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锦衣卫听到这个问话,亦是纷纷扭头望向孙交,同样想知道孙交背后站着的是哪一位朝廷大佬。
虽然现在朝廷已经没有哪一位高官敢于公然跳出来反对皇帝,但文官历来阴险,却不知是哪位大佬在背后使绊子。
杀吧,通通杀干净,这帮伪君子本就应该通通下地狱。
“本官是提拔了他们不假,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哪个文选司官员不关照一下自己人?至于他们做了什么,因何要行刺刘忠和汪直,本官概不知情!”孙交听到这个问题,当即默默地闭起眼睛以示不肯招供道。
牟斌看到孙交果然不愿意吐露实情,便皮笑肉不笑地道:“不知情吗?你可能还不知道一件事!”
“什么事?”孙交心里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便重新睁开眼睛地询问道。
牟斌眯起眼睛望着孙交,显得一字一句地道:“我在用刑方面是一等一的高手,这天下还没有我撬不开的嘴!”
说到最后一个字,故意咬得特别重,无形中给孙交施加更重的心理压力。
“牟斌,你是想要迫害忠良,不怕史笔如铁吗?”孙交深知北镇抚司刑具的可怕,当即便愤怒地质问道。
你是忠良?呵呵……你是忠良!
一个充满鄙夷的笑声在牢房的通道中响起,而牟斌对这位厚颜无耻的文官不再废话,当即让手下将人押上,朝着那个充满十八般刑具的审讯室大步走去。
至于史笔如铁,他知道这些文官确确实实掌握着黑白颠倒的能力,但更相信后世人终究能够看穿虚妄直击史实。
即便孙交等文人再如此抹黑成化昏庸,而今圣上残暴,但时代的兴衰会说明一切,而今他要做的便是助陛下撬开孙交这张嘴。
七月中旬,棉花朵朵开。
银光点染兆年丰,万顷星摇似雪融。
素裹群芳谁兑暖,轻身入被蔽时空。
……
在大明朝堂仍旧暗流涌动、明争暗斗的时候,京畿之地已经迎来了丰收时节。看书溂
由于今年北直隶春夏并没有蝗灾,而棉花又是耐干旱的农作物,致使京畿种植棉花的人家的产量喜人。
虽然绝大多数的武勋都拒绝朱佑樘种植棉花的召号,但很多底层百姓其实还是挺听话的,故而配合顺天府衙种植棉花的号召。
其实早在明初之时,太祖朱元璋便已经注意到棉花的价值,所以十分重视棉花的种植,更是颁布了政令。
当时朝廷下令:凡百姓在田五亩至十亩要栽桑、麻、棉花各半亩,十亩以上加倍。
据史料记载:洪武二十年,河南彰德、卫辉、广平等七府棉布产量高达一千一百八十万三千余斤。
永乐十七年,朝廷共征收棉布一百二十万六千八百八十七匹,丝棉二十四万六千五十七斤,棉花绒五十八万三千三百二十四斤。
棉花早已经成为大明重要的经济作物,亦是华夏百姓能扛过一场场寒冬的有力保障。
很多人都知道大明跟西部少数民族的茶马司,但由棉花织成的棉布同样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大明亦会采用棉布跟少数民族换马匹。
事实上,大明跟其他国家或大大小小部落的贸易中,棉布一直都是硬通货。
赵老四是北直隶普通百姓,世世代代在这里务农为生。
由于他为人安分守己,从来都是有一文钱便花一文钱,没有钱便老老实实挖野草熬日子,倒是守住了祖上传下来的二十亩田。
在今年春耕之时,他响应顺天府衙的号召,亦是领取了一些不要钱的棉花种子,用其中的两亩田种了棉花。
到了收成的时节,他的两亩田跟其他人的棉花地一般,亦是迎来了一场丰收。
他带领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一起到地里采摘棉花,摘棉花似乎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结果自己的孙子和孙女都主动跑来帮助。
面对这种洁白如雪的棉花,一家人始终有种丰收的喜悦。
由于人工采摘,故而他们能很好避开杂枝和杂枝,使得采摘回来的棉花很干净。只需要经过一日暴晒,然后经过去籽和杂质的处理,便得到了可以出售的棉花。
经过称量,此次两亩棉花地竟然足足有六百斤。若是加工成六斤重一张的棉被,单是此次的收成,便可以变成一百张棉被。
只是在此之前,他需要通知粮长和宛平县衙户部书吏,由他们前来征税。
生在大明,不管自己的二十亩地用来种植什么农作物,他都要以“三十税一”的标准进行纳税,现在棉花自然同样如此。
不过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朝廷对棉花推出优惠税收政策。
若自家所种植的棉花丰收,即可按户部所拟定每亩六斤的优惠税收进行缴税,即直接缴纳十二斤棉花即可。
若是出现特殊情况导致自家的棉花地出现欠收,则可选择按传统“三十税一”的方式向宛平县进行缴税。
赵老四算了一下,若按户部的标准只用向朝廷缴纳十二斤棉花,若按传统的方式则要缴纳二十斤棉花。
赵老四知道太祖时期所拟定的三十税一的政策已经很厚道,便决定不占朝廷这点便宜,当即以传统的方式缴纳了二十斤棉花。
在缴了税后,自家剩下五百八十斤棉花。
只是棉花并不能当饭吃,而一家大大小小有着十张嘴,故而棉花需要换成银子,购买柴米油盐醋来保障自家日常的生活用支。
赵老四将大儿子打发到京城寻棉花二贩子卖棉花,便扛起锄头准备前去棉花田做最后的收尾清理工作。
“快跑!顺天府尹带着几名衙差来到村口,指名道姓要找你!”
“顺天府尹因何要找我,我又为什么要跑?”
“你忘记咱们年少的时候偷看刘寡妇洗澡的事情了吗?那腿,那臀,还有那前胸多白……”
……
赵老四不由得想起了四十年前,那身子是真的很白,至今都无法忘怀,仿佛那是一场刻到骨子里的梦。
想到自己大半辈子的清名不保,他当即便跟朱老六准备朝着村子的另一面逃窜,但突然间意识到不对。
这个老货好吃懒做已经沦为佃户,他是到哪里都一个样,但自己那二十亩田还长在地里,难道还能带走不成?
“伱就是赵老四?”宋澄骑着马前来,对跪在地上的赵老四确认身份地道。
随行的宛平户房书吏打量了一眼赵老六,看到赵老四紧张得说不出话,当即便保证道:“府尹大人,他就是赵老四!”
赵老四生活在这片土地已经几十年,虽然有幸远远看到宛平的县尊大人,但却根本没有见过府尹大人,更别说是府尹大人跟自己说话了。
此刻他跪在地上,脑袋一直都是嗡嗡。
赵老四知道自己偷看刘寡妇洗澡的事情瞒不住了,当即便求饶地道:“草民知错,请府尹大人打草民的板子!”
“这倒不算什么大错!只是新朝之所以推行优惠税收政策,便是要恩惠于民,今后若遇丰收之年,汝按户部定额上缴即可。你此番能主动以二十斤棉花上缴,足以证明汝乃大明良善之民,陛下圣心甚悦。此次差额便不予退还,这是一张由户部新发的弘治布票,亦算是朝廷对你这种良善之民的一份恩赏。因皇家织布厂的第一批棉布要跟外夷贸易,所以此票要到八月方能奏效,届时你或遣人持票到皇家布行,便可换得任意一匹棉布!”宋澄递给随行的吏员递了一个眼色,便认真地交代道。
此次下乡,他的心情其实很不错。
历来朝廷都想着从百姓身上盘剥更多,甚至千方百计巧立名义对百姓加派加征,唯有新朝还会担心百姓吃亏,竟然另外发行弘治布票进行补贴。
这确确实实是一项善政,像赵老四这种明知道按优惠税收政策缴纳便可少缴八斤棉花,却还是坚持按三十税一缴税,确实不该是吃亏的一方。
啊?恩赏?
赵老四顿时是愣住了,显得难以置信地接下送过来的布票。
这一张布票一看便知道不是凡品,长得很像大明宝钞不说,纸张的质量出奇的好,上面有着清晰的“一匹棉布”字样。
宋澄看到事情已经办妥,便翻身上马,打算前往前面的村子继续恩赏布票,那个村子同样出现两户老实巴交的村民没有选择“占朝廷的便宜”。
不得不说,华夏的百姓其实是十分朴实的,有着这般良善的百姓为基,大明王朝焉有不开创盛世之理?
赵老四坐在自家门口的石头上,看着消失在拐角处的队伍,发现一切变得如此的不真实。
“咱们府尹大人竟然能亲自下到咱们村子,真的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官啊!”看到府尹大人离开,赵老四的妻子张氏这才走出来感慨地道。
赵老四瞥了自己妻子一眼,当即板起脸道:“你一个妇人懂什么?府尹大人是好官不假,但咱们其实是遇上了一位好皇帝!”
“爹,这跟皇帝有什么关系?”二儿子听到这话,顿时显得不解地道。
赵老四瞪了自己二儿子一眼,便进行说教道:“宋府尹这么年轻、资历这么浅就能当顺天府尹,听说宋府尹也是贫苦人家出身,你当真以为凭宋府尹自己能坐上顺天府尹的位置?刚刚宋府尹亦是说了,这张布票是户部印发,是由皇帝恩赏咱们家的,这都是新朝的善政,咱们要感激陛下。”
终究是活了大半辈子,他却清楚是谁在主导这一切。
“当家的,这张布票真能换来一匹棉布吗?”张氏要过那一张布票进行端详,却是表示怀疑地道。
一直不吭声的大媳妇脆声地道:“娘亲,我前几日回娘家在弟媳的手里见到过这种布票,皇家织布厂的职工每个月派发月钱,她们亦可以选择布票,布票是按出厂价折色,所以我弟媳便选了两张!皇家织布厂和皇家布行是一家,这布票肯定是能换的!”
“要真是这样,咱们到时去换回棉布,我要给我两个孙子做新衣裳!”张氏的眼睛顿时一亮,连忙将布票收下道。
正是这时,大儿子赵武匆匆赶回来,只是并没有理会呆在门口的所有人,甚至招呼都没打一个,便直接跑进厨房。
所幸他并不是寻菜刀,而是舀了一瓢水站在门口喝了起来,而后眉开眼笑地汇报道:“爹,刚刚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今年棉花的行情特别好。我刚进城门口,得知咱们家有六百斤棉花,一帮棉花贩子就将我团团围住。价钱已经谈妥了,他们明日午时会到咱们村子这边,按以前两倍的收购价拉走咱们五百八十斤棉花,一共是十两银子,已经强塞给我一两定金了!”
“菩萨保佑!今年棉花有这么好的行情,咱们赵家总算要过好日子了!”张氏看到今日是喜事连连,当即朝着观音庙的方向感激道。
赵老四接过那一两订金,亦像是做了一场梦般。
以前辛辛苦苦一整年,虽然到丰收时期亦能有几个钱,但那是要熬到下一季收成的银子,故而一个铜板都要掰成两半来花。
只是现在新朝不仅不再巧立名言诓去更多的棉花,而且还给了优惠税收政策,今年棉花的收购价还能这么高,致使手头一下子就变得宽松起来了。
虽然朝廷最新政策是只允许他拿出一半田亩来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但只要棉花的行情维持住,今后的日子必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赵老四抬头看着自己已经破烂的茅屋,当即做出决定道:“咱们家继续好好种棉花,争取三年后盖上新房!”
张氏等人闻言,顿时觉得自家的日子终于是有了盼头。
“爹,我从城中买回了一些孜然和胡椒,听说烤鱼加一点孜然和胡椒特别好吃,连京城的达官贵人都在吃,据传皇帝都在吃!我现在就到池塘摸两条鱼,今晚咱们家也烤鱼吃!”大儿子掏出带回来的一点胡椒,显得喜滋滋地说道。
赵老四听到是京城达官贵人的吃法,特别连皇帝都吃,当即便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