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朕是皇帝
“大王,老朽有一事不明,还望大王指教。”
贾诩沉吟片刻问道。
“你还需要我指教?真是稀奇。说吧,什么事?”
曹信笑道。
“大王,如今的形势是陛下步步紧逼,大王步步后退,按照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王最后必定会被困死在一角,就像当年被困于垓下的楚霸王,被斩于钟室的韩信,大王明知道这一点,为何还要一让再让?”
贾诩皱眉问道。
“要不你猜猜?”
“哼,大王不像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也不像是于心不忍,更像是一种狂妄自大。大王是常胜将军,本身本领强大,手下又有强大的军队,因此不把陛下放在眼里。
大王任由陛下出手,是因为大王对本身的本事十分自信,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可对?”
贾诩幽幽地道。
曹信没有回应。
“大王,为将者,当谦虚谨慎,切不可骄傲自大,当年项羽何其强大,只因为小觑高祖,又不听范增劝谏,最后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大王当以史为鉴,小心谨慎,做万全准备。”
听着贾诩的话,曹信仔细想了想,自己太自大了?
好像有一些。
穿越汉末晋初十五六年,经历大小战争百余场,未尝一败,而大晋成立后,他掌管天下百万大军,手下猛将如云,更觉天下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所以确实飘了。
他轻叹一声,冲着贾诩拱拱手,
“多谢先生指教。”
“大王客气了。”
贾诩起身还了一礼。
——
回到燕王府后,曹信召集府中的夫人、妾侍,还有一群大小萝卜头,宣布一个旅行计划,下个月他们全家将会去南边的明珠庄园度假,去海上划船潜水。
“哇~太好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曹铁柱还有几个去过南边庄园的小家伙,高兴地跳起来,当年他们去的时候才四五岁,一晃七年过去了,对南边的美景很是向往。
没去过的小萝卜头们看到哥哥姐姐们高兴得大喊大叫,也跟着哇哇大叫,瞎高兴。
“大王,下个月就去吗?”
小乔喜滋滋地过来问道。
“你不想去?”
“当然想去,可下个月太急,很多东西没准备好,妾身想要带很多东西。”
“不用担心,近几年交州广州海运生意做得不错,各地也渐渐富余起来,伱想买的东西在那边都能买到。”
“太好了,妾身现在就回去收拾行李。”
小乔提着裙摆急匆匆走了。
曹信笑了笑。
甘玉娘蹙着眉心走了过来,轻声问道,“大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曹信拉着她笑道,“是有点事,陛下准备收回本王手里的军权,本王也打算交出去,只可惜陛下把路走岔了。为了避免意外,你们暂时去南方度假,待洛阳风平浪静后,你们再回来。我这趟过去,呆不了多久,南边的事情还要你多操持。”
“妾身听大王的。”
甘玉娘微微点头,犹豫了下说,“大王,要不我们去了南边就不回来了,大王说世界很大,海外有很多国家,我们可以乘船去海外定居。”
曹信哈哈大笑,“本王也想过这件事,但海上的风浪太大了,这些小家伙们还太小,也太脆弱,遭不起这样的罪,去海外定居之事,等他们大些了再说。”
曹信望着满院子的小家伙笑了笑,看到玉娘依然满眼担忧,便笑道,
“放心,只要你们没事,这天下便没有谁能打败我。”
“妾身相信大王。”
甘玉娘靠着他的肩膀说道。
——
在燕王府准备春游之时,皇帝下旨,命庞羲彻查济阳侯谋反一案。
济阳侯上书自辩,称没有谋反,同时弹劾刺史庞羲及庞家,称庞家在蜀地为恶,霸占乡亲田产,私铸钱币,甚至曾向匈奴部落输送盐铁,证据确凿。
皇帝收到吴懿奏章后,却置之不理,命庞羲继续调查。
此事在朝中引起热议,众人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这是准备剪除燕王的亲族势力?
一些投机者看到机会,纷纷向燕王的姻亲们发难。
有的上书称下邳甘家囤积财货,训练镖师,是准备谋反。
有的称扬州冯家和庐江桥家从事海上贸易,勾结海盗,准备谋反。
还有冀州甄家、司隶邹家、江东孙家、江南步家等,全都是当地最富裕的大家族,也被告发参与谋反。
只有貂蝉、吕灵雎、蔡文姬三家暂时没事。
吕灵雎这边,吕布在倭国当国王,不用告。
蔡文姬家里只有一个出嫁的姐姐,几个堂兄弟,就算造反也波及不到她,另外她在士人中名声太大,没人敢找她麻烦。
在接到地方的奏报后,曹操一律安排当地官员前去收集证据,还特意叮嘱各地官员,举报要讲证据,要搜出铁证,才能定罪。
益州刺史庞羲领悟到了皇帝的圣意,在‘龙道士’提议下,派出捕快抓捕吴家人,准备用严刑逼供来得到证据。
在庞羲要动手时,曹信传令给各州郡的将校,为了维护各地安定,在今后的半年内,对各州境内的土匪、山贼、为非作歹的游侠,进行新一轮清扫。
在清扫过程中,益州偏将军张任发现庞家与山匪勾连,有利益输送,随即带人查抄庞家,一百多人被关进大牢。
庞羲派人捕快阻拦,却被打得落花流水。
经过当地官府调查取证,庞家霸占乡亲田产,私铸钱币,多年前向匈奴部落输送盐铁,全部属实。
除了庞家,其它各地也有相似的案例,徐州兖州参与举报的官员家里也被发现有不法勾当,家里人全部被缉拿。
一时间各地风声鹤唳。
各地的举报查抄风潮也渐渐平息下来。
“混账!曹子玉他想干什么?”
皇宫里,曹操勃然大怒,“没有朕的旨意,他太尉府竟然敢抓捕朝廷大员,他眼里有没有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陛下,大晋律《军法篇》第二十四律六条,在紧急情况下,太尉府可以不经过陛下同意,直接下令派兵平乱、抓捕,防止动乱扩大,燕王正是利用了这一条。”
华歆叹道。
“混账,大晋律中怎么会有这种悖逆圣意的条例?钟元常,将这条速速改掉,全部改掉。”
曹操怒喝道。
“陛下,燕王殿下恐怕不会同意。”
钟繇拱手说道。
“朕是皇帝,一言九鼎,朕说要改就必须改,他凭什么不同意?”
曹操怒道。
“陛下息怒!”
荀攸上前说道,“燕王是太尉,掌管天下兵马与征伐,这是陛下与燕王约定,臣以为陛下要想收回燕王的太尉职权,该提前与燕王商议。若是燕王不同意,与陛下意见相左,大晋恐怕会再起战争,燕王战场无敌,还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
王朗、程昱、司马懿、辛毗等人出声支持荀攸的意见。
曹操深喘几口气,也渐渐冷静下来,想起曹信在战场上的厉害,曹操更冷静了,政治上的争端,就用政治手段解决,最好不要上升到军事冲突。
“燕王何在,传令燕王进宫。”
曹操黑着脸说道。
“陛下,燕王今日已带着家人启程南下。”
曹休出声说道。
“南下?去哪?”
“听说去广州交州巡视剿匪工作。”
“混账!他是太尉,地方匪患还用他操心?他去巡视匪患,为何不向朕汇报,他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曹操大骂道。
“陛下,燕王半月前曾上书陛下,通知行程,陛下要求全部留中不批。”
侍中诸葛亮拱手说道。
这个月来燕王常常上书陛下,有时一天好几本,劝陛下不要建立大都督府,也不要听信地方的举报,皇帝看得烦了,就不再看燕王的奏本。
曹操想起这件事,眉头紧皱,看向曹休问道,
“你刚说燕王带着家人?全家人?”
“正是!燕王府中只剩下些老仆。”
曹休拱手道。
曹操背着手在御阶上来回走了几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个时候曹子玉为什么要把家人带到南方?
难道...他要造反?
为了防止家人受到牵连,才把家人安排到南方避难?
曹操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心里也有些慌,曹子玉真要造反怎么办,谁能敌得住他?
“子烈,你速速带人去拦截燕王,劝他不要去南方。”
曹操说道。
曹休露出为难的表情,
“陛下,燕王要走,谁能留得住?”
“罢了,朕亲自去。”
曹操要亲自去看看,查探敌人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