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大开眼界
这种博弈一旦开始,大佬们都会坐壁上观,看下面的小辈们各使手段,各显神通,阴谋阳谋,相互倾轧。
最后挑选出胜利和失败者,胜者委以重胜,败者接受惩罚。当然,这其中还会有一些炮灰,会完全淡出官场。更有甚者,轻则身死,重则满门遭殃。
世家真正看重的人才,也未必会担任多高的职位,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这些在斗争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高手,更加清楚。
为了真正的核心人才成长,有时候这些势力会特意选一些假龙出来,诱导众人的视线,为王前驱。
保护真正的目标对象,让人防不胜防。
当你发现哪个人是背后大势力主推的人物时,往往他已经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了,失去了最好的下手时机。
长孙无忌之所以对崔仁师那么客气,就是觉得崔仁师是未来崔氏的掌权人。可经过一系列的变局后才发现,崔仁师不过是一个寻常角色,用来混淆视听的。
李言听的眉飞色舞,大感兴趣,没想到这些从乱世中走过来比国家还厉害的大势力。内部的生存机制和竞争环境,竟然如此先进和高明,这是李言之前没想到的。
真是大开眼界啊,他也从没有见识过这种玩儿法.
不过想想,整个大唐帝国,这么大的盘子,自有它运行的法则。若是打了小的引来老子,如此事态不断扩张,动不动就把整个势力押上去博弈,最后大家都落不了好儿。
刻意留出一些空间,甚至创造一些恶劣的环境,一来锤炼后辈,二来也可以解决矛盾。
大家在博弈之下,押一些添头儿,通过这种类似角斗场的方式,可以和平的化解大势力之间的纠纷,并且把事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绝对的智慧处理手法啊!
长孙无忌的述说,让李言对于更高层次的权力运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于自己的一些打算,也有了不同的想法。
最后长孙无忌暗示,之前的朝堂争锋,也属于这样的性质,只是兼顾了一些对皇帝的试探,不过也就仅此一次。从此之后,李言就是实至名归的大唐帝王,也是这个圈子里最顶级的肉食者。
若是需要培养一些官员,或者皇子之类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
李言得知所有内情之后,对于当初恨得牙痒痒的这些对手,也没有了太多的情绪。
此时,看见吏部尚书柳奭前呼,御史大夫韦挺后应,就把崔仁师给打发了。李言看了看左首前方的长孙无忌,对方默默的点了点头,李言也就顺势道:“准奏!”
“皇上圣明.”群臣高唱一声尊号,此事就此定下。
随后,由吏部出面,又提了几个人选,像礼部侍郎崔鸿志,工部侍郎郑延祖等一些前日冲锋在前的世族子弟,纷纷外放,或者调职。只是,随后补充上来的。
依然还是这些世族子弟,只是换了一批人。
李言也都是冷眼旁观,只要三省六部的大臣们没有出面反对,自己都是顺势而为。
当然,也有一些人得以升迁。
李言也看清了,这些世族调整的人选,也并不都是为了给自己面子。更多的是在把经过考验,表现突出的人选往上推,表现不佳的人把位置腾出来。
这其中涉及到的事情太过复杂,李言一个人根本就无法全部弄清。
不过朝堂中这么多人,哪个势力的地盘在哪个部门,如何调整,在众多朝臣的参与下,也是丝丝缕缕清清楚楚,都有其脉络可寻,绝不会弄混淆的。
最后,李言也是毫不客气的,把自己看重的许尽忠,混在这些调整中,调入了门下省任职,品秩提升一级,以给事中之职检校黄门侍郎,进入了高层。
退朝后,李言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便叫上王玄策和恒连,带上一队侍卫,轻装简从,去往房府。
不看僧面看佛面,高阳虽然不是什么好人,可人死债消,此后的事和她就没什么关系了。无论是给房玄龄一个安慰,还是给皇室一个体面,李言都是要走这一遭。
在来到位于永兴坊的房府时,飞檐翘角的大门敞开,上面已经挂满了挽和白幡,气氛显得格外肃穆和庄严,大门前的街道上停满了前来吊唁的车马。
李言的御驾一到,迅速被得到下人通知的房玄龄带领阖府老少,接入府中。
此时院内人人身穿麻衣孝服,头戴孝帽的在进行着祭奠仪式。
李言在房玄龄的陪同下,默默的来到正堂,此时,李言心中没有半点悲伤,却有一种感到十分荒诞的怪异感。
他忽然间想到,自己在去往草原之前,好像也有过一次这样的吊唁。那次是前往离此不远的卢国公府,以太子身份替代李世民悼念卢府二公子程怀亮。
这程怀亮,就是被自己利用常胜和吴庆干掉的。
这次自己刚刚回长安,又让王玄策干掉了高阳公主。李言有些尴尬的看了看一旁小意陪伴的房玄龄,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上次是干掉人家儿子,自己去猫哭耗子。那时还好,程咬金并不知情,也没有猜到自己身上。
而今天,自己干掉了房玄龄的儿媳妇,虽然依旧手法隐秘,没人找到证据。可从动机和各方面的形势上,似乎这些久在权力场上打混的人,都能猜到是自己的意图。
李言心里有些郁焖,为什么自己总会给被自己干掉的人吊唁。
难道老天不想让他们死的不明不白,也不想让自己这个罪愧祸首逍遥法外,要让自己亲自来送这些死于自己手上的人一程吗?
原本李言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李象来替自己走上一遭的,后来想想,有些不合适。
以前程怀亮是妥妥的小字辈,自然当不起李世民这皇帝亲自上门,若死的是程咬金还差不多,李世民自然会出面。
现在的高阳,名义上是自己的妹妹,和自己平辈,自己前来,并不算降尊迂贵。
当然,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高阳的死和自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是不少人都心中有数的。若不亲自来送上一程,那会被很多人垢病。
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无情无义。
为了维护皇家尊严和权力斗争的需要,牺牲谁都不为过,大家也都能理解。若是自己真的自欺欺人,以为天下没人知道,就可以问心无愧,就有些太过了。
再加上房玄龄这么个德高望重的老臣,于公于私,李言都要跑上这么一趟。
即给外人一个重情重义的形象,又给房玄龄一个交待。
李言脸色沉重的来到高阳的灵堂前,房玄龄连忙点燃三柱香,递了过来。李言举在手中,默默的在心中表达了一丝歉意,然后抬起头,房玄龄连忙接过,插在了香炉之中。
表示心意,只是对逝者的尊重,李言却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在原来的历史上,高阳公主怂勇房遗爱以二房对继承了房玄龄爵位的大房房遗直进行持续的攻击,闹得房府鸡飞狗跳。最后更是牵连到谋反案中,房府诸人都被流放岭表。
房遗直更是被剥夺爵位和所有官职,废为庶人,房氏从此沦落。
相对于那样的结局,李言处理了高阳,不但洗刷了她红杏出墙给房家带来的羞辱,更避免了后面的一系列灾难结果。房玄龄应该感谢他,给房家清除了一个祸害。
上完香后,李言摒退了众人,和房玄龄一起在房府的园中散步。
看到房玄龄腰上系着的麻带,李言皱眉说道:“房相,高阳是晚辈,怎么当得起你为她”
“皇上啊,太上皇对老臣恩重如山,把最心爱的女儿,嫁入了房府。”
房玄龄老泪纵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一脸愧疚的说道:“可我房家却没能照料好公主,致使她被歹人欺辱,更是被人利用卷入到了这么一场风波中。”
“最后自缢于太庙,这都是臣之过啊!”
“若是太上皇有朝一日醒来,得知这样的结果,臣有何颜面对他老人家啊”
李言见状,也是心里难受,搀扶起房玄龄:“房相,此事朕也有责任,都是朕没照料好御妹,你要怪,就怪朕吧?”
“臣岂敢”
房玄龄连忙摆手:“太皇上对老臣天高地厚之恩,皇上对老臣也是关爱有加,只要皇上不怪臣没有照顾好公主,臣已是感激涕零了,哪能责怪皇上?”
房玄龄原有三子,分别取名“遗直”、“遗爱”、“遗则”,希望他的后代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仁爱传家。房玄龄身教言传都很勤谨,家训、家规也很严厉。
可至从高阳公主嫁入后,性格浮燥,行事张扬,弄得房府乌烟障气。
原本房家三子亲密无间的手足关系,也日趋紧张,渐至针锋相对。房玄龄对待这个李世民的掌上名珠是不敢说,也不敢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在房府闹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