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2章 众矢之的

李言头也没抬,无声的摆了摆手,侯君集战战兢兢的退了下来。

直到退出御书房,侯君集这才松了口气,随后发现身上粘糊糊的,这才反应过,刚刚汗水已经把自己的官服都打湿了。

侯君集心有余悸的看了眼御书房,干涩的咽了口唾沫,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原想到李世民去了,继任的新帝是自己的女婿。

自己女儿是皇上,为他诞下了太子。

有着功臣和外戚的双重身份,以后的朝堂上,还不是由着自己任意走,和自己家一样。

侯君集叹了口气,现在看来,皇帝就是皇帝,臣子就是臣子,这一点儿,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逾矩,也不能望了君臣之礼。

侯君集知道,今天是皇帝在敲打自己,一是提醒自己,君臣有别,在皇帝身边,一定要谨守臣道,不要没大没小的;二是让自己对侯贵进行灭口,以保护皇帝的秘密。

那对侯正的连升三级,就是对侯贵的歉意和补偿,恩威齐出,让人心惊。

果然,皇帝的便宜,不是白拿的。

走出承庆殿的路上,侯君集暗暗想着,若是这样的话,皇帝手断虽然冷酷,却也蕴含了温情。要知道这个时代,若是为了儿女的前途和家族的壮大。

做父母的,就算是丢掉性命也不在乎。

就算是侯贵知道自己老朽的一命,能换得儿子连升三级,也会甘之如怡,慨然赴死的。

当然,李言最后的一个深层用意,侯君集也领会到了,就是突厥右贤王的真实身份,是任何人都不能透露的。皇帝已经用侯贵血淋淋的生命告诉自己,此后决不能再提。

谁知道这个秘密,谁就得死

想到这里,侯君集心里无比的懊悔。

原本皇上回长安后,对外的说辞是在遥远的西域流浪,自己就应该心心警觉。可自己心里非但没有那个意识,反而还略有得意,竟然当着皇上的面,在御书房提起那些事。

‘啪’

侯君集猛的伸出手,狠狠在自己脸上抽了一下。

他要让自己冷静一些,更是提醒自己,得意,不可忘形啊!自己和朝中的那些文臣,还是差了很多,今日算是触到了帝王的逆鳞,真是愚蠢之极!

侯君集知道,也就是自己身份特殊,若是一般人,现在恐怕已经要准备后事了。说不定就不是皇帝让自己处理侯贵,而是让王玄策去处理自己和侯贵了。

为了保护这种天大的秘密,损失一个国公,算得了什么?

做皇帝,如果真想除掉一个人,绝对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

贞观三年,自己不就派出在战场上收降的突厥死士,在承天大街行刺李恪吗!若不是自己手下留情,李恪早就死十多年了,栽赃陷害这种事情,皇帝做出来更顺手。

不过还好,俗话说,骂了不打,打了不骂!

皇帝敲打自己,就说明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想让自己长长记性。若是真要对自己不利,就像处理侯贵那样,跟本就不和你墨迹,直接派人干掉就是了。

今天这一系列的事情,由其是御书房的敲打,让侯君集这个百战老将,都有些心里生畏。即对朝中潜涌的暗流害怕,又对皇帝现在的状态,感到陌生。

侯君集知道,要对付世族这个数百年的顽敌,肯定需要非常手段。

李言在不动用突厥的力量下,肯定也很艰难。接下来,朝中肯定会发现更加劲爆冲突,以致于房玄龄都感到了不安,借着这次的事情,退了出去。

侯君集知道自己脑子和文臣比起来,差点意思,不过自己可以看那些聪明的老臣是如何反应的。即然房相这种重量级的人物都怕了,自己没理由再往战场上挤。

一个不小心,万一自己折在这里,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是什么人,把整个大唐玩弄于鼓掌之中,凭一人之力,震压整个个草原无数族群。现在又轻松接手大唐,一人横跨两界,是那种不可言说的存在。

这样的人物,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帮手,自己只能是累赘。

在出宫的路上,侯君集在心中盘默默算着,怎么借着侯贵这个事情,最好让自己也能暂时脱身避祸。像房相那样,在家养病,等情况转好后,再重返朝堂。

侯君集离开后,御书房里空了下来,李言放下奏折,眼神落在御案前的空气中。

一边思索未来的局势,一边斟酌刚刚的手段是否合适?

李世民给自己留了一批臣子,第一梯队扛大梁的,就只有房玄龄、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三人,另外的萧禹、岑文本、刘泊、马周、褚遂良、杜正伦和于志宁等人。

要么能力不足以独当一面,要么就是资历不够,压不住阵,还需成长。

房玄龄年事已高,老迈腐朽,本来就是个过渡性的人物。经过今日的朝堂争锋,这老狐狸怕难以善终,半真半假的,借着身体不好和颜面受损,遁了出去。

自己就剩下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了。自己恩威并重,对长孙无忌施恩,对侯君集施威,勉强把这一文一武给暂时稳了下来。

长孙无忌是自己的舅舅,虽然权欲心颇重,却不怎么聪明。

今天世族给自己下马威,其他官员们也乐得坐壁上观,无非就是盯上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权力即是莫大的利益,又是遭灾引难的祸端。

世族官员们无论是提出废黜财产均分律令,还是高阳红杏出墙之事,主要都是冲着房玄龄去的,财产均分律令是房玄龄提出来的,高阳更是房玄龄的儿媳妇。

这两次重击,无疑打跨了房玄龄,搬倒了自己面前最坚硬,也是最牢靠的一堵墙。

房玄龄一垮,就剩下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了。

他们对长孙无忌是拉拢,那对侯君集肯定就是打击了。所以,自己在他们出手之前,出手震摄侯君集,让他别太得意忘形,把尾巴收一收,小心一些。

再加上他躲在武将那一边,暂时危险不大了。

原本李言是打算把长孙无忌扶正,然后让岑文本任右仆射,制约长孙无忌。

可他们出手太快了,房玄龄也撤得太快了。

岑文本才刚刚升任中书令,椅子还没坐热,再调入尚书省,那防备长孙无忌的意图就太明显了。显得自己这个帝王,手腕太过粗浅,也不够自信。

而岑文本若是升得太快,反而会恃宠而骄,也会小瞧自己,觉得自己没他不行,这就适得其反了!

即然压不住,那就索性放开手脚。

把整个尚书省都给长孙无忌,原先这些权力在自己手中,世族只会支持长孙无忌来针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长孙无忌也会越来越依赖世族,站到他们那边去。

即然守不住,与其被他们帮助长孙无忌夺去,不如自己主动施恩。

现在自己主动把这块肥肉给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会觉得是靠自己的本事拿来的。世族在其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甚至会觉得,不管有没有世族,他都会得到。

接下来,这群狼就会转而盯着长孙无忌,盼着利益均粘。

可到了长孙无忌嘴里的肉,再让他分出去,就会和割他的肉一样疼。若是长孙无忌不愿给,或者分配不均,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矛盾,相互敌视,良好的关系也会出现裂痕。

朝中除了世族,还有大量的皇族势力和李世民留下的贞观旧臣,他们也会盯着长孙无忌。

想到这里,李言平静的脸上浮现一股稍显诡异和幸灾乐祸的笑容。

若是李言所料不错的话,接下来长孙无忌会取代自己,成为朝庭的众矢之的。

他自然会使尽混身解数,用这两帮势力相互制衡,自己居于其中,左右调和,然后尽力增加他长孙家族的势力。

沉吟片刻,李言嗤笑的摇了摇头。

房玄龄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长孙无忌竟然像个宝一样抢到怀里,连点客气和谦让也没有,直接迫不及待的接过了尚书省的大权,生怕自己反悔。

吃相真是太难看了。

他难道不知道,大权集于一身的时候,众人的嫉妒和仇恨也随之而来吗?

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你一个关陇新贵。

李言暗思,若是自己的话,恐怕会第一时间,举荐岑文本以中书令之职,兼任右仆射,不然就绝不领旨。给自己立一个对手的同时,也多上一层保护。

可长孙无忌却利益熏心,全都吃下,必然会召至众人的不满。

这不,圣旨还没传出去承庆殿呢,侯君集就开始心里犯酸,暗暗给他上眼药了。

连侯君集这个粗弊的武夫都是如此,可想而知,朝中官员知道这个情况后,将会是何等的眼红?

长孙无忌以后的下场,李言现在都已经可以看到了。

算了,即然这个舅舅那么想替自己掌权,就让他去吧!但愿他也能替自己挡灾,这样自己才能把心思抽出来,好好谋划一场惊天动地的事件,一举解决世家之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