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何日请长缨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国际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600万还不多……

范文平和孙凡卓都无语了。

还是企业有钱啊。学校里一年的经费说起来也有上亿,但大多数都是人头费,是用来给老师们发工资的,再扣掉一点基建、实验经费、图书采购之类,余钱就真的不多了。

临机集团敢放出豪言,说一年拿出600万资助10名学生出国留学,东大没有这个底气啊。慢说学校能不能挤出这些钱,就算有这些钱,用来资助老师出国访问不香吗?

别误会,这并不是说学校老师要和学生抢资源,而是资助一个老师出国去做访问学者,回来后能够把国际化概念传播给成百上千的学生。而如果用于资助一个学生出国留学,这个学生很大可能性就一去不回了。换成你是校长,会如何选?

咦,国际化?

范文平刚想到这,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看看张建阳,又看看唐子风,迟疑着说道:“唐总,张总,贵集团如果经费充足的话,有没有考虑过聘请一些外教呢?”

“外教?”唐子风一怔。

外教这种生物,唐子风在读大学的时候也是见过的,全校有那么三五个,走在校园里回头率极高。外教承担的一般就是外语口语课,也没啥硬性的教学指标,上课的时候就是坐在那和大家神侃。唐子风觉得到美国得州去找几个红脖子农民来干这活都成,没准还更合适,连美国俚语都一块教了。

在十几年前,这种外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一是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国外对话场景,这比听那些主谓宾齐全的英语磁带更接地气。第二则是能够让学生消除一些对“外国”的陌生感或者敬畏感,起码知道外国人的膝盖也是能打弯的,将来出国留学的时候,不至于害怕也外国人交往。

但这些年,中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了,出过国的人都有不少,至于说日常生活里遇到“老外”的事情,就更是寻常了。临机集团里就常年都有外国人出没,有些是来进行业务交流,有些是来做售后服务的。

在临一机,有几个老外在厂子里一呆好几个月,也学会了去东区菜场旁边吃烧烤。厂里有些年轻人就往这些老外身边蹭,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和人家聊天,美其名曰是培养语感。

有了这样的环境,独立学院还需要聘什么外教,隔三岔五带学生去吃几回烤串不就行了?

想到此,唐子风摇摇头,说:“这个就免了吧,口语啥的,未来有机会和外国人接触一下,自然就能练出来。专门请几个外教在学校里教口语,有些多此一举了。”

“怎么会是多此一举呢?”孙凡卓急了,“唐总,外教对于提升学校的档次,是很有用处的。你刚才不是问明理工比我们东叶大学强在哪里吗?人家每次高校评估的时候,国际化这一项的得分,都是比我们高出一大截的。你没看明理工的招生宣传材料,满满都是高鼻子的外籍教师,多少考生就是冲着这个去的。”

“可是,国际化得分,关我们啥事?”唐子风没好气地呛道。

张建阳替他解释道:“孙主任,你可能不知道,国家刚刚给我们这些大型、特大型企业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我们不要盲目追求洋化,而且特别强调在企业宣传中不得标榜自己拥有多少进口设备。

“现在我们和东大合办独立学院,冠的名字是东叶大学苍龙学院。如果我们在学院的招生宣传里过分突出你刚才说的高鼻子,没准还要受到上级批评呢。”

“孙主任刚才那个说法有些歧义了。”范文平赶紧往回撤。

不同领域里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的确是大不相同的。国际化这个概念,在高校圈子里是常识,各高校的校长凑在一起开会,聊起国际化的话题,绝对不会有人提出什么质疑,大家都只恨自己没钱,聘不起外教,无法送学生出去交换。

可到了企业这里,国际化居然还成了一件人见人嫌的事情,多几个高鼻子居然还会被批评,这算什么事啊!

范文平不知道的是,其实高鼻子受批评这一点,也是刚刚才有的事情。在此前,哪家企业不是以拥有进口设备或者拥有几个高鼻子工程师为荣的?

即使到现在,企业里仍然喜欢进口设备,也仍然认为鼻子的高度与工程师的水平具有正相关性,拥有几个高鼻子工程师,还是很让人觉得忠实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不敢公开宣传了。

再往后,中国企业慢慢会觉得国产设备并不比进口设备差,进口设备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人家的设备更先进,而只是这种设备过于冷门,国内不屑于制造。高鼻子也不再是技术权威的象征,有些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院,雇一帮高鼻子工程师,也是当民工用的。

这就是发展阶段的差异,水到渠成,也用不着太过焦虑。

“唐总,你对外教的理解,可能也有一点点偏差。我们学校里现在聘请外教,主要也并不是让他们当口语教师,而是作为专业教师的。对了,孙主任,你们系不是一直想从德国引进几名机械专业教授吗,你把这个情况向唐总和张总介绍一下。”范文平说道。

“好的。”孙凡卓应道,接着转头对唐子风和张建阳说:“唐总,张总,我刚才的话,说得有点急了,没解释清楚,可能让你们误会了。我们高校讲国际化,并不是为了聘几个外教来装门面,而是国外有些教授的水平的确很高,而且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我们国内的教师大不相同。

“引进这些教授,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校里经常说‘远缘杂交’这个概念,就是说同一个学校,或者同在国内,大家的思维方式都会比较雷同。如果能够引进国外的学者来任教,或者参与科研,就能够带来一些新鲜的思维方式,这才是国际化的主要目的。”

孙凡卓这话,并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高校的国际化指标,并非中国才有,甚至中国也是从国外学来的。国际化对于高校的意义,正是促进学术交流,打破一个国家内部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同样存在。说个简单的例子,新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是来自于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工业技术体系带有很强的“苏式”风格,与欧美的技术完全不同。

前苏联在与西方的技术竞争中落伍了,导致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欧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能抛弃苏联体系,全面转向欧美体系,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极其庞大的。

国内高校最早提出“远缘杂交”的概念,并不是针对国际化,而是针对校际交流。

在早先,各学校都热衷于把优秀的学生留下来任教,形成门派传承。有些系里七八成的老师都出自于同一位大牛的门下,大家平日里都以师兄弟相称,让外校毕业的老师觉得自己是小姓人家,不敢吱声。

这种师门传承的好处是大牛教授能够在系里呼风唤雨,但凡有点好处,师祖先拿,师伯师叔后拿,最后再轮到弟子辈。那些在师祖生病时忙着床前侍候、端屎倒尿的弟子,最终就能得到师祖传下的衣钵,等师祖百年之后,他们再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师祖。

这种近亲繁殖的现象,使很多原本很有生气的科研单位迅速堕落,单位内论资排辈,排斥异己,师门之间互相捧臭脚,共同搞学术腐败,把个学术圈搞得乌烟瘴气。

鉴于此,许多学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出台规定,限制本校学生留校,积极引进外校毕业的学生,这就是远缘杂交概念的来源。

这个概念再推广到国际层面上,就是国际化的理念了。教师间的国际化交流,学生间的国际化交流,以及教师与留学生的交流,都能够产生出思想的活力。

而思想活力,才是一个学校最核心的价值。

国际上最知名的高校排行榜,无不将国际化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不是无聊之举,而是因为国际化水平的确是有用的。有些圈外人看了一点啥揭密之类的,就跟风起哄,说什么国际化是面子工程,这就是把全球的教育界人士都当成傻子了。

有句话咋说的:不要用你一时的兴趣,去质疑别人赖以为生的职业。

唐子风不是搞教育的,但他有足够的理性,让他能够听懂孙凡卓的解释。其实孙凡卓讲的道理,唐子风原本也是懂的,苍龙研究院也有引进的外国工程师,还有大量海归,这些人在研究院的贡献,并不仅仅是自己能够设计出什么产品,还在于能够给那些纯粹国内教育背景的工程师提供启发,这也算是一种远缘杂交吧。

“孙主任,范校长刚才说,你们打算从德国引进几名机械专业的教授,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对方愿意接受你们的招聘吗?”唐子风向孙凡卓问道。

“愿意肯定是愿意的。”孙凡卓说,“可是,没钱啊!”

说到这,孙凡卓脸上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尼玛,你们就为了和明理工赌气,不对,确切地说是为了和我们赌气,就敢放话说一年掏600万送10个学生出国留学。

这600万如果给我,我能干成多少比这重要得多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