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 剧情解析介绍03:因焚烧粮食造成的农民起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剧情解析介绍03:因焚烧粮食造成的农民起义

萧景琰勒索了张宗珲两万石粮食,理由是他不在岗,萧景琰有权上报朝廷并发起弹劾。

张宗珲还是很害怕萧景琰发出的弹劾的,因为萧景琰也是个节度使,他虽然是梁帝的儿子,或许节度使们不会买梁帝的账,但是既然萧景琰也是节度使的话,大家就能借这件事情来搞张宗珲。

张宗珲比较害怕,他是做贼心虚,因为要比起行为恶劣,他和高子宜得比林燮要恶劣上成百上千倍,只不过是他们控制了个漕运,大家敢怒不敢言罢了,倒也不是欺软怕硬,只是漕运会影响北方的粮食问题。

这一时期的节度使们都有一定的政治水平,所以就没有对张高二人展示出过度的强硬举措,但逮到机会就得往死里去整,让他们就算是造反也没人敢去响应。

汴梁的梁帝国朝廷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丁羡威对谢玉发起了凶狠的言语攻击,这些言语攻击包括了:谢弼嫖娼、谢玉生活奢侈、赤焰案赶尽杀绝等等污点。

谢玉的权术水平在本书中不算高,他可以说是比较差的那种,他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梁帝这么地刚愎自用,对赤焰案和萧景禹的事情这么上心却不去处罚丁羡威。

因为丁羡威是程知忌提拔出来的人,换句话说,萧选不可能搞自己部下的人。这就有点像是有人要去搞诸葛亮的部下,你问刘备这答应吗?这本书里萧选对程知忌的感情就跟刘备对待诸葛亮一样,但是萧选并非刘备,刘备能携民渡江,但是萧选会疯狂屠杀农民起义军。而程知忌也并非诸葛亮,他是状元,有救世的抱负,所以程知忌作为原始股也有着不稳定的因素在里面,只要梁帝的暴君行为进一步展现出来,程知忌极有可能会背叛他,而且丁羡威这个人也不是马谡之流。

丁谢俩人吵的不可开交,大家会看的云里雾里,这其实是程知忌在怂恿丁羡威拉着一帮节度使去弹劾谢玉,搞的谢玉做人做鬼都不是,反正今天哪里有事你谢玉背锅算了,等到北方局势稳定或者是农业税还能继续收的时候,你谢玉趁早滚蛋。

这个时候江左盟进行选举,经过蔺晨这个“叔父辈”的支持,林殊成了江左盟的宗主,也就是梅长苏,林殊有个小计划,就是先去钱塘,开铁匠铺和造船厂,拉拢节度使钱仲天,这样一来江左盟再进取台州、明州,建立根据地,有了资本再去完成重申冤案的大计。

梅长苏因为他的大计害了不少人,从汴河的富户百姓,到台州之变时的台州,梅长苏差点好几次把梁帝国给搞崩,但是每一次梁帝国都有如天助。

比如说张猛案的时候,张猛屠杀了一大帮淮南的官员,基本把淮南给清洗干净了,又把他们的财产全部分了出去,给了老百姓。这导致了萧选没漕粮和军饷去和北燕打仗,如果不是张猛喝醉酒透露谋反计划被杀外加萧景琰带着河东军和庆历军、汴梁禁军用命在魏州之战中挽救危局,恐怕全天下百姓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台州之变的时候,他命令甄平去镇压麦辅四,甄平在大街上见到了老百姓就丢到大牢里,杀了一大批人,这一时期的江左盟已经离谱到连自己辖地的老百姓都开杀,说明梅长苏也并不是绝对的权威,而萧景琰和钱仲天为了支持麦辅四,垫了五十万贯的颠覆经费,结果却失败了,这也让萧景琰对梅长苏极为恼怒,可是萧景琰还是忍了下来,一路忍到梅长苏死为止。

梅长苏带着娄仁重、方玉城等人去置地,路上就遇到了双刹帮的劫匪,他们在搞私盐,所以赚钱多。

梅长苏嘴巴上说不搞私盐,心里很诚实,后来他进项百万也是靠这些非法收入拥有的私盐收入,而他开设了铁匠铺后,还招了个老实巴交的铁匠齐九三,但是后来大家都错付了自己的诚心,让齐九三去治理私盐。因为齐九三是个贪恋权力和财富的人,只是这个时候他还穷,所以没有表露出来。

“仁玉铁铺”在钱塘开张,吸引了各地的武人过来逛逛,这个铁铺以娄仁重和方玉城俩人名字命名,生意很好,最大笔的订单是钱仲天,钱仲天给的钱多,而仁玉铁铺的武器也很精良,如此一来江左盟又有造船的打算,以此博取钱仲天的信赖。

简要介绍一下双刹帮,这里双刹帮有四个兄弟:伯胜、仲成、叔得、季赢。

琅琊榜1里面飞流把季赢给吓坏了,然后季赢跑掉了,这里面,季赢的二哥和三哥都被江左盟杀了,大哥伯胜在廊州口之战中被钱传宗杀死。

季赢其实是个聪明人,他更有着“现代黑社会”的思维,那就是势利和盘算,但是他的三个哥哥还停留在兄弟情义的江湖草寇的局面上。

双刹帮原本的总部在台州、温州两个地方,他们就是靠打家劫舍和私盐、垄断起家,后来才把生意做大的。

叔得为了把双刹帮地生意做大,他带了很大的一笔钱来钱塘,去见节度使钱仲天,并且把前给钱仲天以此去贿赂他。

经过一番交谈,钱仲天拒绝了叔得的请求,因为钱仲天知道台州的情况,台州根本拿不了双刹帮,也没有任何办法。而且也不能让双刹帮进入钱塘,且钱塘军不必害怕双刹帮,因为钱仲天是个军阀。

这里说一下宿州衙门的可怜小吏张猛。

张猛的原型即元朝小吏范孟,他在这本书里发动了张猛案,伪造圣旨带着淮南军几乎杀完了淮南跟高子宜、张宗珲有关系的官员,也消灭了一大批的地主豪强,这使得淮南激烈的阶级矛盾得以缓和,朝廷也不用看着节度使地脸色重新得到淮南。

张猛在那个时代,并不算个可怜人,他是有工资的,但是他倒霉的地方就在于遇到了张宗珲这样的领导。

张宗珲平时不怎么理事,这些事情都给张猛和他的同事郭达矢去做,俩人都是小吏,张宗珲也不看功劳和苦劳给他们晋升。

郭达矢见过了汴河百姓的惨状,因此比较自足,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乱世能吃得上饭,能活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但是张猛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想升官。

但是张猛郁郁不得志,就开始意志消沉,偷懒了起来,由于张宗珲不在,所以萧景琰只好让戚猛去找张猛去暂时代理治河的官吏。

戚猛和张猛都有个猛字,但是戚猛是武将,做起事来比张猛还不讲道理,所以这也是他可以把张猛带到萧景琰面前的原因。

萧景琰问张猛,张宗珲到底去哪了?张猛答不出来,他只能装傻,因此萧景琰便给了个县丞的官服给他,委托他修补汴河的一段河道。

张猛怀恨在心,张宗珲不在,现在又接了萧景琰的命令,工作压力已经大的实在是撑不住。但是他又想活下来,便认真地为萧景琰做事。

但是张猛治河的方式,只是让老百姓毫无意义地去开挖河道,把河道挖宽并不会对漕运地治理有什么影响。因此萧景琰后来对戚猛抱怨起了张猛来

“他要是给我好好做事,我准提携他。”

张宗珲被萧景琰勒索了两万石的粮食,怀恨在心,写信给高子宜,说他已经被萧景琰盯上了,兄弟你小心!高子宜见情况不妙,便派士兵将床弩拆散,又让部下带着这些床弩和弓箭、火油前往萧景琰的粮库边,由于天气炎热,萧景琰的士兵便开始偷懒,因此盱眙军将火箭射出,一把火烧了萧景琰八千石的粮食。

这一烧,麻烦大了,萧景琰是要拿这八千石来疏导灾民的。

现在八千石没了,流言四起,萧景琰根本拿不出任何办法去弥补,只能拿管事不力的部下正法。

这个时候,萧景琰想出了一个极为冒险且又非常极端的做法:煽动农民起义。

萧景琰命令部下在流民中发起传言,说是张宗珲派人烧的萧景琰的粮食,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只是萧景琰查不出来具体证据而已。

流民们大怒,在一个叫做牛四七的落难地主的煽动下,农民起义爆发了,数万兵马开始攻打宿州城。

这几万大军攻打宿州城,张宗珲便求援高子宜,高子宜和徐长喜带着几百精骑前去支援,俩人一路杀进了宿州城,徐长喜便建议,谎称城内有粮食,让牛四七带着五千兵马进城去拿,然后关城门在城内屠杀起义军。

这也是个十分冒险的做法,如果牛四七全军涌入宿州,那张宗珲和高子宜、徐长喜会有死亡的可能。

结果牛四七的起义军都比较笨,他们相信了张宗珲的措辞,真的带了五千兵马进入宿州城,被围歼,起义军在城下内讧,自相残杀,结果梁帝国境内的第一场巨大的农民起义,荒唐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