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城邑让你孔子玩玩吧。
公元前501年,鲁国卿级领导班子很快作出了决议,任命孔子为中都宰。
中都,鲁国中部一城邑,算起来是属于鲁定公的直属城邑,位于今山东汶上县。
中都宰,即中都邑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如今的高官。
这一年,孔子51岁。
“主公,臣恳请主公同意,由臣任免中都各衙门官吏,并在中都推行一系列政策,请主公以及各卿大夫们千万不要干涉。
主公且观政一载,若一载后,臣之治民无方,就请罢免臣之职,废除臣之政,臣无怨矣。”孔子向鲁定公提出了这一个要求。
区区一个中都,就给你孔夫子玩去吧。
这是鲁定公和三桓的一致意见。
孔子信心满满,他带着自己一干得意弟子,仲由、颜回、漆雕开、冉求、冉耕、仲弓等走马上任。
这是孔子梦寐以求的从政机会,赴任后,孔子立即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推行教化运动。
孔子的弟子来自五湖四海,当然主要的还是鲁国各地人士。从弟子们口中,孔子对鲁国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对中都自然也知其弊端。
孔子在赴任的途中,更耳闻目睹了中都的现状,他非常吃惊。
到任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众弟子赴中都各地调研。
当然,当时没有调研一说,准确讲应该是考察。
这一次考察时间不长,五六天,孔子粗枝大叶般走了一圈中都,拜访了中都几家大户,在将整个中都的基本情况给掌握的同时,治理中都的施政纲要也就初步成型了。
直观而言,中都的情况是“三多一坏”,即游民多、乞丐多、盗贼多、社会风气败坏。
总体而言,经济落后,法治不严,治安不良,民风不纯。
治理民众,必须实现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孔子接受任命前,从鲁定公那里要来了大权:任命中都各衙门官吏的权力!
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的第一把火是调研走访,这是官场套路,千百年来,地方长官都是这样做的,见怪不怪。
第二把火烧得有些厉害,孔子基本将原有的官吏都“革职留用”了。所谓革职留用,即将职位暂时让出来,给有本事的人,薪水保留。
有本事的人,当然是指孔子带来的弟子们。仲由、曾晳、颜回、仲弓等人都有了在中都的职务。
当然,孔子给予的是一个代理职务,是按弟子们的专长而指定暂时负责具体工作。
其中颜回负责文教,仲由负责军马,曾晳负责钱粮税赋,仲弓负责刑狱等。
各代理长官两个任务,一是负责代理领域的具体工作,二是负责教化培训原有该职务上的官吏。
时间为半年,半年后,经培训教化的原有官吏如果能够胜任,官复原职。如果仍旧不能胜任,削职回家。
各衙门长官以下,均留用三个月,三个月内,如果勤勉履职、廉洁奉公者,一律重新录用。但凡消极怠工、贪赃枉法者,一律革职回家。
孔子亲自负责了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工作,由漆雕开具体辅助自己。
孔子曾说过,要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督察考核,合格者可留用,优秀者可提拔。
治理民众,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而要靠一个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人,都发挥出作用,治理才事半功倍。
自己是中都外来户,如果真的将中都的官位都抢到自己旗下,那肯定会激起中都原有体制内官僚人士的不满。
所以,孔子以三个月、半年为期,为自己顺利施政,孔子需要重用自己的人。
但自己的施政一旦实施下去,这些职位都让出来,还给原有官吏。
原有官吏们,还有何话说?人人都举双手双脚赞成。
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那就要实现有章理事。
孔子与众弟子充分研讨后,推出了“一个理念十大举措”的中都治理模式。
一个理念,即全面推行教化!
孔子认为,中都的一切问题,其根源在于礼崩乐坏,在于周礼不举。故社会无序,民众无耻,经济无源,治安无治。
这其实不单单是中都的问题,也是整个鲁国甚至整个春秋江湖的问题!
孔子信心满满,那就让整个春秋江湖看看咱老孔的治理能力吧!
十大举措,亮瞎全世界所有当政者的眼!
这就是孔子在中都点燃的第三把火,这把火,直接将中都给烧亮了,也将孔子给烧红了!
第一大举措,送死之节。百善孝为先,论孝首推丧礼。必须突出死者为大,对亲人去世,务必恪守丧礼。
丧礼文化,本就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孔子将教化中都的突破口,选择在了丧礼文化的推行上。
在坚守周制丧礼的基础上,孔子从中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中都士大夫阶层率先垂范,“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
第二大举措,养生之节。孔子下令,对丧偶独居的人、孤寡无子老人、穷困潦倒的人予以补助救济,推行“养生之节”。
第三大举措,安置游民。孔子认为,中都虽然游民甚多,导致治安混乱,盗贼、乞丐遍地都是。
但如果给予这些游民以稳定的居所、工作甚至土地,将这些外来游民都吸纳为新中都人,那这些游民完全可以成为中都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
人口,是当时最重要的资源,甚至是战略资源。
尤其是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因战争规模的扩大,有权利参战的,不再限于源于贵族血统的国人,甚至有不少国家已经在必要时将平民奴隶都征收为士兵。
孔子的眼光很毒,他没把游民当成废品,而当成了宝贝!
孔子下令,修建各地定居点,分配给游民居住,并定期分发一些钱粮。
第四大举措,发展农业。经济是本,农业是经济的本。孔子任命冉耕为扩大耕地开发的具体负责人,发动中都上下开发土地。
同时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开渠凿井,整修沟渠,加固堤防,提前作好抗旱防涝。
孔子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桑的政策,下令将原有过重的耕地税改成十一税制,极大提升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再加上当年中都无天灾人祸,中都收获了一个丰收年,中都粮库堆满了粮食,人人喜气洋洋。
第五大举措,举办工场作坊。孔子任命宰予为具体负责人,将中都世家技术人才和游民中懂工艺的人集中起来,兴办了一系列陶制、铁制、铜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作坊。
所产用具,不但供应中都各处,还与邻近城邑发展商业贸易,中都的工艺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还安置了一大批懂技术的游民。
第六大举措,节约民力。孔子下令减少民众劳役,实施一年三日徭役制,尽可能减少民力浪费。禁止不必要的楼堂馆所工程建设,尽可能节约财力。
第七大举措,减少税费。孔子下令取消市场各项交易税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取消入中都关卡税赋,鼓励商贸流通。
第八大举措,提倡节俭。孔子下令,中都官吏禁止穿丝绸之服,禁止比阔气讲排场,从自己开始,公职人员一律穿布衣,戴布帽,无特殊情况出外步行,少用车马。
严格规定公职人员的餐饮标准,裁减大量原本服务于各级官吏的服务人员,鼓励其回乡务农、经商、从事手工业。
第九大举措,设立乡校。不但贵族少年子弟可入乡校读书,平民子弟也可申请入学。优选中都有名望的贤士为乡学老师,鼓励言论自由。
第十大举措,宣传礼教。孔子亲自带着弟子赴中都各集市点和乡村宣讲周礼,倡导礼仪文化,推行忠、信、仁、义、孝、悌等儒学核心思想。
那有钱办事呢?
经济得到发展,邑库充实,税收增加,自然有钱了,有钱自然好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