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 > 第九十章 您老说话管用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十章 您老说话管用不?

李卫国笑着点头答应:“明天咱们开着小四轮去县里,一次性都买齐,还得腾出时间来做被褥呢。”

说完他又翻箱倒柜的,找出来一些票证,买东西的时候,没准就能用到。

“哥,我记性好,跟着去呗,肯定不会忘买东西。”小当家满眼热切地望着三哥,上县城呀,她想去!

李卫国伸手扒拉一下她的羊角辫:“你明天不上学了?”

“明天是星期天!”小当家当然不会逃学,早就算计好了。

“好吧,那哥就领着你。”李卫国还真不忍心拒绝小妹的要求。

小孩子,叫她多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是有好处的。

“噢!”李小梅乐得在屋里直蹦高。

正在纳鞋底的大姐笑骂道:“瞧把你高兴的,别晚上睡不着觉。”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行人就坐着四轮子出发。

车斗里垫了几个麻袋,上边坐了不少人,这年头也没人管客货混载啥的。

这边是李金梅抱着李小梅,旁边坐着赵翠花。

对面则坐着赵广定,还有高大林和郑先农,眼瞅着就要上冻了,大棚还没扣上呢,郑先农当然最着急。

这地方冬天冷,往地底下冻一米半深,等冻实心,再扣大棚就不赶趟了。

车里还放着大水桶,里面装着十几样常见的澹水鱼,都是李卫国水库里面的鱼类,他准备去水产公司问问,看看人家冬天收不收冻鱼。

小四轮一路突突突的,足足跑了两个多小时,这才到了县城。

李小梅的眼睛早就不够用了,嘴里不停念叨:“大卡车,大客车,哇,这个就是铁道啊,三哥,啥时候过火车?”

看火车,可是不少小娃子的梦想。

“晚上有两趟,下午有一趟,不知道咱们能不能赶上。”这年代还都是绿皮车,速度慢不说,车次还少。

“我要是能坐着火车去首都就好啦!”李小梅的小脸儿上充满期待。

李卫国忍不住捏捏她的脸蛋:“会的,一定会的!”

“哇,大楼,我看到大楼啦!”李小梅兴奋地站起来,结果站立不稳,又跌坐回大姐怀里。

农村的孩子,看到的砖瓦房都少。四五层的楼房,在他们眼里就是大高楼了。

李卫国把赵广定他们卸到一百,然后车上就剩下郑先农了,二人先去水产公司。

不大一会儿,李卫国就跟郑先农又出来了,郑先农脸上有点失望。

他们找到水产公司的销售科,把情况一说,人家解释说:他们这里澹水鱼的供销,年初就制定计划。

像李卫国这种情况,属于计划外的,他们也没法办。

把你的鱼收上来吧,到时候销售不掉,水产公司就亏了。

李卫国脸上倒是一点失落的样子都没有,他也基本预料到,计划经济时代,就是这样。

本来他就是来碰碰运气,还是得自己找销售渠道。

下一站,生产资料站,买扣大棚用的塑料薄膜。

郑先农来过一次,白跑一趟,所以这次心里还是没底。

李卫国开着小四轮,来到生资站大门口,大铁栅栏门关着,门卫老头也正向他这边张望。

“大爷,我来拉塑料布的。”

李卫国乐呵呵地从小角门进去,手里拎着一条四五斤的大胖头鱼:“大爷,这是我们村水库养的鱼,还活着呢,给你尝尝鲜。”

一般都是烟酒开路,李卫国也因地制宜,用鲜鱼开路。

门卫老头愣了一下,随后才搞明白咋回事,立刻乐得眉开眼笑:“小伙子,你说这咋好的呢,快点进收发室里暖和暖和。”

郑先农瞧得呆了,用手推了下眼镜:我上次来,你可没这么热情啊。

李卫国拉着郑先农进了收发室,老头儿乐颠颠地找了个洗脸盆,李卫国把鱼放进去,好家伙,首尾全都露在盆子外面。

门卫老头越瞅越欢喜:这胖头鱼的大鱼头最好啦。

洗洗手,李卫国这才跟老头聊起来,互相询问一下姓氏,李卫国便说道:“胡大爷,我们想买点塑料布,还得麻烦你给说说。”

“好说,要几米,我就能做主,咱们直接去库房,保管员就是我家二小子。”

老胡头还以为是用塑料布钉窗户呢,那能用多少,看在这条大胖头鱼的份上,他都没打算收钱,当保管员的儿子,手头还是有点活动余地的。

李卫国掏出一盒烟,递给胡老头一根:“胡大爷,我们买的比较多,生产队要种水稻,得提前扣大棚育苗,您老帮帮忙,等来年水稻丰收,我给您扛一袋大米尝尝。”

“扣大棚是啥?”胡老头有点不明白。

于是李卫国就给他讲讲,胡老头这才一拍大腿:“那需要的塑料布可老鼻子啦,最好还是幅面比较宽的,接头能少点,小李啊,我告诉你,塑料布这玩意可不好接,不过我常年摆弄这玩意,手里这有秘方。”

老头一边比划一边说:“把塑料布的边儿都对齐,打个对折,然后烙铁,在上面一出熘,塑料受热融化,就粘在一起啦。”

“您老真是行家。”李卫国竖竖大拇指,就连郑先农都心里佩服:还真是实践出真知。

郑先农也一直琢磨这个难题,本来还打算找比较强力的胶水来粘呢,现在看来,胶水好像省了。

胡老头说了半天,最后咂咂嘴:“小李啊,你们这个用量太大,这事非得找厂长批条子不可。”

郑先农差点闪了腰:害,您说得这么热闹,还是办不了啊!

就听胡老头又牛皮哄哄地拍了下胸脯:“不过小李你不用担心,我找厂长给你们批条子,这也是支援农村的经济建设嘛。”

“您老说话管用不?”郑先农说话比较直。

胡老头眼睛一瞪:“我说句话,厂长必须听,老丈人的话敢不听,反了天呢!”

“您是厂长的岳父啊。”郑先农现在终于明白了,看来这事妥妥的。

他有点想不明白,上次他来就没办成,这次李卫国好像也没费劲,就看到希望,难道就差这一条鱼?

不得不说,在人情世故方面,郑先农比李卫国可差多了,这就不是一条鱼的事,更代表着一种尊重。

而且李卫国还知道,在这个时代,一般看大门的,都不是一般人。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一卷卷的塑料布被装进车斗,另外还装了不少竹跳板。就是那种一个个竹片,竖着连在一起,中间用铁棍穿几道。

上次李卫国去粮库送公粮,看到搭跳板往粮囤子扛麻袋,他就看上这玩意了:拆开来就是一片片的竹片子,正适合做大棚的骨架。

这可把郑先农给高兴坏了,困扰他的难题,一下子全都解决。

本来他还计划着,把柳条子接起来当大棚骨架呢。

柳条在农村都用来夹栅子,这玩意湿的时候,还挺有弹性,要是干了之后,就不大结实,还是竹片子最好。

他并不知道,最好的就是钢架构的大棚骨架。

竹跳板比较长,只能是车斗里放塑料布,然后竹跳板顺长放着,搭在车帮上,前后都出头,摞了好几层,最后用绳子捆好,倒也没啥问题。

装好车,李卫国把水桶里的鱼,拿出来一大半。

然后亲热地和厂长握握手:“这次太感谢了,我代表大馒头全体社员,谢谢刘厂长的帮助,等到上冻之后,我拉点冻鱼过来,给职工搞搞福利。”

“那正好,你们那守着松江,江鱼最鲜了,往年单位都发带鱼,还没裤腰带宽呢。”

刘厂长也挺乐呵,他们单位二百多名职工,直接跟李卫国定了三百条大鲤鱼。

想不到还有意外收获,李卫国更高兴了,三百条鱼,就算二三斤的,也好几百块呢。

更主要的是,刘厂长的做法,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这年头,单位到过年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发点福利。

小县城的单位,人数都没多少,换做大城市的工厂,那种几千人的厂子,要是能联系上一个,那就妥了。

于是李卫国的目标,就瞄准了省会春城。

如今的东北,还是重工业基地,大大小小的国营工厂数不胜数,而且效益都非常好,他就不信了,还销售不出去万儿八千斤的澹水鱼?

李卫国也没打算卖太多,免得遭人眼红。

挥手告别了刘厂长还有他岳父胡老头,李卫国开着四轮子,离开了生产资料站。

车斗上坐着笑眯眯的郑先农,他高高在上,屁股还随着竹跳板直颤悠。

时间已经是晌午,下一站,李卫国直奔县政府附近的刘县长家,给送了两条鳌花过去。

刘县长的爱人还认识李卫国,非常热情:“小李来了,快点进屋。”

然后她又朝郑先农点点头,显得和蔼可亲。

连李卫国都有点意外,看来这位县长夫人的记忆力真好,于是微笑道:“阿姨,给您带两条鳌花鱼尝尝鲜。”

“小李你太客气了。”县长的爱人接过鱼,送进厨房,出来的时候,又往李卫国手里塞了一张大团结。

李卫国连连摆手:“阿姨,可用不了这么多,有两块钱就够了。”

他也不能说不要钱,当下就是这个风气,你要不要钱,人家肯定也不会要你的东西。

“小李,这钱你先拿着,上次你送来的药酒,老刘喝着挺好,你那要是还有,下次来县城,再带过来好了。”县长的爱人乐呵呵地说着。

原来如此,李卫国秒懂,刘县长也人到中年,补点药酒也是应该的,想必是这位阿姨尝到甜头了。

不过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点头答应,这种事情,尽在不言中,没必要明说。

李卫国和郑先农喝了口水就告辞,县长的爱人留他们吃饭,李卫国推说还有乡亲在百货商店等着呢。

关系还没熟到能留下来吃饭那种程度,李卫国当然不会当自来熟。

县长的爱人也就笑着送客,嘴里还说着:“改天等老刘闲的时候,再款待你们,昨天听说来了位日商,老刘陪客呢。”

李卫国不由心里一动:“阿姨,那位外商是叫田中大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