈子,告诉你一个经验。”

“朝庭的信使都是报喜不报忧,若是看到那信使一脸的沉重,如丧考妣的样子,你就知道是前方战事不妙,多数是吃了败仗。或者敌人长驱直入,我军步步败退。”

“若是看到信使一进城门就大声嚷嚷,还一脸的喜色。”

“就是不听他们喊什么,仅听声音,就知道,多半是前方战事顺利,我方又取得了胜利。”

小林子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连忙奉承道:“还是杨伯您见多识广,难怪老话儿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天下大事,您这经验丰富的老眼一瞟,就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我说这两天的信使都是一进城就到处嚷嚷,一幅生怕别人不知道的样子,和一个月前的插小红旗的信使完全都不一样?”

老杨头仰头灌了一口热水,得意的一笑:“呵呵,那种信使恐怕三五年之内,你别想再看到了。就上次那一回,你就算开了眼了,足够在你们村里炫耀一辈子了。”

“你老说的是,呃那是什么.”

小林子说到一半,忽然看到从城东驶来一匹快马,丝毫没有之前的信使那种悠闲,反而一幅后面有狗在追的模样,一路咆哮着对着街道上的百姓怒斥着:“闪开,都给老子闪开。”

在驶过两人摊位前的时候,重重的一挥马鞭,战马吃痛,加速往皇宫的方向奔去。

“杨伯,之前你是怎么说的来着?”

小林子转过头,对着杨老头诧异的问道:“刚刚驶过去的那名信使,好像脸色并不好看,而且灰头土脸的,身上的衣甲也是染满了鲜血,和之前报捷的几人完全不同。”

“若是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前方战事不利,我们吃了败仗。”

老杨头也是起身观望了半天,默默的收回视线,压住心中的不安,神色凝重的低声说道:“你小子,这是在大街上,好的事情可以随意攀谈,不好的事情,千别乱说。”“打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诺大的战场上,几十万人交战,胜胜负负的事情很正常。”

“前两天我们大唐占了上风,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突厥人稳住阵脚,再蓄谋反扑一下,我方一时不察,再吃些亏,这都是寻常之事,不要太过大惊小怪的。”

“我大唐如日东升,兵精粮足,又在腹地做战,还有卢国公和英国公这样身经百战的老将指挥。突厥人不过是丧家之犬,施罗叠之流又是右贤王的手下败将。”

“实力如此悬殊之下,能出什么纰漏,我们小老百姓就安安心心的生活,只要敌人不打进长安,我们就不用担心。”

小林子一想,也是这样,上次被这老杨头吓得不轻,自己半个月都没敢出门,生怕遇到战事。

有时候知道多了,也不是好事,至少那些村里的村民们,就不受什么影响。

“哒哒.哒哒哒.”

两人正闲聊之际,又是一匹骏马从街道上疾驰而过,马上的骑士和前一人一样,都是神色凝重,脸色灰败,仿佛天要塌了的神情。

之前信使刚刚清过道,街上人不多,信使风驰电掣飞奔而过,又引起街上百姓无尽的猜测。

老杨头的心里一沉,接连两个信使,恐怕前方战事不妙。

早些年老杨头也做过北地的府军,知道军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小胜大报,小挫不报。依照这个原则,他知道,一定是唐军吃了败仗,而且还是不小的败仗。

弘文殿相当于后世的中枢政事堂,这里是三省主官办公理政的场所。同时,还有六部和各寺署院监的驻守部门和值守人员,以便随时处理各种公文和政事。

平时散朝之后,各部主官离开皇宫,前往各自的衙门。而三省的众位官员,则聚在此地,处理政事。

“长孙大人,不好了,河北出事了。”

兵部的吏员接到信使传来的军报后,匆匆一掠,没等看个仔细,就大惊失色,慌忙冲到左仆射长孙无忌的公房。等不及属吏通传,直接推门冲了进去。

脸色大变的说道:“前线急报,英国公大败,北线大军全军覆没。”

“什么,怎么可能?”

正在批示一封公折的长孙无忌还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的站起了身子,看到兵部主事惊恐万状的表情,这才听明白对方的话语,脸色一变,断然道:“不是一直挺顺利的吗?”

“这几天都是捷报频传,怎么突然糟遇大败,还是全军覆没,你没看错吧?”

长孙无忌疾步上前,从对方手中抽过军报,迅速展开,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军报是齐王李佑所写:‘开元元年正月初一,李绩连战连捷之下,轻敌冒进,被突厥大可汗施罗率二十万骑兵,于弓高城下偷袭,我方依拖城池,亦拼死反抗。’

‘无耐敌军攻势太猛,经过一夜大战后。’

‘李绩所部十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战死者达九万余众,弓高城下,尸体堆积如山,血流盈野,只有少量军卒最后得以退回城池拒守。此战突厥人亦损失惨重,战死者七万有余。’

‘臣:征东大将军、河北道行军总管、齐五李佑呈奏。’

‘呃’

长孙无忌心中一震,只觉眼前一黑,头脑中一阵天旋地转,有些站不稳的架势。

那名兵部主事似乎对此早有预料,连忙伸手扶住长孙无忌回到位子上坐下:“长孙大人,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更是朝庭的擎天之柱。在这个当口儿,您可万万不能倒下啊!”

“呼”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陇西飞骑不是战力惊人,可以一敌二吗?”

过了良久,长孙无忌才重重的喘了口气,满脸悲色,仰天长呼道:“太上皇将国事托付给我,皇上又委我以重任。如今朝庭大军糟遇如此惨败,我有何面目面对陛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