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回馈宗族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刘居士犯法,杨坚并非不知,但他与刘昶早年间称兄道弟,是半辈子的密友,况且刘居士有自知之明,从不招惹自己开罪不起的人物,于是常常得到杨坚的宽宥。
若非刘昶与谋反扯上关系,只怕刘居士依旧能够逍遥法外。
看起来,似乎是刘居士被其父刘昶拖累,但其实杨坚冤杀刘昶,又何曾不是刘居士带来的祸患。
刘昶作为前朝驸马,在隋朝便是原罪,只是杨坚终究是接纳了他,对他委以重任,既然如此,这时候急着除去刘昶,必然不仅仅因为他是宇文家的女婿。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杨坚、杨勇的父子关系上。
刘居士身为太子亲信,在公卿子弟中多有党羽,其父又是禁军大将。
在决心易储的杨坚看来,刘昶无疑便是身边的隐患。
杨坚已然决定逐步剪除太子羽翼,为将来顺利过渡储君之位做准备。
东突厥都蓝可汗适时告发,对于杨坚来说,无异于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才不管刘昶是否清白,也不会顾念半辈子的情谊,当机立断便拿此事大作文章,将刘昶赐死在家中。
刘居士被当众斩首,受他牵连,作为党羽的公卿子弟们大多都被除名为民,只有与东宫关系不深、为恶较少之人能够得到赦免。
杨勇自然逃不过杨坚的严厉训斥,而都蓝可汗证明了他对大隋的忠心,杨坚在赏赐大量布绢、牲畜之余,也放松了对其部落的监控。
正如崔澈所说,杨坚并不在意都蓝可汗瞻前顾后,没有当机立断。
恰恰相反,他认为都蓝可汗在认真权衡利弊之后,面对诱惑,依旧选择诚服大隋,向朝廷告发,这样的忠心,足以信任。
因为只要大隋始终保持强盛,哪怕再有人唆使,都蓝可汗在深思熟虑后,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杨坚很有信心,以杨广、杨昭父子表现出来的贤名,最少也是三代盛世的局面。
与此同时,都蓝可汗在西突厥的细作也终于回报,泥利可汗并未有军事动员。
东突厥与西突厥原本都属于东部突厥,彼此之间存在细作也是常事。
面对杨坚的大笔赏赐,都蓝可汗也将房玄龄这个名字牢牢记在了心中。
‘燕公麾下能人辈出,我能否复兴部族,希望全落在了他的身上。’
都蓝可汗暗道。
他清楚崔澈的野心,之所以愿意心甘情愿,听凭吩咐,就是知道,隋朝只要保持强盛的国力,别说是东部突厥,就连东突厥内部都不可能重归一统。
都蓝可汗不是穿越者,并不知道大隋晋王是一位优秀的经营类游戏玩家,能把强大的帝国给玩崩。
在他的眼中,能使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便是关东士人的代表,在幽、青二地深植势力,能得草原各族畏服的燕国公崔澈。
属实是把崔澈当成了大隋安禄山。
此时的大隋安禄山,守孝之余,也在着手为宗族做贡献。
崔澈能有今日的权势,是依靠不懈的自我奋斗。
当然了,杨丽华也提供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但要说全然没有沾博陵崔氏的光,那也会惹人发笑。
要不是出身博陵崔氏,十一岁时,他哪能走进大丞相杨坚的府邸,哪能打探到尉迟迥的军情,又怎么在身份上能与杨丽华匹配。
真要是出生于小门小户,哪能轻易入得了大人物的眼。
过去,崔澈的存在,对于博陵崔氏来说,仅仅是让他们脸上生光,但落到实际上的利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崔澈从未替族人谋过官职,时至今日,除了裴秀之外,亲族之中,他也就只向朝廷举荐了陇西李氏的三位表兄,经过吏部考核后,被授予了官职。
当然了,博陵崔氏的嫡系子弟也无需崔澈为他们谋求职位。
在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各州每年向朝廷举荐三人入京参考,按照成绩授职,这么些年来,定州所荐之人大多都是姓崔,只有少部分名额分给其余士族争抢。
至于寒门子弟,这不是他们能够掺和的游戏。
崔澈并没有为宗族谋过多少私利,第三房的族老们也不怪他。
知道如今是关陇勋贵的天下,宗族给不了他多少助力。
他们更希望崔澈作为宗主,能够在朝堂站稳脚跟,维持第三房的甲门地位。
故而这么多年来,第三房的族人并未要求过崔澈为他们谋取私利。
如今崔澈辞官归乡,为祖母守孝,也决定在此期间,要回馈宗族,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施恩于同族,收揽人心。
博陵崔氏贵为顶级门阀,子弟众多,其中大多富裕,但也不乏生活拮据的庶出之人。
他们不至于饿死,但日子总归是不太好过。
崔澈未出五服的叔父崔路,当年就得在庄园中充当管事。
更别提不少庶出之人,与嫡系是几百年前的血缘关系了。
有见于此,崔澈在庄园请来了七房族老,待众人齐至,身穿孝服的崔澈说道:
“诸位长者在上,请听崔澈一言。
“我等博陵崔氏子弟,同宗同源,血脉相承。
“有人生来显贵,呼奴唤婢;也有人家境贫寒,面有菜色。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子宦游十三年,小有微功,承蒙圣人错爱,屡受赏赐,不敢说家财万贯,但也颇有家资。
“今日愿捐献家中浮财,供宗族贫困之人租赁店面,置办营生。
“崔澈有孝在身,不能事事亲为,还请诸位族中长辈,能够从旁协助。”
话音刚落,各房的族老便争抢着捐献财货,既能赢得好名声,又能与燕国公崔澈拉上关系,何乐而不为。
崔澈却说:
“今日将诸位长者请来,并非是让族老们破费,我崔澈又岂能慷人之慨。
“所求者,是希望族老们能为贫困的族人提供便利,期间所耗,皆由崔澈一人承担。”
各房族老闻言,无不对崔澈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