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把唯一的小板凳让给马娟母子俩坐下,至于杨安邦兄弟,就让他们边行站着。
“谢谢杨先生。”
马娟不好意思的看了杨安邦兄弟俩一眼,最后还是按照杨军的话乖乖的在小凳子上坐了下来。
杨军点上一支烟,抽了一口。
“不管怎么说,你是二叔明媒正娶的进入杨家的,那就是咱们杨家的人,不管别人认不认,反正我是认你这个长辈的。”
要是在古代的话,正妻亡故,男人是有权利续弦的,哪怕她年龄再小,那也是长辈,杨军骨子里一直是很念旧的人,也非常的传统,所以,他还是认这个二婶的。
杨军说完,抬头看了杨安邦和杨安国兄弟俩一眼。
两人见状,连忙道:“哥,你放心,我们也认。”
“我们是一直认来着。”杨安邦笑着解释道:“自从上次误伤了老爷子事后,我们就认马姨了。”
“哥,你放心,我们是真认这个长辈的,要不然也不会带着她来见您了。”
马娟也跟着解释道:“安国,阿邦他们两个对我挺好的,对涛涛也挺照顾的。”
杨军嗯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认下就好,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微微一停顿,接着道:“二叔的后事都处理好了吗?”
“都处理好了。”
马娟道:“已经埋进祖坟了,牌位也进了祠堂,墓碑什么的也刻好字了,后续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
“那就好。”
杨军听了,点了点头。
上次杨安邦就已经跟他说过了,只是他要确认一下,毕竟二叔刚没,他作为晚辈的总要关心一下二叔的遗孀吧。
“二婶,以后有什么打算?”
其实,杨军想问她以后是带着孩子守寡呢还是改嫁呢。
毕竟马娟还年轻,三十不到,要是要求她给二叔守寡的话,确实太苛刻了,但是改嫁的话,杨军又觉得有些丢人,毕竟现在杨家不容以前了,别人想进这个家门都进不来,要是杨家的人改嫁的话,确实脸面拉不下来。
杨军是希望她留下来的。
并不是他是那种不讲情理的人,他也只是个平凡的人,也有私心的。
马娟闻言,脸色一红。
很显然,她已经听出了杨军的潜台词,大家心照不宣没有谁说出来罢了。
“杨先生。”
马娟虽然是杨军的长辈,杨军也认她这个长辈,但是她有自知之明,绝不敢以长辈自居,对杨军还是很尊敬的,张口闭口都是杨先生。
“我这次和安国安邦过来,是有件事想和您商量一下的。”
“哦,尽管说。”
杨军很好奇她今天来找自己究竟是何事,为何对自己刚才的问题闭口不提。
马娟回头看了站在边上的杨安国杨安邦兄弟俩一眼,然后红着脸道:“我想把老杨的骨灰迁到燕京这边祠堂来,您看可以吗?”
杨军闻言愣了一下,然后好奇的问道:“二叔不是埋在老家祖坟了吗,为何又要迁到燕京这边来?”
倒不是杨军不愿意二叔迁过来,而是他纯属好奇罢了。
其实,他挺愿意二叔迁到燕京这边来的,毕竟父亲也想有个亲人陪伴,要是可以的话,他也想把爷爷奶奶的骨灰迁到燕京,只是爷爷临死的时候有交代,说是一定要藏在老家,他也只能作罢。
马娟闻言,脸红了一下,然后道:“我觉得还是迁到燕京这边来的好,毕竟你二叔和你爸爸是兄弟,两人在一起挺好的。”
说完,马娟还暗中看了杨安邦兄弟俩一眼。
这一幕被杨军瞧在眼里,他立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也没给杨安邦兄弟俩面子,直接问了出来。
“是你俩的主意?”
两人一听,顿时慌了。
“是我们三个人的主意,不……是四个人,还有涛涛。”
马娟连忙接过话茬,然后又把怀中的杨涛往前推了推,算是有他一份。
杨军见状,笑了。
不用说,这一定是杨安国和杨安邦兄弟俩的主意,以马娟一个妇道人家和一个吃奶的孩子绝不会想到这个主意。
之所以把二叔的尸骨迁到燕京,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希望大房和二房走的近一点,用长辈的尸骨把彼此之间的关系拉的近一点。
杨安国和杨安邦在职场上混了那么久,自然懂得人走茶凉的道理,如今家里唯一的长辈去世了,连接他们小一辈之间的纽带也就没了,如今大家都分开过了,再加上杨军现在是如日中天,是不想和他走的近一点,哪怕杨安国杨安邦这种和杨军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都感觉到危机感,更别提其他人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感觉杨军有些疏远他们,他们感受到了危机感,他们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是靠杨军一手栽培,现在谁都想尽各种办法和杨军走的近一些,他们兄弟两个自然也不例外。
“你还没说说你什么打算呢。”杨军突然问道。
马娟闻言,脸色羞红。
然后抿着嘴唇道:“我打算一个人把涛涛抚养大,其他的也没什么打算。”
“哎。”
杨军听了,叹了一口气。
这个年代的女子可不像后世女子那么精明,她们都很保守,觉得守寡是一种美德,思想被道德约束,一旦丧偶了,她们就会义无反顾的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另类,那些女人抛下孩子一个人改嫁。
不过,杨军相信马娟留下来是发自内心的。
一方面,杨家身份特殊,马娟不敢随便的改嫁,另一方面杨家能够给她提供她需要的生活,况且杨栋给她留下了偌大的家业,足够她们娘俩过一辈子的了。
其实,她也明白留下来守寡是最好的归宿,别看杨家兄弟嘴上说着改嫁自由什么的,要是她真的有那个念头,别说家业带不走了,就是这个杨家的孩子她也甭想带走。
当然,留下来什么都好说,她知道杨家兄弟在乎骨血,所以,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
“你们两个怎么说?”杨军突然看向了他们两个。
杨安邦闻言,半蹲在地上。
“哥,既然马姨愿意留下来,我们当晚辈的自然要尊重她的意见。”
微微一停顿,接着道:“这件事我们三个商量过,我爹尸骨迁到这边来,马姨一个人带着孩子在祠堂那边住下,您看这样可以吗?”
“是啊,哥,我爹生前的愿望就是能和大伯藏在一起,兄弟两个好歹有个照应。”杨安国附和道。
杨军闻言,翻了翻白眼。
我信你俩个鬼话。
二叔什么时候说过这个话,我怎么记得二叔遗言要留在老家呢。
不过,现在二叔开不了口了,至于留下什么遗言还不是他们两个说的算?
既然,他们一直要求二叔迁到燕京来,杨军自然不能拒绝,毕竟当初建造祠堂的墓地就是给杨家的人有个落叶归根之地。他也想着更多家人陪着爸妈,免得他们孤独。
“你们都商量好了?”杨军再次问道。
“哥,我们都商量好了。”
“杨先生,我同意把老杨的尸骨迁到燕京来。”
杨军听了,笑了笑。
然后一拍大腿,道:“行,既然你们都三……四个都商量好了,那就这么着吧。”
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杨军没有理由不同意。
他也希望二叔或者爷爷奶奶都迁到燕京来,这样父母就不会孤单了,杨安国兄弟俩也希望通过这件事拉近和杨军的关系,至于马娟,她也是希望如此,她和杨栋是老夫少妻,在村子里经常有人在她背后嚼舌根子,现如今杨栋又不在了,她更没法在村子里待着了,早就想换个环境过日子了,如今正好随了她的愿。
“既然二婶你决定来祠堂这边住了,那老家那边……”杨军问道。
马娟:“我和他们兄弟俩商量好了,你二叔留下的产业全部变卖,变现的钱留给我抚养孩子,至于老家的房子……则留个念想吧。”
听她都安排好了,杨军心里腹诽,看来他们是来通知自己的,而不是和自己商量的。
不过,他还是多问了一句。
“产业变现的钱真的落到你的手里了?”
说完,抬头瞟了杨安国兄弟俩一眼。
“是的,变现差不多有五个亿,他们兄弟俩一分都没要,全给我了。”马娟。
杨安国:“哥,你也太小瞧我们了吧,这些钱本来就是我爹留给马姨的,我们怎么好伸手。”
杨安邦:“是啊,哥,好歹我们也是跟你这么多年的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自然不会觊觎马姨的钱。”
杨军听了,不停的翻白眼。
这俩货还真好意思睁着眼睛说瞎话,前些年也不知道是谁因为家产的事和二叔大闹了一场,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呢。
杨安国看到杨军这种表情,似乎一下想到了几年前那些事,最后说话的时候底气都没那么足了。
“以前不懂事……现在也已经后悔了,再说了,我们现在都家大业大的,自然看不上那点钱。”杨安邦红着脸道。
“是啊,哥,以前我们不懂事,现在也认下马姨一家人了,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杨军听了,微微一笑。
微微一沉思,接着道:“你们做了什么我心里清楚,既然你们现在迷途知返,以前的事就此揭过。”
“不过……”
说到这儿,杨军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道:“二婶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虽然有些钱傍身,但是你们做晚辈的也要照顾着一点。”
“这样……以后每个月给二婶一万块钱的生活费,就当赞助你弟弟了。”
杨安国:“哥,没问题,我同意。”
杨安邦:“我也没问题。”
“不用,我不需要你们的帮助。”马娟听了,连连摆手,慌张的说道:“你爸爸留给我的钱够用了,不用你们再额外掏生活费了。”
杨军抬手打断了她,道:“二婶,这是他们当晚辈应该做的。”
“二叔不在了,他们自然有义务照顾你们母子,这不是你需不需要照顾的了,而是他们必须应尽的义务,当晚辈的就要有当晚辈的态度,要是他们敢忘恩负义的话,我不认他们这个兄弟。”
“对,我哥说的没错,孝敬您是我们当晚辈应该做的,”杨安国道:“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我们当晚辈的态度问题,这个钱必须我们来掏。”
“安国说的没错,我们不仅要拿生活费,而且涛弟以后上学以及结婚生子所有的开销,我们兄弟俩全包了。”杨安邦。
马娟听了,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这一刻,她又多了一个留下来的理由,杨家两兄弟能够这么做,她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谢谢安国,安邦。”马娟哽咽道。
“哎,马姨,你这话就见外了吧,我和涛弟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
“是啊,这是我们应当做的,您不用放心上。”杨安国。
杨军听了,也是欣慰不已。
杨家这两个兄弟终于成熟了。
当然,这可能不是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他们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最佳选择,为了攀附杨军这个大腿,他们适当的让出一些利益也是可能的。
不管是哪一个原因,他们能够做到这个地步,说明他们真的成熟了。
“既然二婶准备搬到祠堂那边住,回头我让人收拾一下。”杨军。
“那有劳杨先生了。”马娟。
随后,杨军让孙招财领着马娟母子去后院见伊秋水,顺便留下来一起吃个饭。
等她走后,杨军叹了口气,然后问道:“二叔尸骨迁过来了,那二婶那边……”
二婶早在五六年前得病去世了,尸骨埋在了老家,要是二叔迁过来的话,那么她也要迁过来。
麻烦就出在这儿,二婶要是迁过来的话,那么将来马娟怎么办?
杨家兄弟对视一眼,然后由杨安国解释。
“哥,这件事我们和马姨商量过了,她不在乎的,她说将来她要是老了,可以接受三个人合葬的。”
杨军听了,挑眉道:“你们兄弟俩没意见?”
“我们没意见。”
杨安邦道:“要是以前的话,我肯定不会同意的,但是到了这个年纪,什么都看开了,合不合葬的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活着的人好就行了。”
说的活着的人,兄弟俩竟然笑了。
杨军见状,直接给他们每人一个大笔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