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将门枭虎 >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强大的大汉朝(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强大的大汉朝(四)

张春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你们两村的田,我已经派人探查过了。想要救你们的田,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如把水留下来,救旁边的名家村、田允村。”

“啊?!!!!”王水生,陈塘都傻眼了,目瞪口呆。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

我们打生打死,便宜了旁边两个货?

等反应过来后,二人立刻跪了下来。王水生惶恐道:“大老爷。要是没水,我们就没命了。”

“还请大老爷饶命啊。饶命啊。”

说着,王水生连连磕头,额头都红了。

“请大老爷饶命。”陈塘也是不住磕头。

“都起来。没水未必会没命。”张春站起来,弯下腰把二人扶起,然后对他们说道:“庄稼不行了。难道就不能去做工了吗?”

“把你们村庄的男丁统计一下。陕西一带,官府要开展,疏通河道、平整道路,修建水泥路,兴修水利等等。”

“尤其是陕北,移山开路。有的是工作。你们都去上工,官府给工钱,给口粮。”

“现在的粮价你们也看到了。有了钱,就能买到粮食。就能养活妻儿,挺到明年秋天。”

说完之后,张春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当然是先保,能保住的田亩。把不能保的田亩,清理干净了。坏就坏了吧。

但百姓是要吃饭的。以工代赈,就是好政策。

而且干旱的时候,河道水位低,疏通河道也方便。河道疏通了,等大降水的时候,就不会内涝了。

两全其美。

“这!!!”官府的政策,当然是好的。没庄稼,可以去做工啊。但是王水生、陈塘二人却是迟疑了起来。

目前的情况,他们看在眼中。大灾之年,往往粮价暴涨。但现在县城中的粮价,却是平稳,各方面都是井然有序。

证明大汉朝是有粮食的。

官府出钱让他们去兴修水利,修葺道路,这也是仁政。

原本官府是不用给钱的。

征召民夫,去免费干活。

这叫徭役。

免费的。

现在给钱,给口粮,当然是仁政。

但就算是这样,让农民放弃水源,不顾庄稼,那也太难了。

“怎么。你们是要让我,把你们迁徙去三汉吗?”张春软硬兼施,摆出黑脸,沉声说道。

“哼。”旁边全副武装的捕快,立刻冷哼了一声,用手中的红缨枪柄,撞击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软硬兼施好使。

王水生、陈塘二人立刻打了个哆嗦,连忙说道:“愿听从官府吩咐。”

“好。就这么办。明天我就派人来,组织你们做工。”张春立刻恢复了笑脸,点头说道。

在巡抚衙门的主持下。陕西开始保部分生产。

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移山开山。

简单来说,就是大基建。

大汉朝有钱。尤其是吴年的内帑,围绕着玻璃,各种暴利生意,赚的盆满钵满。

朝廷还有盐铁专卖,控制海洋贸易,还有广袤的国土,可以收上来大量的税收。

再不济,也可以发放国债,从富户手中圈钱。

财政方面,宽裕的紧。

把基建搞起来,旱灾时候有水库储水,水灾的时候,河道不堵塞,避免内涝。

道路修建起来,物流成本下降。

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在巡抚衙门的统筹下,整个陕西的局势,迅速的平稳下来。而且蒸蒸日上。

干旱。

还蒸蒸日上。这要是放在以前,那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

没粮食是不行的。

没粮食这种蒸蒸日上,只是暂时的。是昙花一现的。

关键的还是。

能不能从河北运来粮食,运多少粮食过来。

都城。

文华殿。

文渊阁。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侍郎,全部在列。由内阁首辅刘知行,支持会议。

太子吴彧旁听。

宝座空悬。在宝座前边,设了两个座位。刘知行、吴彧坐着,其余大臣都站着。

“灾情似火,救火就是救民。陕西干旱,需要朝廷全力去救。”

“扶桑那边,暂时只做准备,把粮食集中起来。随时可用。但不用马上调过来。海运送粮,风险很大。等河北撑不住了再说。”

“高句丽半岛、三汉、辽东、直隶、山西,以及黄河以北的河南、山东部分府、县。清点粮仓。只留两成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其余都运走。”

“各府、县。无论是软硬兼施也好,还是强迫也好。让那些大户交粮。”

“官府抬高粮食收购价格,从楚国买粮。虽然现在黄河、沿海都封锁着。但是只要有一倍的利润,楚国的商人就敢铤而走险。”

“别怕花钱,我们有的是钱。”

“把粮食集中起来,各县调遣民壮,先把粮食集中在府。由府派人运送去长安。”

“记得把账理清楚了。不能让贪官,在路上上下其手。”

“出府的时候多少粮食,入长安的时候多少粮食。路上民夫吃了多少粮食,一笔笔记载清楚。”

“诸位。”说到这里,刘知行站了起来,沉声说道:“天子说。这是考验他的时候。但这又何尝不是在考验我们呢?”

“我们是大汉朝开国的内阁,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了。”

“要是办砸了。不用天子下令,我们自己抹脖子算了。”

“是。”

内阁大臣、尚书、侍郎齐齐躬身应是,声音洪亮,充满了自信,响彻文渊阁。

“好。都下去办事吧。”刘知行微微点头,笑着说道。

除了内阁大臣之外,其余都散走了。

“太子爷。如何调遣粮食,如何组织民壮。这都是有大学问的。太子爷也请移驾,前往六部观政。”

刘知行非常注重对太子的培养,弯下腰,对吴彧行礼道。

“丞相放心。我会去观政的。只是在此之前,我得办一件事情。”吴彧却是个有主意的,抬头说道。

刘知行对太子十分了解,没什么不放心的,弯腰行礼道:“是。”

刘知行率领内阁大臣,统筹全局,忙的脚不沾地。

吴彧离开了内阁,前往后宫去见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