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们难道是要在南美开战?”张孝达问道。
“开战?算不上吧,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不过是秘鲁内部爆发了大洗牌而已。当然,我们刚刚成立的东太平洋舰队可能要去转上一圈。”
董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计划,伍立恒就是这个计划的执行人。
不要看伍立恒这个人文绉绉的,董良对他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好吧,看样子这个事情不需要自己担心了。张孝达的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张孝达将事情都汇报好了,但是董良却没有让他走。
“孝达,你回头安排一下,我去一趟泉州。”
“您是要回乡吗?”张孝达问道。
不过现在已经是五月份,早就过了祭祖的时间,元首要回自己的家乡干什么呢?
其实从京城到泉州并不远。
董良乘坐自己的专船一天时间就能到了。
“这次出行不需要提前通报地方,安全上让雷震带上一个近卫团随船出行就可以了。”
张孝达的脑子里面快速运转,董良没有说要做什么,但是专门强调了护卫的事情。
这就有些奇怪了,要是在以往,董良几乎不会专门交代护卫的事情。
不过身为秘书,有点必须要明确,那就是领导不想说的事情,你不要刨根问底,你可以去揣摩,但是不能去追问。
张孝达刚刚离开没多久就又折了回来。
他跟在周藤虎的身后。
“老周,你怎么来了?”
董良指着边上的椅子,示意周藤虎坐下来。
“是这样的,江西报了一件事情。铅山县的民兵拿着武器图谋抢劫矿山,与护矿队发生了冲突,有人员死伤。”
这件事情虽然只是发生在铅山县下面的一个小地方。
但是涉及到了民兵以及武器的问题,所以周藤虎专门前来汇报董良。
华族的文官早就有人提出不能在民间放那么多的武器。
历朝历代都对百姓持有武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但是华族却在民间组建了大量的民兵队伍,并且给他们配备了正规军淘汰下来的火枪。
这些枪平时就存放在大队部中。
很多文官都觉得要将这些枪给收缴了。放在大队部中,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董良则觉得,民兵是维护地方治安稳定的基石。
假如没有武器,民兵又怎么发挥战斗力。
确实,在有了民兵之后,华族境内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所谓的山匪。
因为那些山匪的武器还不如村子里的民兵。
以前的山匪之所以猖獗,那是因为广大的乡村地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武装力量。
那些山匪凭借简单的武器就能够横行乡里。
现在再让他们横行一下试试?
说到了这个地方,董良突然想起了苏达。
他自然是知道苏达到了铅山去任职。
当初之所以给苏达选择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江西的地方士绅势力是最复杂的。
他要是想要去研究华族的问题,最好去这样复杂的地方。
这件事情会不会跟苏达有关系呢?
“老周,有这件事情详细的报告吗?”董良问道。
周藤虎赶忙将手上的加急电报呈了上去。
有了电报之后,政府的管理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枢对地方上的掌控力前所未有地加强。
像这种死了人的事件,按照华族的律法,地方县一级公署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否则就要追究地方长官的责任。
所以周藤虎才会这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而苏达给董良的加急信件还在路上呢。
“老周,我看了一下,这份报告含糊其辞,是不是要再调查一下。民兵为什么会去抢矿场,还是这么多人聚众,难道我们华族的农村已经到了百姓连饭都吃不上的地步了?非要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做出这等犯罪之事?”
周藤虎一时无言以对,董良说的也对啊。
华族基层的情况不管怎么说也比满清时期要好多了吧。
这个铅山县去年报上来的粮食产量还可以,他们土改之后,每户至少也能够分到二十亩土地,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
而且这铅山县还有不少造纸作坊和工矿企业,都能够吸纳不少的劳动力。
怎么着也不会混到要去抢劫矿场的地步啊。
这份报告是铅山县公署上报的,与他们之前上报的县内情况有很大的矛盾。
不过周藤虎在拿到报告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借此将禁枪的事情跟董良阐明。
他其实也是主张不能给民兵直接配备枪支。
“要不我组建一个调查组下去看看?”周藤虎问道。
“嗯,先将事情调查清楚吧。”
周藤虎走后,董良脑子中还在想着这件事情。民兵真的会变成土匪吗?
要是民兵真的有组织地干起土匪的勾当,那么说明华族的民兵制度完全失败了。
但是董良觉得这不可能。
当初设置民兵制度的时候,他就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
首先民兵队长全都采用委任的形势。大部分的民兵队长都是护卫军的退役军人。他们在军队中就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至少在组织性和纪律性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其次,民兵枪支弹药的保管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极个别的民兵肯定无法将枪擅自拿走,除非他们是集体做出的决定。
这么多人要集体做出那种违法的决定,概率还是很低的。毕竟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不可能恣意妄为。
那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方公署撒谎了。
这样问题就出在地方公署身上,同样非常严重。
当一个政权的基层组织开始欺上瞒下之后,那么这个政权就非常危险了。
董良相信周藤虎组建的调查组能够给出一个客观的答案。
他的思想又回到了泉州的事情上,想必与铅山的事件,他更加担心泉州之事带来的影响。
不是因为此事跟刘峰良有关,而是因为从这件事情上,董良察觉到新的权贵阶层可能要在华族重新崛起。
这里的权贵阶层就是特权阶级。少数人通过自己的权力垄断发财的门路和上升的渠道。
最终的结果就是普通人失去上升空间,走上造反之路。
满清不就是这样吗?满清贵族还有汉族士绅垄断了上升渠道。
就连科举取士都基本上跟金钱挂钩,普通人除了造反还能干嘛呢?
这些新的特权渐阶层有地方官员、有军队还有那所谓的“皇亲国戚”。
所以他要亲自下去看看,看这些人到底已经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正想着事情的时候。嫂子杨瑛瑛抱着一打材料走了进来。
董良才想起来最近是杨瑛瑛轮值秘书处,负责书房的工作。
现在董良在元首府的时候,书房中的秘书工作通常都是杨瑛瑛和傅善祥轮流来做。
外勤则是张孝达跟着他。
杨瑛瑛刚刚去巡查了地方上的蒙学建设。
她还是学部的副总长,分管蒙学工作。
除了在董良的书房之中,杨瑛瑛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去地方上巡查蒙学建设。
“瑛瑛,你刚刚回来,不用休息一下吗?”董良关切地问道。
“休息?不需要,出去巡查和整理书房都是我的工作。到下班的时间我自然会去休息。你不是为没休息吗?”
“这次巡查怎么样,华族已经建立四年时间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蒙学能做到全覆盖吗?”
说到了自己的工作,杨瑛瑛顿时来了兴趣。不过她看起来有些沮丧。
“也许是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走的太急了吧,许多地方将建立蒙学当做一件流于形式的事情,一些地方只腾出了几间旧房子,找一两个教书先生就完事儿了。丝毫不将中枢所说的政府办公用房不允许好于学校用房的规定放在眼中。”
“还有这样的人,那你们将这些地方官府名单移交给了吏部了吗?”董良也是第一次听杨瑛瑛说起这个事情。
像这种事情平时还上不到董良的案前,所以他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作为元首他主要还是抓大放小。但是现在想来,华族在大方向上欣欣向荣,董良所听到的全都是正面的数据。
而问题却恰恰隐藏在细微之处。就像是一根刚刚出厂的钢管,你从整体上看,它是崭新的完好的。
但是大部分的钢管都会存在瑕疵、裂缝。
这些裂缝就只能在微观之处才能够发现。
杨瑛瑛道:“问题已经报给吏部了,但是吏部派人下去调查之后,那些地方公署总是给出各种理由,地方官员也以集体决定为由推脱责任。我看一时半会儿不会有结果的。”
董良心中对吏部的失望更重。
董瑾做事情是比较谨慎,但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很难给地方上的人以震慑。
“回头我来跟吏部说吧。”
杨瑛瑛说的问题跟董良要去调查的问题其实在根源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地方官府的职能出现了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地方政府着手。
都说阎王好惹,小鬼难缠。满清的地方管理就一塌糊涂。
明清两朝,地方政府的职能掌控在了吏员和地方大族手中,成为导致起灭亡的重要原因。
华族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