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曹丕要带兵
庞统当众指出大晋有三大祸患,劝陛下早除之。
这事传出去后,在朝堂和地方上引起极大反响。
襄阳庞家宣布将庞统除名,表示与庞统划清界限。
文武百官皆上书,认为庞统妖言惑众,在破坏大晋的稳定,心思歹毒,请陛下处死庞统。
曹操没有理会。
三公九卿有一半上书,认为庞统言行不当,破坏朝堂稳定,心思不单纯,理应赐死。
曹操依然没有批示。
众人看到曹操的态度,不禁暗暗猜测,陛下不顾百官劝谏,一心护住庞统,会不会是起了限制门阀世族、清理诸侯残余势力,扳倒燕王的心思?
这若是真的,朝廷之上恐怕要出大事。
一日,司空荀彧穿着朝服在东阁拜见曹操,“敢问陛下可要着手限制门阀世族、诸侯,以及燕王势力?”
曹操问道,“文若为何问及此事?”
“陛下留住百官奏请惩处庞士元的奏折不予批示,百官揣摩圣意,皆以为陛下准备对‘三大祸患’动手,如今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臣请陛下早定决断。”
荀彧拜了拜说道。
曹操皱起眉头,脸上带着不满的神色,“文若,那你来说说,这三大隐患该不该重视?”
“不该!”
荀彧毫不犹豫地回到。
曹操脸色更黑,神色也变得沉郁起来,心中冷笑,也对,荀文若不止是门阀世族之人,更是曾经的保皇党,自然不会愿意看到朕清理大晋的三大隐患。
看来这司空之位该换人了。
“陛下!”
荀彧大声问道,“陛下以为大晋立国靠的是什么?”
曹操不答,反问道,“文若,你以为大晋立国靠的是什么?”
“陛下,大晋之所以能打败诸侯,在中原立国建制,主要靠三股势力,门阀世族,诸侯,以及燕王。
依靠门阀世族,则朝廷钱粮充足,人才辈出,而诸侯投降后,在朝中为官,可保各方稳定,而燕王坐镇天下,则天下无人敢动刀兵。
庞士元认为这三者为大晋之三大祸患,臣则以为这三者为大晋立国之三大支柱。
庞士元劝陛下铲除这三大祸患,是要陛下自掘根基,其心险恶,理应严惩。”
荀彧说道。
曹操紧皱着眉宇,眼神变得幽深起来,荀彧之言很有道理,大晋之所以能立国,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这三方势力。
但这三方势力并不是大晋最最主要的支柱,大晋最主要的支柱是朕——当朝的皇帝陛下,没有朕,士族门阀会合力支持大晋?
诸侯会投降?
曹子玉会甘心当燕王?
不会的。
此外,三大势力在大晋立国之初,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立国之后,这三股势力开始划分地盘,结党营私,渐渐变成大晋稳定发展的最大阻力。
譬如曹子玉随意插手廷尉之事,还纵容手下殴打朝廷命官。
譬如庞统之事,庞统犯言直谏,冒犯各方的利益,百官便联合起来,逼迫他这个皇帝处决庞统。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是在针对他这个皇帝。
这让曹操不禁想起那个被他挟制多年的汉献帝刘协。
在他的挟制下,只能做个有名无实的皇帝,最后不得不退位收场。
而如今各方势力又想用这种拙劣的办法来对付他!
曹操不禁冷哼,朕是皇帝,江山之主,谁也不能替朕做主。
朕平定乱世,文治武功,必能降服三大势力,让他们甘心为朕驱使。
但此时还不是跟三大势力撕破脸的时候。
曹操拿出烟斗,旁边内侍见了要过来帮忙装烟叶,曹操摆摆手,一边填装一边问道,
“文若,你说得不错,庞士元之言,确实有些危言耸听,那伱认为该怎么处置庞士元?”
听曹操的语气,荀彧便知道陛下并不打算杀掉庞士元来平息百官的怒火。
“一切由陛下做主。”
荀彧拱手说道。
“庞士元是才能卓绝之人,属于八议之列,杀之不详,听说新三州依然缺人,那就发配他去金州任职,具体什么职位,你们看着办。”
“...是,陛下!”
荀彧本想说这样处罚太轻,但考虑到陛下的性情越来越偏执,刚愎自用,便不再开口。
事后荀彧把此事交给管人事的东曹,要他们在金州给庞统挑一个位置。
东曹掾的官们东挑西选,在金州最北端黑河县一处驿站中,给庞统安排了一个驿丞的小官。
曹操看到后也没有修改,命人将庞统从天牢里提出来,发配到金州任职。
待庞统离开后,‘三大祸患’之事才慢慢平息下来。
而身为最大祸患的燕王曹信这段时间很无聊,除了每天陪美人,带几个小家伙练武,别的一点正事也没有。
曹信再次上书曹操,要求率军西征。
曹操没有批准,认为才打完鲜卑,又打匈奴和西域各国,消耗太大,国库无法继续大军远征,要他再等几年。
曹信表示此次只带一万兵马西征。
曹操依然不答应。
曹操将人数降到五千,只带五千人攻打十余万匈奴,不胜誓不回朝。
曹操依然不想开战,曹子玉在大晋的威信太高了,什么战神、武尊、无冠之王,隐隐超出他这个皇帝。
再让曹子玉打几次胜仗,收回几大片土地,届时用什么来压制曹子玉?
当一个皇帝压制不住臣子,要看臣子的脸色行事,这个皇帝做的也太失败了。
于是曹操又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与会人员全是他的心腹,华歆、曹洪、郭图、王朗、满宠、陈群、丁仪等人。
其他的大臣中,如荀彧、荀攸、钟繇、董昭、程昱、曹仁、夏侯渊、毛玠等,这些人也很忠心,但涉及到曹子玉的问题,这些人全变成中立派。
还有贾诩、郭嘉、徐庶等人,这几人都是绝顶聪明人,但与曹信纠葛太深,曹操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找他们问计。
“诸位,燕王屡屡上表要求率军西征,但国库空虚,各地事务繁杂,此时不是西征的好时候,朕该如何劝说燕王放弃西征?”
待人到齐后,曹操蹙着眉头问道。
众人接到‘考题’,三两个凑在一起,小声议论。
其实来之前他们就得到风声,燕王曹信五次上表要求西征,最后一次还说只带五千人,不需要朝廷供给粮草。
可陛下依然不允许。
如此看来,这道题的关键不在粮草上,而在怎么阻止燕王西征上。
“陛下!”
郭图起身说道,“不如让琅琊王再减少些人数,只带三千人或者一千人。”
曹操皱眉想了下,摇摇头,曹子玉这人打仗从来不需要多少人,带五千或者一千,都能打胜仗,还能越打越多。
“陛下!”
九卿之一的常奉王朗起身说道,“臣提议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议和,结为兄弟之国,永不相侵,若匈奴不答应,再派兵威吓,燕王在异国威名极大,匈奴各部落单于不愿与大晋为敌,答应和谈的可能性极大。”
“王常奉此议不错。”
众人点头赞许,远交近攻,匈奴距离大晋比较远,率兵进攻不如和谈。
曹操捋着胡须说道,“据说在鲜卑战败后,匈奴各部落人心惶惶,在不久前南匈奴、北匈奴、休屠等六部单于宣布合兵,共同拥立冒顿单于后代刘豹为大单于,似有对抗大晋之意,若大晋派人前去议和,匈奴不愿意,那岂不是给了燕王出兵的借口?”
众人一想,也有这个可能。
“父皇!儿臣原为父皇分忧。”
曹丕起身说道。
“哦,丕儿,你要怎么做?”
曹操问道。
“父皇,若匈奴胆敢不答应,儿臣愿领兵前往匈奴征讨,儿臣只要三万兵马,及马超、赵云、黄忠、关羽、张飞等将军,必能打败匈奴,完全不需要燕王出手,燕王是大晋太尉,自当坐镇洛阳。”
曹丕说道。
曹操眼睛一亮,对啊,曹信从前打仗靠琅琊骑冲锋,如今打仗靠手下众将军横推,有这些大将军在,任何人带兵都能打胜仗。
而且赵云、马超两位大将还是驸马爷。
想到此处,曹操不禁有些心动,要不朕亲自领兵打匈奴。
想了想,还是算了,他是皇帝,一旦离开了洛阳,就没办法控制住朝政,若有歹人乘机捣乱,麻烦会很大。
思来想去还是让曹丕代替曹信去更合适。
“好,先派人出使匈奴,让他们来大晋朝贡,如若不从,大晋王师不日将进攻匈奴王庭,将匈奴部落收为大晋的州郡。”
曹操雄心万丈地说道。
“是,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