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决意东巡视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决意东巡视察

第226章 决意东巡视察

然,刘进却说道:“此且先用着,传诏,将此物给蒸汽机改良部,令该部就利用蒸汽机为动力,对此物改良进行鼓风。

另,将此物给大司农霍光,待少府铁匠将炼焦之法试验一番,若是可行,将炼焦之法一并报至大司农霍光处。”

没错,对于蒸汽机的研制,刘进相当重视,专门安排建设了数个研发团队对蒸汽机的改良进行研发,且有一个管理机构,刘进命名为蒸汽改良部,由刘进表兄史高负责,且刘进设想下一步将此改为科学院。

“唯。”早有在刘进身边候着的尚书郎听刘进吩咐,前去安排相应事情去了。

待事情安排完毕,已经有另外一尚书郎报着一大摞奏疏来刘进处,等着刘进进行批阅。

刘进皱眉,但却也不敢怠慢,甚至不敢敷衍轻视。

许多时候,奏疏之中的内容颇为细碎,多是一些看起来零零碎碎的事情。

然刘进却知晓,作为皇帝,批阅奏疏乃是其职责,也是其发号施令的重要工具,若是奏疏的批阅权都不重视,施行“外包”,恐怕时间一长,这皇帝的权力也“外包”出去了。

因此即便是奏疏他觉得很细碎,但却也丝毫不敢有假于他人的念头。

正批阅着奏章,然其中一个奏章却令刘进敏感起来。

右扶风来报,其疆域内,有一段黄河支流的河流河水解冻后却发现河水变黄了。

此时的黄河尚不叫黄河,直接被称之为“河”或者“大河”,其水尚且清澈而非和后世一般泥沙俱下,其色发黄。

其变黄的原因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一点点的出现的。

先秦时期,甚至到了刘进这个时候,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还是不错的,有大量植被覆盖,所以水土流失不是很严重。

此时,因很多游牧民族生活在黄土高原,对植被的破坏非常小。

其中匈奴就占据了黄河中上游的大片土地。

然刘进的爷爷汉武帝刘彻任用卫霍,一举打掉了匈奴的嚣张气焰,辟地千里,将黄河中上游大好的土地给夺了过来。

夺过来自然得需要人守着,因此汉武帝向此处迁徙了数量众多的汉人。

众所周知,汉人的技能都点在耕种上了,甚至战斗技能都是依托耕种为基础到点上去的。

因此大汉民族来到草原、丛林地区生活,不可能再去学习怎么放牧、狩猎,还要以耕地为生,所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原本的森林草原,很快就变成了一块块良田。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也得以增长。

武威、北地、朔方等甚至已经由边地变为大汉腹地的趋势了。

除此之外,帝王的宫殿、都城、陵墓等土建项目均需要大量的木材。

从哪里弄合适?

自然是黄土高原上的原始森林最为合适了。

如此,黄土高原的环境更加的恶化。

现在大家都知晓,黄河变黄的原因乃是水土流失严重。

但在这个时代,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原因。

因此听得黄河支流有变黄的趋势,刘进当即敏感起来。

他将此奏疏圈阅起来,对身边的尚书郎吩咐道:“你且安排一下,令大河干支流流经的各郡县将大河的水文情况报至尚书台,朕要查看一番。”

“唯。”在刘进身边伺候着的尚书郎应了一声。

批阅完此奏疏,刘进开始对黄河的治理思考起来。

想要黄河不变黄是完全不现实的。

且不说黄河中上游大好的土地,开发出来多么的适宜耕读耕战传家的大汉民族生活,能能养育多少人。

且说便是黄河变黄了也并未全然是坏处,一点好处都没有。

先是黄河决堤,虽然令无数大汉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然被黄河决口将黄土高原的黄土随着决口覆盖下游土地,却也造就了黄河中下游大片肥沃的平原耕地。

而且随着黄河泥沙流入大海,更是在黄河口冲积出来大面积的平原。

人是不能与自然规律抗衡的,也是不能与社会发展规律抗衡的。

社会发展需要必然要开垦黄河中上游的土地。

开垦黄河中上游的土地定然会造成水土流失,这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刘进自觉没那么大能耐能令日后黄河不变化,但刘进觉得在其任期之内,对黄河的治理,定然也要提上日程,至少决不能再发生决堤导致大面积溃决的情况。

说到这,刘进对其祖父汉武帝治理黄河的行径颇为生气。

汉武帝元光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2年,黄河再次决堤了。

在此之前,汉文帝时候已经决堤过一次了,当时决堤的位置在酸枣县,大约位置约是现在的河南延津县位置。

说来此地在后世也算是比较有名,在上一世的大汉后期,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桥瑁、鲍信、曹操等十几路人马齐聚酸枣,举行讨董卓大会,最后推举袁绍为盟主反董,其联军便被称之为酸枣联军。

然汉文帝当机立断,令东郡将士抢修,黄河决口被堵住了,对大汉的影响并不大。

然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再次在瓠子决口,河水向东南流入巨野泽,由泗水冲入淮水,夺淮入海。

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他先是效仿汉文帝令黯和郑当时发动人员堵塞决口,但是很快又被冲溃。

然而就在此时,丞相田蚡竟然提出一个令人瞠目的建议——不去堵塞!

其振振有辞的说什么“长江、黄河的决口都是天意,不适合用人的力量来强行堵塞,强行堵塞决口未必符合天意。”

迷信的汉武帝当即是将信将疑,然望气者的一番占卜,却令汉武帝吃了个定心丸,望气者竟然占卜说丞相田蚡所言非虚,经占卜,上苍的意思就是不用理会。

令刘进感觉匪夷所思的是,汉武帝刘进竟然相信了。

就这么着,黄河南边的这个决口竟然二十多年没有被堵上。

不堵决口,黄河洪水就会自动消失吗?当然不是。在这二十多年里,黄河南岸地区却年年遭灾,泛滥的黄河水祸害了汉朝十六个郡,导致当地人民损失惨重,朝廷税收大幅减少。

二十多年的损失,终于令汉武帝明白再遵循天意,黄河下游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因此,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终于下诏,决定堵住瓠子决口。

于是汉武帝趁着当年干旱少雨,亲自前往该地主持堵住瓠子决口。

为了动员了尽可能多的人力,汉武帝随行宫人和将军、士兵都要背负薪柴上阵,还亲自主持沉了白马和玉璧,废了这么大的精力,终于堵住了瓠子决口。

然此20多年的损失却再也无法弥补了。

每每想到此,刘进就痛心不已。

当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河渠书》中为尊者讳,将此事完全怪罪于丞相田蚡。

按照其所说,丞相田蚡所谓的“遵从天意”完全是以权谋私,因为他自己的封地鄃在黄河北边,黄河向南泛滥自然不再会危害北边,田蚡的封地由此得到了20多年的安全。

刘进对此却不敢苟同,毕竟最高决策者乃是刘进,其掌握最大的权力,自然要负最大责任。

汉文帝、汉文帝两次黄河决堤时间间隔约30余年。

若是按照30-50年发一次大水来推算的话,说不得下一次的黄河决堤就在这几年里了。

想到这,刘进心中咯噔一声,当即决定准备他当皇帝以来的第一次巡狩——视察黄河堤坝情况。

此时已经是开元元年三月了,按照水文情况推算,现在在大汉北方是枯水期结束,即将进入丰水期了。

此时巡察发现问题,尚且还可以弥补,若是今年雨水多的话,便是巡察发现问题,恐怕雨天作业,更加的困难。

想到此,刘进当即安排道:“来人!”

其身边侍者前来,躬身对刘进拜道:“陛下。”

刘进道:“你且将丞相、御史大夫、尚书令叫来来此。”

“唯。”此侍者应了一声,赶紧安排去了。

在等待的间隙,刘进又吩咐道:“且将大河水文舆图拿来。”

“唯。”其身边其他侍从应道。

西汉此时地图的绘制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

有“分率”,即比例。“准望”,即方位。“道里”,、地物间的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等。

且地图也有细分,有驻军图、水文图、陵寝图、地形图、郡国图等等。

刘进此次令人去取的也便是水文图。

将水文图取来,刘进一眼便注意到黄河的“几”字型了。

他顺着黄河流域的水文从上游到下游细细观察了一番,思索着应当从何处开始视察合适。

正当刘进思索着,外面侍者来报,侍者走到刘进身边对刘进行礼道:“陛下、丞相、御史大夫、尚书令已经来此。”

刘进点头:“令他们进来。”

“唯。”侍者应道,接着便立即出去传话去了。

很快,丞相桑弘羊、御史大夫赵过、尚书令张安世来到刘进这里,对刘进行礼道:“臣桑弘羊(赵过、张安世)见过陛下。”

面对三公,按照礼节,皇帝当尊重他们,因此在他们行礼之时,刘进站了起来。

此为:“皇帝为丞相、御史大夫兴。”

待礼节完毕,刘进道:“且坐下吧。”

于是三人就坐,刘进指着自己面前的水文图对二人说道:“孝文皇帝时酸枣决口、孝武皇帝时瓠子决口。两次决口前后间隔不足四十年。

今距离孝武皇帝瓠子决口已经接近五十余年,因此朕以为不得不防范大河再次决口之事。

丞相、御史大夫以为如何?”

桑弘羊、赵过一听,相互看了看,神情不禁严肃起来。

刘进所言乃是大事,若真的是三十至五十年的时间黄河便要决口一次的话,那恐怕这一次决口还真的在近期。

当即桑弘羊拱手对刘进道:“陛下之言甚是。瓠子决口堵塞之事臣曾参与,且曾亲自前往瓠子探查,百姓之惨状,惨不忍睹,臣甚至不忍回想。

臣以为当加固堤坝,以防溃堤之情况再次发生。”

刘进点点头道:“朕也是如此以为,因此朕决议向东巡狩,视察黄河沿岸堤坝防护情况。

令你二人前来便是商议朕东巡之后,朝中政事。”

若是刘据未曾完全掌握朝政,刘进是万万不敢前去巡狩的。

谁知道是不是有野心家趁着刘进立足未稳,铤而走险啊。

然此刻刘进却不害怕了。

人事调整已经完毕,调上来的人皆是刘进亲信。

但即便是如此,刘进还是要安排一下刘进东巡期间,长安城主事这件事。

此时丞相桑弘羊道:“陛下,依照惯例,皇帝巡狩期间,当太子监国。

然陛下尚未曾册封皇后、太子。

请恕老臣之言,陛下当先定下国本。”

刘进一听,眯起眼睛,不禁心中不悦,而且警惕起来。

立太子此事颇为敏感。

说来拥立之功很多时候乃是臣子的晋升之机会。

随着太子登临帝位,其他人可能不会赏赐,但是当年拥立其为太子,并辅佐其成为皇帝的臣子定然会得到赏赐。

此为皇帝和臣子之间最基本的默契了。

毕竟若拥立不晋升,又有谁愿意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站队于伱。

若无人站队于你,即便是你是太子,皇帝之位你真的可以做的上?即便做的上,你觉得自己能坐得稳?

当然,也因为此,作为皇帝,对于臣子提议立太子也是极为敏感的。

作为皇帝自然而然的就会想:“你上书提议立太子是有什么目的,到底想干什么?”

然刘进看着桑弘羊坦然的眼神,却沉吟了一下。

这里老头年龄也不算小了,小六十岁的人了。

他刘进才二十多岁,还专门跟着淳于辛夷学的养生之术。

刘进自觉应当能个将这老头给熬死,且其已经是丞相了,除非摄政,否则进无可进了。

而他摄政可能性更小。

太皇太后卫子夫还没死,皇太后史氏方才不到五十岁。

王翁须更是年轻。

即便是身为女子,刘进自觉没有一个是吃素的,摄政的优先级都比桑弘羊高不止一个档次。

因此刘进觉得御史大夫桑弘羊提议立太子当是一片公心,没有其他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