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田野调查
南阳,新野县附近,一条笔直的官道上,有三人骑着驽马缓缓前行。
在道路两边有大片大片平整的麦田,正值初春,田中的麦苗绿油油一片,角落里依稀能看到尚未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亮白。
“孔明,瞧瞧这麦田,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庞统用折扇指着路边的麦田问道。
旁边一个羽扇纶巾,容貌英俊的年轻文士,正是才出山没多久的诸葛亮。
由于《新野和约》尚未到期,南阳和荆州还处于和平时期,不需要忙着练兵打仗,诸葛亮和庞统收到鲁肃和徐庶的邀请,来南阳看看。
一方面查探南阳的情况,为将来打仗做准备。
另一方面传闻南阳发展越来越好,百姓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们想亲自看看,南阳是否真有传闻中说的那么好。
刘备听到两人的想法,非常支持,还安排赵云跟随保护,三人三骑边走边看,在这边见识到很多与蔡阳襄阳不同的地方。
“新野的田地平整肥沃,麦苗也更茂盛也茁壮一些。”
诸葛亮盯着麦田说道。
襄阳蔡阳在南边,春天来得早一些,按照常识,蔡阳的麦苗比新野茂密一些。
事实却是相反。
蔡阳的麦苗稀疏、蔫黄,新野麦田一片青绿,麦苗像山上的韭菜,青嫩可爱,说明新野麦田的土地较肥沃,育种也更好,灌溉也不错。
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过几年,对农事也有些了解。
庞统说道,“不只如此,你看看,快中午了,这田里也不见一个人来除草、施肥,而蔡阳那边天不亮就有人在地里忙活,从早上干到晚上,麦苗也不见多长几簇,按道理说,蔡阳的麦苗长势应该更好一些,为何情况却恰恰相反?”
诸葛亮扫视一圈,在周围几十亩麦田里不见一个忙碌的身影,只有田鼠和兔子在麦田里乱窜,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兔子吓得飞跑,在绿油油的麦田里化成几个灵动的亮点。
诸葛亮也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南阳是帝乡,有龙气滋养,麦苗自然蓬勃生长。”
“哈哈~这话你自己信么?”
庞统嗤笑道。
三人骑着马继续往前走,在路边遇到一个老农夫。
那农夫坐在石头上,穿着草鞋,叼着一个木杆烟斗,身边趴着一条老狗,老农在悠悠地抽着烟,老狗有一下没一下地甩着尾巴,十分悠闲。
听到马蹄声走近,老农回头看了一眼,见三人仪表不俗,便放下烟斗,起身拜了拜。
“哈哈,老伯有礼了!”
庞统从马背上跳下来,笑道,“我们三人来南阳游学,路过贵地,有几件事想问问老伯,还望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客人请问。”
老农拘谨地摆摆手。
“老伯,我走了一路,发现你们这边地里的麦苗长势很好,这是什么原因,不知老伯能不能说一说?”
庞统笑道。
老农看了看三人,摇了摇头,“客人见谅,我们听刘郎中的话,麦子豆子稻子就越长越好,每年能收三五斗,到底是啥原因老汉也不清楚。”
“刘郎中?敢问刘郎中是谁?”
庞统疑惑道。
“是县里分派到我们村的大人,教种地的师傅。”
老农结结巴巴地说道。
庞统想了一下,明白了这刘郎中的职事,类似于屯田校尉、农桑博士之类的小吏。
“老伯,每个村都有郎中教人怎么种地?”
“刘郎中负责这边三个村。”
老农指了指远处的村落。
“老伯,刘郎中在何处,能不能带我们前去拜访一下?”
庞统问道。
“老汉不知道,要找刘郎中,伱们去找村长,村长在家。”
老农说道。
庞统和诸葛亮、赵云商议一下,决定去村里看看,顺便买点吃的。
来到村庄门口,入眼处有一个门楼,三丈高,用木桩撑起,中间横着一个匾额,上书‘下坪村’,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南阳新农庄一二八号。
进了村子,道路平整,在山脚的地方,有一栋栋土屋。
大都用土坯泥草房或者是夯土为墙,人字结构的屋顶,用瓦片或者石板盖成,虽然比不上瓦舍精致,但牢靠坚固,冬暖夏凉。
这些房屋大小规模相同,可以看出是一次性建起来的。
庞统问老农为什么房子一样?
老农回答说,村里的人大都是流民,没房没地,后来曹将军来到南阳后,派人招抚流民,在各地建设农庄,下坪村就是新建起来的村子。
房屋也是新建的,五百处土房子,一共五百户人家,房子是一起建的,自然样式一样。
后来有人富裕了,就把屋顶换成瓦楞,建起院墙,在院子里铺上石板,也有人在房前院后建牲口棚,养牛羊猪鸡之类。
也有人不会过日子,有了钱粮胡乱花销,日子过坏了,不修整屋子,屋子状况也越来越差。
“三位客人请看,那是小人的房屋。”
老农指着半坡上,一处盖着黑瓦的屋舍,四周有三尺高的矮墙,门口有一大群鸡鸭在嘎嘎乱叫,屋地上冒着青色炊烟,院子里传来一阵小孩的嬉笑打闹声,还有女人的呼唤。
不止老农这家,周围的屋舍里也炊烟袅袅,随风送来阵阵饭菜香味。
“孔明,比你的隆中如何?”
庞统笑道。
诸葛亮摇摇头,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一行人来到村长家,村长家是一排大瓦房,门前有一个三四亩大的打谷场,有三个大石磨,这里属于公共场所,村里打谷集会之处。
庞统听说还有公共厕所,立即跑到厕所里看了看,顺便解决了一下个人问题。
出来的时候看到诸葛亮在跟一个中年男人交谈,那男人脸上带着刀疤,面目凶悍,左腿裤腿有半截空荡荡的,像是个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
这人是下坪村的村长,姓刘,叫刘黑五,笑起来声音爽朗。
“哈哈哈,三位先生远来是客,我们屋里聊。”
刘黑五拄着拐杖笑道。
“叨扰了!”
“哈哈,不叨扰不叨扰!”
刘黑五进了院子,就大声喊叫起来,让他家婆娘泡茶泡好茶,准备些饭食,他家里有两个老婆,一个身材丰满,三十多岁,一个年轻,稍微漂亮些,挺着肚子,怀胎数月。
“敢问刘村长原来在何处从军?”
庞统问道。
“哈哈,琅琊军!”
刘黑五大声说道。
“琅琊军?!”
诸葛亮庞统赵云三人有些惊讶。
琅琊军这个名头太大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什么平定南阳、攻掠新野、三破荆州军、战寿春、定徐州、飞夺邺城,全都是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这三个字常常能让敌军胆寒,非常了不起。
“哈哈,不瞒你们说,我原来是山上的山贼,后来将军要招兵,派人到山里拉人,几个山寨的当家们不同意,还派人去打劫将军的商队,结果遇到了于将军、大眼将军、杨将军、牛金将军、王双将军,还有两百多个琅琊军兄弟,哈哈哈,你们想想,我们就一群小毛贼啊,那是他们的对手。”
刘黑五兴致勃勃地讲起来。
说起他们怎么被抓,怎么被带到宛城,曹大将军亲自在宛城前招兵,当时没人愿意当军,担心被当成炮灰,只有他和赵头领敢主动走上去,当着将军面抱起了石头,还吃到了馒头,穿上了崭新的铠甲。
刘黑五吧唧着嘴,回忆起第一次吃到馒头的滋味,第一次穿上铠甲的场面,太难忘了。
也因为难忘,每次有人问起他的经历,他都会从当山贼时说起,而不是加入山字营之后说起。
他觉得自己人生最最难忘的时候有两次,一次是在宛城城门前,穿着新铠甲,变成万众瞩目的那个。
还有一次是在邺城城里,跟在曹大将军身后,从东街头砍到西街头,杀得袁军屁股尿流,也在那一战,他被敌人砍断了腿,回到村里养伤。
虽然变成了残疾,可他从来没有后悔加入曹军,跟着曹大将军打仗,是他一辈子的荣耀。
庞统诸葛亮赵云三人静静听着对方的讲解,听到对方从山字营到琅琊军步兵营,从翻山吓退张绣,到击败邓济文聘、攻守新野,数千人大胜五万荆州军,再到邺城风云。
刘黑五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个多时辰。
三人也听得很入神,诸葛亮和庞统是年轻人,对打仗的事情很感兴趣,听着一位琅琊军军卒的讲解,他们仿佛跟随着对方,经历着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同时也享受着一次次以少胜多的喜悦。
同样他们也能在对方的讲解中知道未来的对手有多可怕。
“老爷,饭食准备好了。”
刘黑五的夫人在门外提醒道。
刘黑五停止讲解,邀请三人到堂屋吃饭,饭菜很丰盛,有一大盘炒肉,一盆栗子炖鸡,一大盆豆芽拌野菜,一盘小葱拌豆腐,还有一筐热腾腾的馒头,还有一坛烧刀子。
“春季里没啥好菜,怠慢了。”
刘黑五不好意思地说道。
“刘村长,太丰盛了,多谢村长款待!”
庞统三人连连赞叹,这种规格的酒宴,连荆州大户也不常吃到,可就在这普通的村子,一个村长随便就拿出来,不得不说南阳人确实很富裕,至少村长日子很不错。
在吃饭的时候,庞统三人又问起周围麦田的事情,问下坪村的麦苗为何长得好?有什么诀窍?
刘黑五也没隐瞒,端着酒杯笑道,
“也没啥,按照刘郎中的说法,就是培育良种,精耕细作。”
“如何培育良种,精耕细作?襄阳那边的农户也用心伺候田地,他们的麦子却没有这边长势好。”
诸葛亮问道。
“哈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学问可大了,我们在种麦子之前,用的是县里分发的麦种。”
“县里会发麦种?”
“发!头一年交够粮税的家庭,可以免费领到麦种,有多少地给多少麦种,除了麦种还有豆种、稻谷、瓜种,县里的粮种是经过筛选、培育,想用颗粒最大的粮食,种出来的庄稼长势更好。”
“原来如此。”
诸葛亮和庞统点点头。
“哈哈,你们不会以为只是选好粮种就能长出好庄家吧?”
“难道不是?”
庞统疑惑道。
“精耕细作才是关键,在种田之前,我们会先给地里培肥堆肥,再用犁耙深耕,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们的麦田,面上有一层两尺多的松土,田地肥又软,种子又好,就像女人一样,这样好的条件,还能生不出好崽?”
刘黑五哈哈大笑。
话糙理不糙,三人一听就明白了。
“刘村长,你说南阳的地有两尺松土,要把地弄得松软,怕是要耗费很多劳力。”
诸葛亮说道。
刘黑五奇怪地看了他们一眼,“你们从哪里来的,不知道曹将军犁?两头牛拉着曹将军犁,一天最少十亩地,不需要什么劳力。”
“曹将军犁?”
“哈哈,那不就是。”
刘黑五指着墙角靠着的一个物件说道,“这物件是从徐州农庄传来的,是将军发明的物件,徐州那边叫曹将军犁,我们也跟着叫。”
诸葛亮看到那个稀罕物件,顿时告了一声罪,蹲在墙角看了又看。
这种犁比现有的犁多了一个弯曲的弓梁,可以用来向下按压,犁铧吃土更深,翻出来的土也越多,土地也松软。
诸葛亮试了一下,顿时激动起来,确实很好使。
“刘村长,这犁一天能耕十亩地?”
“肯定能!”
“太好了,有了这种犁,天下再无饥馁。”
诸葛亮兴奋地道。
“哈哈,大概不行。”
“哦,为何?”
三人都好奇地看着刘黑五。
“你们看看犁铧就知道了,那可不是普通的犁铧,是用精铁锻造,光滑结实耐损耗,不比将军们的神兵利器差,而这么一个犁铧要五十贯,可不是一般人用得起。”
“五十贯?”
诸葛亮瞠目结舌,这也太贵了,只有大户人家用得起。
“刘村长,一副曹将军犁要五十贯,村里有几个人能用得起?”
庞统问道。
“村里的犁由县里配发,我们村五百人,有五套犁,二十头耕牛,每年排队用,足够!”
刘黑五说道。
庞统和诸葛亮点点头,又问起‘刘郎中’是什么官职?
刘黑五说刘郎中是来自徐州兖州农庄的农夫,由于种地有经验,才会被聘请到南阳来教授大家种地,教完之后他们就会离开。
诸葛亮听了之后,深受触动,与襄阳荆州相比,南阳郡府在农事上更加负责,官府事事提供方便,南阳百姓想不富裕也不行。
“哈哈,多谢刘村长解惑,只是刘村长,你把这些事情告诉我们这三个外人,就不担心我们学会?”
庞统玩笑道。
刘黑五哈哈大笑,“怕个啥,再过几年这天下都是我们将军的,百姓也是我们将军的,大家自己人,你们学会了也没关系。”
“有道理!”
庞统点点头笑了起来。
诸葛亮却皱起了眉头,琅琊军一个个都这么自大么?
吃过午餐,诸葛亮三人告辞离开。
刘黑五送走三人后,派人送信给县里,说村上出现三个陌生人,两个文人一个武将,要县里查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