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140,废除八股取士
朱阳一笑:“聚魄练形丹在青螺谷地宫之中,至于那三元固魄丹便在紫云宫的金庭玉柱之中。”
杜芳蘅一听,顿时面露难色。
这两处地方她也知道,都不是她可以轻易去的地方。
青螺谷有青螺谷八魔,虽然不是地仙,但也都是散仙修为,都不好惹。
至于紫云宫更不用说了,就算是地仙也轻易进不去。
朱阳自然知道这两处的虚实,更不要说紫云宫已经被他拿下。
看到杜芳蘅面露难色,朱阳索性好人做到底,直接掏出一颗丹药。
朱阳对杜芳蘅说到:“这枚便是三元固魄丹,你拿去救你夫君去吧。”
杜芳蘅一愣。
完全没想到,朱阳竟然会有这等至宝。
更没想到,朱阳竟然会把这等宝物直接给自己。
这让杜芳蘅根本不敢相信啊。
所以杜芳蘅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朱阳也不在意,直接把三元固魄丹扔给杜芳蘅:“丹药给你,用不用看伱自己,你也不用多想,我不过是敬佩你们夫妻的感情而已,也不需要你回报什么,完全是因为我乐意。”
说完,朱阳身化金虹就离开了。
杜芳蘅看着手中的三元固魄丹,感觉好像就是做梦一样。
困扰自己这么多年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愣了一会,杜芳蘅回过神来。
不管是真是假都要赌一次了。
毕竟夫君的残魂确实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当下,杜芳蘅返回南海,医治自己的夫君去了。
朱阳之所以会这么做,不仅是因为敬佩杜芳蘅夫妻之间的感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杜芳蘅和雷起龙修为都还可以,而且为人也算不错。
这样的人未尝不可以收服而用之。
更何况,两人背后都是有门派的。
杜芳蘅背后是小东溟申家三姐妹,雷起龙背后是华山派。
小东溟实力之前自不必说,华山派也不算弱了。
烈火祖师的都天烈火阵,威力也还算可以。
朱阳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想法,反正这三元固魄丹还有不少。
暂且放下这些不表,朱阳回到金陵,也没有多耽搁。
第二天,便把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张岱、吴伟业、李光地、张英、李光地几人给召唤了过来。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制定科举考试内容。
奠定一个国家的思想统治基础,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从科举考试内容下手。
现在朱阳已经占据了三省,即将占据七省,科举已经迫在眉睫。
不然麾下领土尽皆都是原先满清任命的官员,且不说这些官员合格不合格,单就说这些人政治品质也得不到保证啊。
朱阳可不想自己麾下的官员都是特么的一群软骨头,看到大军一来,立马开城投降,喜迎王师。
所以,必须挑选一批合格的官员替换原来满清任命的这些地方官员了。
朱阳没有任何啰嗦,直接对这几人道:“诸位,今日唤你们前来,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商定科考内容的,事关重大,还请诸位先生畅所欲言。”
八人之中,李光地和张英都是小字辈,本来他们是没有资格参加今日的会议的。
不过,朱阳那日听到吴伟业向自己举荐这两人的时候,心中顿时一动。
这两个家伙可都是大才,尤其是李光地,他可是在康熙朝干到了吏部尚书,而且还参与了平定了三藩之乱以及统一宝岛之事,是一个顶级大臣的料子。
所以,朱阳特意也把两人召唤过来,也算是着重培养一下。
康麻子用的,我朱阳就用不得吗?
八人之中,目前是以顾炎武为尊的。
毕竟谁让人家参加革命的早呢。
所以,众人都看向顾炎武,让他先发言。
顾炎武也不推辞,不过顾炎武一开口,说的并不是科举考试之事,而是另外一件事情。
“大王,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欲行科举,必有名出,今大王未登帝位,与名不符,故为江山社稷计,为大明万万百姓计,臣恭请大王晋皇帝位,以续我大明皇统,以正我大明神威,以符百官之望,以顺万民之心。”
好家伙,此言一出,其他七个人顿时就感觉到了顾炎武老辣之处。
就凭今日这一言,顾炎武未来的内阁首辅大臣的位置算是稳了。
朱阳也没想到,顾炎武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对于称帝,朱阳是早就有所准备了。
称帝是肯定要称帝的,而且未来大明体制必然是君主集中制。
搞民主?
除非朱阳疯了才会那么搞。
如果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说不定朱阳会推行君主立宪制。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后代被割了脑袋不是。
可是这特么是一个超凡的世界啊,搞什么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制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其他七人看到顾炎武这么说了,也都没有落后,纷纷跪地请朱阳晋皇帝位,以续大统。
别说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的什么思想启蒙。
再启蒙,他们也没有说不要皇帝。
他们的思想都是反专制而已,并不是反对帝制。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王夫之则是,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
顾炎武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强调学以经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之事,都应探究原委,反对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没有一个是反对帝制的。
所以,这个时候顾炎武提出让朱阳做皇帝,一点毛病没有。
而且从阴暗的角度讲,黄宗羲的所谓天下之法不过是儒家之法而已。
普通的庶民百姓又有什么资格发出自己的声音,更不要说什么法不法的了。
归根到底还是文人之法。
反倒是王夫之和顾炎武更加现实一些。
朱阳看到跪在地上的众人,想了想也没有矫情,搞什么三辞三让的把戏。
朱阳用不着搞这些把戏。
“好,既然众卿如此情真意切,那孤就当仁不让,选择黄道吉日,孤就即大明皇帝位,昭告四方。”
八人都是一愣。
他们完全没想到朱阳索性便直接答应了。
难道不应该是推辞吗?
然后大臣再劝,朱阳再推辞。
大臣三劝,朱阳三推辞。
之后,才能即位。
不过,既然朱阳答应了,他们也没有办法了。
说出去的话总不能收回来吧,尤其是这种劝进的话,说出去可就收不回来了。
收回来那就是找死?
怎么,你在逗未来的皇帝玩吗?
是嫌自己脑袋在脖子上待的时间长了,想换个地方玩玩?
朱阳一挥衣袖,把众人扶了起来:“皇帝的事情,你们选个时间,到时候祭告天地祖宗就可以了,一切从简,无需太多繁文礼节,明白了吗?”
一个登基大典,不用搞得太复杂,朱阳也不许搞得太复杂。
众人闻言,互相看了一眼,只能点头应是。
“好,这个事情就算解决了,那么我们来议一下科举的事情吧。”
在众人说话之前,朱阳直接定了调子。
“首先一点,孤决定不再以八股取士,而是恢复旧时唐宋之制度,诸位以为如何?”
宋朝科举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和明法等诸科目。
唐朝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总体来说,唐朝科举的科目算是比较全的,而且后来设置了武科。
朱阳的目的便是科举多样化,筛选各种人才,诗词歌赋人才也要有,治国之才更要有。
诗词歌赋救不了国家。
一听朱阳要废除八股取士,众人都是一惊。
虽然他们八个人都认识到了八股取士的不足之处和危害性,可是八股取士是符合统治者需求的。
因为八股取士是把一个国家优秀的人才全都给限制在八股这个笼子里,让这些人再也没有心思去想起他的,更不要说去造反了。
农民造反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没有读书人的参与,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这一点,“十全皇帝”乾隆认识的很到位。
科举的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国家选材,而是让读书人都钻进八股的笼子里,维持统治者的统治而已。
他们没想到朱阳竟然有如此魄力。
屁话,朱阳当然有这样的魄力了。
在朱阳看来,把一个国家的读书人都限制在一个八股的小小笼子里,这气魄太小了。
也难怪大明要亡,也不怪那些读书人面对满清大军直接束手就擒。
八股培养出来的文人能有多少气节?
放开思想禁锢是必然的,这样才会让读书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至于说造反的问题?
只要老百姓能够吃饱饭,傻子才会造反。
而且朱阳也根本不怕造反。
因为朱阳的实力完全可以一人镇一国,谁想要造反随便造反,能杀了我算你们赢。
过了一会,还是顾炎武道:“八股害人,理当废除,然天下士人久困于八股之中,贸然废除,恐会引起士人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