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这一次赴洛邑求学,众弟子见老师平安归来,非常激动,一个个都等在阙里胡同外面迎接孔子。
仲由最是心急,见孔子马车到来,还没等孔子下车,劈头盖脸就问道:“夫子这次赴洛邑,可有学到真学问?”
南宫阅白了仲由一眼,道:“子路差矣,你就不能让夫子先下车休息一番?”
仲由咧嘴笑道:“仲阅教训得是。不过,夫子一直要求弟子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如果这一次赴洛邑,白跑一趟,岂不是浪费生命?”
南宫阅道:“夫子这次去见了苌弘、老子两位大贤,你说会白跑一趟么?”
众弟子一听,尽皆惊呼,七嘴八舌道:“夫子,您真见了老子?老子长什么样?他是否有真才实学?比夫子如何?”
孔子严肃道:“老子先生长什么样?那丘就对你们讲一讲。鸟,都知道能中飞;鱼,都知道能在水中游;兽,都知道能山林走。
能走的兽,人们可用网缚之;能游的鱼,人们可用钩钓之;会飞的鸟,人们可用箭取之。但有一种动物,丘真不知道要如何得之!那就是龙!
龙能乘风踏云,直上九天之外!你们说老子是什么样的人,那丘要告诉你们,丘所见到的老子,就如同龙一样!
老子之学识,深不莫测;老子之志趣,高不可攀。老子,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最后要告诉你们的是,老子和苌弘都是丘的老师,是你们的师公!”
见孔子对老子的评价简直是到了天上,众弟子尽皆叹服,这正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看来,老师平时的教导没错,学问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学识越来越丰富。
孔子赴洛邑向老子、苌弘两位重量级贤士学习的事很快就传开了,那可是整个大周王朝最有学识的两位贤士,许多人都这样想着,孔丘居然能够结识他们并结为师生关系,这个孔丘不简单呐。
一个不简单的孔丘就在鲁国,那还不快点去向他学习求艺?
一时间,孔府热闹非凡,每天都有人前来拜师。史料记载,前来向孔子拜师学习的弟子日益!
孔子的弟子越来越多了,冉耕把自己的两位兄弟冉雍和冉求都带来了,冉氏三兄弟都拜孔子为师,一时传为佳话。
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来了,颜无繇。
此时的颜无繇已经快三十岁了,但他在孔子三千弟子中也貌似成就一般般,仅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但颜无繇有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有一位杰出的儿子,颜回。
当然,此时的颜回年仅三岁,还在地上玩泥巴,谁也不会去想,这个小屁孩今后会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儒家四圣之一的复圣。
颜回的故事,我们得放到后面去讲了。
孔子回到鲁国后,一连几天都在消化这些天从洛邑学到的知识。其中对他触动最大的,是老子对他的嘱咐:
要适应形势,不要恃才逞强,不要急着出人头地,要静候时机。
这话,简直如同惊雷一般,使孔子顿时清醒过来。
在收了仲孙无忌和南宫阅为弟子后,孔子曾经兴奋异常。这对兄弟,是鲁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孟氏家族最重要的两人,一人是鲁国大夫,一人是鲁国卿大夫。
有了这两人为弟子,那以后自己出仕做官,根本不在话下。
再加上这一次赴洛邑求学,还是国君的命令。自己与国君本就有过一点联系,那便是当年自己的儿子孔鲤出生时,国君专程送鱼以表祝贺。
但可惜,自己因生活所困,不得不替季氏家族效力。结果国君与季氏有着相当的矛盾,这导致国君根本不敢用自己。
现在好了,有了孟氏家族的支持,自己又已经从季氏家族脱身,那入朝为官岂不是分分钟的事?
本来,按孔子的设想,这一次赴洛邑求学归来,自己就跟着南宫阅去向国君复命,进一步加深国君对自己的印象,说不定国君因此而任命自己为大夫!
这是孔子一直以来的梦想,谁不想光宗耀祖?
更何况,孔子一直认为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鲁国,正需要自己这样的人去改变。
但老子那番送别孔子的话,使孔子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这个时候的鲁国,适合自己出仕吗?
是的,这个时候的鲁国,适应孔子出仕吗?
我们得关心一下鲁国的局势了。
鲁国国君鲁昭公最近很烦,季孙意如越来越过分,鲁昭公几乎想什么事,季孙意如貌似都要干涉一把。
随着年龄、阅历以及鲁昭公自认为才干的增长,鲁昭公再也不是刚即位时的鲁昭公了。
那个时候,鲁昭公冷不妨被季氏家族请到国君宝座上来,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也知道自己该对季氏家族报恩,所以对季氏家族无论做什么都无所谓。
但现在的鲁昭公,太渴望权力了。哪怕不是一位国君该有的权力,也需要一定的权力吧。毕竟寡人是国君喂。
但貌似季氏就是不给!连寡人派南宫阅与孔丘去一趟洛邑都要来干涉!
但寡人斗得过季氏吗?
绝无可能!
那寡人就积蓄力量!
这个力量之一,就是孔子。孔子招收的弟子越多越有本事,今后将是寡人足够依赖的力量!
令鲁昭公兴奋的是,孟氏与季氏并非穿同一条裤子。因为执政上卿的职位之争,叔氏与孟氏也并非铁板一块。
机会,只要有机会,那就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一举干掉季氏!
但机会在哪里呢?
鲁昭公每天想着这事,想多了就烦躁起来。但烦躁解决不了问题。
已过而立之年的鲁昭公只能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