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21章 均分其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均分其利

其实在韦艺来之前,崔澈就曾考虑过私开滩田,牟取盐利。

说到底还是被钱粮二字给逼的。

如今偌大的崔府,全靠杨丽华的食邑在支撑,也让崔澈陷入自我怀疑:我穿越到隋朝,是来吃软饭的?!

虽说杨丽华并不计较,按她的话来说就是:

‘我把天下都给了父皇,又怎会与崔郎计较钱粮。’

可崔澈还是觉得在妻子面前直不起腰来。

当然,每次行房后,过于劳累,弯得就更厉害了。

崔澈之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还不是手下之人不具备经商之才。

而崔澈爱惜名声,更不可能亲自操持这贩盐的买卖。

如今韦艺主动提起,崔澈自然动心,却没有急于答应,而是故作犹豫。

韦艺见他犹豫不决,继续怂恿道:

“我等只需开田百亩,就能得食盐万斛,若是过海贩卖,子澄可知这是多大的财富!”

崔澈还是沉吟不语。

韦艺心急如焚,但还是耐住性子劝说道:

“胶州有海运之便,临近海外诸国,即为地利;

“你为青州总管,我为胶州刺史,便是人和;

“地利、人和俱在,唯欠天时,所谓天时,不过是海上气候,只要不时时遇着狂风巨浪,三年任期内,你我能攒下巨万家资!”

崔澈这才叹道:

“韦公所言,澈亦为之动心,怎奈崔某不擅经营...”

韦艺见他松了口,大喜过望,立马将事情揽在了身上,打断道:

“子澄无需为此忧心,此事便由韦某操持,事成后,你我均分其利。”

韦艺之所以非要拉崔澈入伙,自己把事情包圆了,还要许诺与他均分利益,无非是三个原因。

其一是崔澈此前大肆提拔吏员,耳目遍布青、胶、光、莒四州,真要自己单干,怎么也瞒不过他。

其二是韦艺并不清楚晒盐法的具体工艺,而懂得晒盐工艺的盐工全在崔澈的掌控之中。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崔澈麾下有三千盐兵,负责保卫盐场,沿海巡视各地滩田。

不把崔澈拉入伙,估计还没产盐,场子就让人给端了,这种做法也称取缔非法生产窝点。

基于这三个原因,韦艺必须得到崔澈的支持,才能拿下这桩大买卖。

崔澈见韦艺都已经开出了这样丰厚的条件,终于松口答应下来。

二人约定私开滩田百亩,由崔澈抽调盐工,其余全由韦艺负责,崔澈派遣亲随王德参与经营。

王德便是当日自称王五,与赵文一起伪装盐工之人,也是在崔路反叛时,忠心护住的家奴之一。

亲兄弟做买卖也得把账算清楚,所谓王德参与经营,其实就是从中监视,崔澈不可能任他韦艺说是多少进账就是多少进账。

事情谈妥后,韦艺这才问道:

“子澄能否约束麾下盐兵?”

崔澈闻言,邀请道:

“韦公不妨与我往城外军营走一遭。”

韦艺摆手笑道:

“韦某只是随口一问,既然子澄胸有成竹,韦某也就放心了。”

当夜,崔澈唤来王德,将自己与韦艺的谋划尽数相告。

王德从未出过海,对海外事物更是一无所知,却也没有半点犹豫。

翌日,王德跟随韦艺启程前往胶州,之后几天,光州刺史宇文恺,莒州刺史源彪相继来到东阳城,携妻拜会崔澈、杨丽华夫妇。

看着源彪那老态龙钟的模样,崔澈实在担心他卒于任上。

而裴秀与黄百吉早在宇文恺、源彪之前就得到调令,前往光、莒二州任职长史。

崔澈以裴秀兼领光州盐务,而莒州盐务当然是交给了黄百吉,胶州盐务由刺史韦艺主持。

而青州盐务则是崔澈亲领,但实际上都是赵文在处置。

崔澈又将四营盐兵分置四州。

以秦琼麾下第一营巡视青州滩田;

以王庆麾下第二营巡视胶州滩田;

以张恒麾下第三营巡视光州滩田;

以周侃麾下第四营巡视莒州滩田。

各部出发前,崔澈仔细叮嘱众人,巡视之余,也莫要忘了操训。

盐兵也是兵,怎么说也得学些厮杀技巧。

韦艺到任胶州以后,崔澈派去的盐工也随即到位,很快便开始了两人的谋划。

胶州有滩田两万亩,崔澈与韦艺私自开垦的百亩滩田置于其中,有如沧海一粟。

而其余二州的情况,与崔澈先前所想,大差不差。

莒州刺史源彪因为老病,州中事务都由长史黄百吉代为处置,而黄百吉身上还兼着莒州盐务,自然是忙得晕头转向。

但他也不觉得累,一想到自己去年还只是一个中县县令,才几个月的时间,似乎就成了代理刺史,黄百吉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

而崔澈也收到风声,由于渭河多沙,河水深浅不固定,往关中运粮的丁役深受其苦,怨声载道。

因此,朝廷有意引渭河之水,在大兴城与潼关之间开凿三百里长的渠道,只是事情还没有定下来。

但崔澈知道这是早晚的事,关中属实太穷了,就指着漕运将关东之粮送抵关西,杨坚又怎会放任漕运问题不管。

而主持开渠的人选,除了大隋第一包工头宇文恺外,不作第二人想。

开皇四年(584年)二月十七,博陵人赵元淑接到了一封来自青州的信件,他并不急于打开,而是对信使惊讶道:

“崔青州也知道世上有我赵元淑!”

“我正是奉家主之命,前来请先生往青州一叙。”

信使确认道。

赵元淑还是不敢相信,且不说崔澈是怎么知道的他,就自己那臭名声,怎么可能入得了对方的眼。

他也没干什么坏事,只不过是不治家业,落得家徒四壁。

赵元淑并非贫寒之家出身,其父赵世模曾在割据辽西的高宝宁麾下任职,后来率部归顺隋朝,被授予上开府,如今寄居关中云阳。

由于年满十五岁的子嗣不得随任,赵元淑便被留在了博陵老家。

信使见他怀疑,只得带了赵元淑往安平县庄园,证明了自己崔澈亲随的身份,才让赵元淑相信真的是崔澈要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