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11章 总管人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总管人选

开皇三年(583年)十月初十,燕荣坐上了崔澈为他准备的宽敞囚车。

百姓们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不只是历城居民,临近郡县的民众也都赶了过来,对崔澈与苏威歌功颂德的同时,向囚车里的燕荣投掷石子。

甚至有几名看护囚车的骑卒也受到了池鱼之殃,被石子砸伤。

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苏威感叹道:

“能为四州百姓除此祸害,也不枉苏某此行。”

说罢,与崔澈相顾大笑。

众人在青州州境渡口登船,张武领三千骑卒回了博陵,等候崔澈就任青州总管的消息。

崔澈与苏威东出时,杨坚都有拨付侍卫,倒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船只在弘农郡靠岸,但此时已经没有了弘农郡的名称。

前不久,由河南道兵部尚书杨尚希挑头,上疏陈述冗员之害,引得朝野热议。

杨坚顺势下诏罢郡,只保留州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前就说过,罢郡不是在砸一两个人的饭碗,此前隋朝足足有580郡。

郡级官员,朝廷自会安排出路,例如上郡官员往下州任职,下郡官员往上县为官,若是没有背景靠山的,便候补空缺。

可数目更多的吏员何去何从,就不是朝廷要费心的了。

明朝就有一个皇帝,为了缩减开支,裁撤驿站,逼得一个姓李的驿卒走上武装维权的道路。

但新兴的隋朝与走向灭亡边缘的明朝到底是不同的。

明朝时叛乱四起,失业的人们能够轻易投身造反这个前途光明的行当。

如今大隋四海升平,国力强盛,没有造反基础。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些个人,不满现状,也就嘴炮功夫,出不了大乱子。

崔澈沿途见了不少被罢职为民的郡级吏员在酒肆里口出怨言,但也当作没有听见,人家被砸了饭碗,难道还不许人抱怨两句。

就连苏威都对此置若罔闻,崔澈又怎会去操这份心。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愁没有出路。

如黄巢、张元这些失意人,他们不是没有出路,只不过野心、志向太高。

过了潼关,进入关中平原,一番辛苦,终于抵达大兴城外。

来不及回府与家人团圆,崔澈、苏威等人执了燕荣往大兴宫面圣。

二人将燕荣的亲随全部带来了关中,燕荣平时的一言一行他们最清楚不过,而随着燕荣被囚送关中,墙倒众人推,河南、河北各地官员纷纷上奏弹劾燕荣罪行。

燕荣也认了命,对其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只求死前能见老母一面。

杨坚虽说怒极,但也同意了这一请求,许他明日行刑前与老母道别。

燕荣随即被带走收押,等候明日在宫门外斩首,明正典刑。

称赞了苏威几句,杨坚又看向了崔澈,说实话,他对这个女婿的处事还是有一点不满。

倒不是崔澈无诏夜袭历城,擅自抓捕燕荣,审问后,杨坚也知道燕荣自知罪责难逃,要袭杀崔澈、苏威,崔澈先发制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杨坚的不满主要是崔澈将事情闹大了。

燕荣再怎么说也是自己树立的官员典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罪过,可以回了关中,跟他私底下汇报。

大不了将燕荣召回大兴城赐死了事,何至于二人相互攻讦,闹得满城风雨。

这让他杨坚的脸面往哪搁。

杨坚本打算等苏威走了,定要好生训斥崔澈一顿。

平素多体贴圣意的一个人,这次怎么就犯了糊涂,还是太年轻气盛了,看见燕荣先弹劾他,就忍不住气,与他互相撕咬。

只是还不等苏威告辞,崔澈就向杨坚呈上了制盐之法,夸口道:

“陛下若设滩田十万亩,一年能得食盐千万斛。”

杨坚闻言愣住了神,等反应过来,他急切道:

“此话当真!若敢虚言欺弄,朕绝不轻饶!”

如今这糟糕的财政状况,不仅是苏威这个民部尚书发愁,就连杨坚也是寝食难安。

他也知道崔澈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但千万斛的数字还是让杨坚不敢相信。

“臣岂敢欺君,陛下若不信,可向苏尚书问证,当日臣得异人授此制盐法,尚且心存疑虑,幸得苏尚书为我决断,这才试验此法。”

崔澈按照在青州的承诺,分润了一份功劳给苏威。

杨坚见崔澈如此信誓旦旦,已经信了大半,他立即看向苏威。

苏威作证道:

“回禀陛下,臣确实验证了盐田产量,驸马并非虚言,按推算,一亩滩田,年产确实可达百斛。”

实际上,一亩滩田实际产量远不止100斛,崔澈家世代制作海盐,对其产量最清楚不过,一亩可年产海盐10吨。

在宋朝以前,一斛为120斤,相当于一亩年产量在166斛左右,考虑到隋朝一亩等于后世0.78亩,一年的产出便接近130斛。

崔澈给杨坚只按一亩百斛估算,已经是相对保守了。

杨坚听得苏威已经验证过了崔澈所献制盐之法,不自觉地两眼放光,看向崔澈的眼神,哪是老丈人看女婿,分明是亲爹在瞧儿子。

“好!好!若果真如驸马所言,开滩田十万亩,能得食盐千万斛,朕必有重赏!”

崔澈敛容道:

“臣蒙陛下厚爱,以公主妻臣,臣又怎敢不尽心竭力以回报君恩。”

崔澈告辞离宫后,杨坚随即命人将高颎、虞庆则、杨素三人唤来,商议青州总管的人选,自然是打定主意要在青、胶、光、莒四州晒盐。

原本朝中四贵,本是高颎、苏威、虞庆则、杨雄四人。

但杨雄为人宽容,礼贤下士,朝野倾心,被杨坚猜忌,如今已然没有了当初的宠信,地位被善于阿谀奉承的御史大夫杨素所取代。

三人听说崔澈进献晒盐法,亩产能达百斛,所受到的震撼也不比之前的杨坚要少。

在推举青州总管人选时,苏威率先进言道:

“开田制盐,事关国计民生,获益巨大,需由亲信坐镇。

“驸马崔澈,素有清廉之名,又为潜邸之属官,曾于渤海之滨开田试验,论及对制盐技艺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

“臣以为当由崔澈出牧青州,兼管开田制盐!”

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