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12)
众人听着,心神在变化,各种念头在起伏。
在大秦,秦王是一号人物,右丞相就是二号人物。
曾经吕不韦为右丞相,在这个位置足足有十年之久,直到秦王政八年,随着秦王亲政,必须要掌控大权。
那时,吕不韦才退去。
稍后,隗状成为右丞相,开始掌控着大权。
吕不韦性格霸道,做事情上极为麻利,所到之处众人皆是服气,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可隗状就是差了很多,稳定局势而已,在政务处理上也是维稳为主,逊色了吕不韦很多。
可也正是如此,隗状坐稳了丞相了位置。
秦王政是一个霸道的君王,这样强势的君王不需要强势的丞相,强势的君王与强势的丞相汇聚在一起,一定是发生打架事件,还注定有一个倒下。
可现在就好了很多,一个强势的君王,搭配着一个绵软的丞相,一刚一柔,干活不累,彼此都好。
可现在,隗状却是主动的退去,要辞去右丞相。
固然是因为年纪大了,精力有些,记忆力下降,很多的政务处理不好了。
可在另一个方面,也是看到秦王又要折腾。
想要急流勇退。
秦王政,喜欢折腾,这是隗状看到秦王的一个特点。
秦王政,不是折腾民众,搞得民不聊生,就是折腾官员,搞得官不聊生;或者是,折腾着六国,搞得六国不得聊生。
现在,秦王政打算停战五年,让民众修养生息,恢复财力,增加民众的储备。
可在背后的潜台词是,秦王打算折腾官员,打算折腾民众了。
如何折腾民众,暂时不知道。
可如何折腾官员,却是显而易见了,洛阳进行清洗,只是开胃菜;接下来,在咸阳城大开杀戒,这才是大餐。
隗状打算急流勇退。
赵政开口劝说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隗状说道:“老臣年老体衰,已经支撑不住了,求大王成全!”
赵政说道:“丞相为国之栋梁,大秦离不开你,寡人离不开你。你若是走了,大秦该如何,寡人该如何。丞相暂且下去休息吧。等到休息完毕,病情痊愈的时刻,再来工作不迟。”
有着珠帘遮挡,看不清秦王的表情,却是能感受道秦王政真诚的恳求声音,恳求着某人留下。
隗状听着,却是笑了起来。
君王的话,要反着听。
很多时刻,不能当真,当真就是傻子了。
秦王政,真的挽留他吗?
根本不是。
隗状说道:“臣不行了,咳咳咳……”
努力的咳嗽着,做出身躯虚弱的样子。
赵政又是关心的询问着。
经历三辞三让之后,赵政叹息一声说道:“罢了,既然丞相支撑不住了,那就退下吧!只是丞相离去,何人可为右丞相?”
隗状说道:“昌平君熊启,才略出众,可为右丞相!”
赵政皱眉道:“熊启才略出众,可他是寡人的亲戚,要避嫌,不能为右丞相!”
外戚要给予重用,可也要给予防备,给予压制。
隗状说道:“王绾,才略出众,谋略惊人,做事情勤勤恳恳,可为右丞相?”
赵政说道:“王绾能力出色,可他太年轻了,资历不足,不适合。”
隗状说道:“奉常赵恬,可为右丞相?”
赵政沉默了,思索着这个臣子。
赵恬,算是公族之人,为大秦宗室,能力上一般,主要是靠着血脉上位,主要是为了平衡,某些派系。
若是接下来,大秦走得的是稳健路线,倒还是可以任用这位。可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却是打算折腾。
赵恬就是变得不适合了。
赵政说道:“奉常能力出色,只是祭祀为国之大事,不能有延误。”
隗状说道:“臣也不知何人适合?”
赵政说道:“太尉卫缭,能文能武,不仅会打仗,治理国家也是出色。未来五年,大秦和平为主,内部休养生息,藏富于民,让民众多积蓄粟米,不会有兵戈。”
“太尉一职务,就是显得多余,可让卫缭为右丞相。丞相以为如何?”
隗状立刻说道:“大王英明!”
赵政又是看向昌平君,昌平君也是说道:“大王英明!”
昌文君也是说道:“卫缭适合!”
其他的臣子纷纷回应着,赞同着这一切。
就这样,卫缭从太尉,变为了右丞相。
从朝廷的四把手,变为二把手,算是升官了。
卫缭上前谢恩。
赵政很是满意。
太尉,相当于总参谋,国防部长。
在这个位置上,卫缭已经连续呆了快八年之久了,在这个位置上时间太长了,有些生锈,有些发油,还是挪动一下吧。
若是继续在这个位置上,长期把控着兵权,可能对秦王不利。
为了压制某个臣子的势力,不让其壮大。
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能在某个职位上,停留太长的时间。
接着,赵政又是进行了其他的人事调整。
昌平君罢免左丞相,由昌文君接管;太尉一职,由王翦担任;奉常由昌平君执掌,蒙恬为中郎将,蒙武为廷尉.……在经历一些列的人事调整后,几乎是大换血的状态,大对调的状态。
很多人的职位在变化和对调,完美的实现掺沙子。
这样的对调,会让很多官吏不适宜,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这正是赵政需要的。
唯有在混乱当中,咸阳的官场才能出现破绽,才能打破山头的限制,让统计司插手其中,才能打开局面。
不然,下面的臣子联合起来,足以让君王抓瞎。
……
朝廷上层在剧烈的变动,可在庄园当中,乌氏倮正陷入欢喜当中。
谁能想到,区区一个商人受到秦王的赏识。
商人看似有钱,可以打通人脉,可以获得一些关系和背景,可在顶级权贵眼中,也就是那回事了。
根本不算什么。
可到了现在,随着乌氏倮就要当官,局面前所未有的好转。
乌卓说道:“恭喜兄长,贺喜兄长,兄长成为统计司司长,成为秦王眼中的大红人。未来能成为一方权贵,将我乌家的产业发展到了巅峰。”
乌氏倮听着,笑了起来:“家族产业发展到巅峰,那又是如何,还不是一个商人,还不是社会底层,在顶级权贵当中的鱼肉。当初陶朱公发展到了巅峰的时刻,手中钱财无数,可最后还是散尽家财离去。”
“因为陶朱公知道,钱财可能是催命符,要钱不要命,可能会死全家。”
“我乌家本是陇山以西,本是义渠人,放牧牛羊为生。等到秦国攻击义渠国的时刻,祖先靠着巴结秦王,为秦王提供情报,秦军击溃了义渠军队,因而受到秦王的赏赐。获得一些牧场,靠着放牧牛羊,发家致富,算是有了钱财。”
“不过也就那样了,再有钱岂能比得过陶朱公,比得过白圭。唯有当官,这才是上上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当官高,做人还需要当官,再有钱也不如当官……哈哈……”
想着秦王的赏识,想着秦王的任用,乌氏倮不由的大笑起来。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乌卓担心道:“兄长,这固然是福气,可也是灾祸。秦王重用兄长,兄长可能扶摇直上;可若是一个处理不好,兄长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可能面临不测的危险。”
“秦王,这是要把兄长当成一把刀,用来砍杀咸阳的官场!”
乌氏倮笑道:“秦王有很多的选择,可选择很多把刀,这一把刀不合格那就舍弃,这一把不适合再次舍弃,不断从诸多的刀当中,选出一把适合的刀。可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期望被秦王选上,期望成为一把有用的刀!”
“作为臣子,不怕被君王利用,就怕在君王眼中没有丝毫的价值。
商鞅被车裂,固然是凄惨至极,可又是有几人能如商鞅一般登临高位,若是真的到了那个位置上,即便是被车裂,也是值当了!”
在大秦当官,风险很大的。
可很多六国士人,还是争先恐后的道路秦国当官,就是因为饵食美味。
乌卓说道:“兄长,这太凶险了!”
乌氏倮说道:“凶险吗?算是凶险,可是比过去的事情而言,还真的不算什么?记得有次到了赵国做生意,我被赵国的官吏关押,陷入危机的时刻,也是伱行走在各地,走通着平原君的门路,我才活着走出来。”
“在草原之上,我们遇到马贼,也是上前拼杀,斩杀其首级,才活下来。”
“在沙漠上,遭遇巨大的沙尘,方向都是错乱了,连续走了几天,还是没有走出沙漠,就要陷入绝境的时刻,我们看到了绿洲,最后走出来。”
“还有……”
乌氏倮回忆着往昔遇到的凶险事情。
在战国时代,七国混战,政治陷入混乱当中。
在混乱的局势下,固然让经商的利润大幅度提升,很多路因为难走,利润大起来,可相应的风险也在提升。
在经商的路上,多次遇到危险,多次差些活不下来,差些死在商道上。
经商难道不危险吗?
很危险。
比起路上经历的那些危险,那些难以揣测的风险,还有未知的死亡。加入官场,所要面对的危险,却是逊色了很多,简直是小孩子游戏一般。
至少,官场还是有规律可言,秦王政又是在背后支持着。
风险有一些,可还是可以规避。
想要既安全无忧,又是赚大钱,世界上那里有这样的好生意。
乌卓说道:“兄长既然要这样,我也不阻止什么了?只是我们最好切割开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当中,用来规避风险!”
乌氏倮却是笑道:“弟弟呀,你还是天真了。若是我出了事情,最后没有了好下场,你觉得那些敌人会对乌家手下留情,还是斩草除根?”
乌卓沉默了,许久后叹息道:“兄长,是我天真了!”
乌氏倮说道:“秦王政对我的看重,这是机会。只要做好这些事情,秦王会保我们的……”
交代着弟弟,说着未来的家族格局,说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乌卓最后退去下,前去安排了。
乌氏倮端坐在桌子前,铺开纸张,四周用着镇纸张压着,磨着墨水,然后陷入思考当中。
许久后,提笔写下几个字《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是秦王,对他的考卷。
若是回答的好,可能下一步会重用!
可若是回答的不好,可能会换人。
说白了,他并非是不可替代的,反而可替代的人群很多很多。
思索了很久,开始提笔写起来,没有用知乎也者,没有用玄之又玄的言语,就是简单的口语,容易理解的词语。
若是大秦是一个商铺,作为店掌柜的,第一步就是增加店铺的收入。
第二步,就是让掌柜的变得有钱。
第三步,就是让伙计们也变得有钱。
想着这些,开始洋洋洒洒的写起来,大约是三天后,大约是五天的草稿彻底定型了。
稍后,上交给秦王。
……
王宫当中,宫殿的墙壁高大威严,侍卫站立在两侧。
赵高在忙碌着,总理着奏折;其他的文官也在进行着总理,汇总,忙的不亦乐乎。
赵政在批阅奏折,只是到了某个奏折的时刻,却是停顿起来。
这个奏折,是乌氏倮上奏的。
在他的奏折当中,直接把大秦当成店铺,不断的赚钱,从而增加大秦的收入,然后进行财产分配,似乎是不错的失落。
可赵政看着,却是微微皱眉。
大秦不是店铺,也不可能是店铺。
店铺的目的,就是把货物卖给外人,用来赚钱。
可大秦不可能将珍贵的货物卖人,也不可能用珍贵的货物,换取一些金银。
所谓的钱币,金银,就是一些石头而已。
用着大秦的粮食,钢铁,货物等,最后只是换来一些破石头,对大秦极为不利。
钱币,只有进行流通,只有兑换下了货物,才有其价值。
简单而言,国家不可能储备太多的货币,货币对大秦的意义不大,大秦更多是要储备粮食,储备钢铁,储备白糖,储备牛羊,储备丝绸布匹等等。从来都是家中粮食,有布匹不慌张,而不是有钱币不慌张。
乌氏倮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可也只是一个出色的商人而已,用着商人的思维治理国家,还是会出现问题的。
这一点上,从管仲治理齐国,固然让齐国变得强大起来。
可在管仲死后,齐国却是陷入混乱当中。
齐国一直是最为富裕的国家,可在春秋时代打不过晋国,经常被暴打,到了后期更是被吴王夫差暴打;到了战国时代,也是被秦国暴打。
历史上,那些重商的国家,多数结局不好。
重视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也是结局不好。
重商的大宋,打不过辽国,打不过西夏,打不过金国,打不过蒙古;
同样重商的老鹰国,带着十八国联军,却是打不过一个疲弱的兔子国,只能以强欺弱,一旦遇到敢于背水一战,敢于舍命一战的兔子,立刻吓得后退一步。
重商的国家,把打仗看成一门生意,有利可图那就打一场,无利可图那就不打。
这样的心态,用来看待战争是极为危险的。
“乌氏倮,还是差了一些,还需要吕不韦!”
赵政微微叹息。
本来计划当中,已经打算让吕不韦在封地当中养老了。
只可惜,局势不允许。
现实遇到种种困境,还需要这位老人出手相助。
“传诏仲父!”
……
巨鹿郡,吕不韦的封地。
在封地当中,吕不韦颇为闲暇,或是宴请门客,或是到农田当中督促耕作,或是在打猎,或是处理着其他种种。
生活颇为悠闲。
悠闲的日子,总是令人无所适从。
在闲暇当中,开始编辑《吕氏春秋》。
虽然已经编写了《秦礼》,可那是属于大秦的,很多的观点和主张,吕不韦是反对的,只是迫于现实的缘故,最后又不得不妥协。可《吕氏春秋》就是好了很多,在这里有着自己的观点,有着自己的意图,想要怎么写就是怎么写。
到了现在,《吕氏春秋》已经完稿一大半了。
就在这一天,使者来到巨鹿郡,上前道:“拜见仲父!大王有国事,需要仲父回咸阳!”
吕不韦微微惊讶,说道:“秦人虽然灭亡赵国,可赵国内部不稳,还是离不开我。”
秦国已经灭亡赵国,可还是不稳定,在赵国留下蒙恬、李信、郭开等人坐镇,似乎还觉得不够,又是让吕不韦坐镇着在这里,总理一切,掌控着局势,以为还要几年时间,没有想到如此之短。
仅仅是七个月不到,就是传诏他回咸阳。
吕不韦问道:“咸阳城发生什么大事?”
使者说道:“没有!具体如何,我也不知,仲父回去便是知道了!”
吕不韦点头也没有多问什么,而是收拾东西带领着门客,向着咸阳城而去。
船在漳水上逆行,接着进入黄河,到了濮阳,到了洛阳,到了函谷关,最后回到了咸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