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人如临大敌的样子张廷言笑着说道:“诸位不用担心,南京方面恐怕还希望我在南京出事这样他们向全国人民怎么交代担心。”
张廷言自然清楚以常凯申好面子的性格,他自然不会做出将张廷言杀掉的低级行为。
纵观常凯申一生他始终以曾国藩为偶像,希望自己成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那样的人物,能够青史留名,自然不容许自己有任何污点。
众人心中稍定,张廷言接着说道:“关东军必然会利用冬天补强,我抗日军绝对不能有任何松懈。”
“郑副参谋长你和参谋部作战处要制定好详细的防御计划,计划中不能一味的防守,要将防御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发挥我们抗日军的优势。”
“重点是要防御三江口地区,日军已经占领辽源三江口更不能有失,三江口地区地形平坦不利防守,我军防守时要注意阵地纵深,防守中不能将兵力均匀的撒在防线上,要突出重点。”
郑添河认真听着一面刷刷在纸上记下,张廷言说完后端起桌上已经放凉的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已干涸的嗓子。
张廷言看向赵中锴:“赵副参谋长,新兵招募和整训不能停,开春之后我们与关东军必然会爆发更激烈的战事,到时候没有足够的预备队根本守不住吉林。”
“告诉新兵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之前我们抗日军新兵训练的时间不够上了战场后,新兵的伤亡要远高于老兵,这可都是一条条人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请副司令放心,我们计划再招募5~6个新兵师,到时绝对狠狠训练他们,保证让这帮新兵脱层皮”赵中锴目光坚定的说道。
张廷言满意的点点头,看着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的李汶炳说道:“李部长,你们后勤部一直是我抗日军幕后英雄,这个冬天辛苦你们后勤部加班加点生产武器为开春战事做足准备。”
李汶炳放下手中燃到一半的香烟,“副司令,回去之后我就从家里搬到工厂去,每天睡在那里,保证开春之后我们抗日军有足够的武器应付日军的进攻。”
这段时间李汶炳为抗日军军工生产可谓操碎了心,张廷言给他的任务抗日军的兵工厂要做到原先东北兵工厂能生成的东西能生产出来,东北兵工厂不能生产东西也要能生产出来。
比起生产枪炮张廷言更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原先东北兵工厂中大部分技师都是由外籍人员担任,工厂生产技术受外国技术人员控制,中国技术人员只能担任一般性的技术工作,没有独立设计任务。
而张廷言打破了这一壁垒,他要求中国技术人员要与外国技术人员一视同仁,效仿东北军建立兵工学校,从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招募学员。
不过与东北军不同的是张廷言更尊重这些技术人才,有的技术人员所拿的薪水甚至比张廷言的还高。
与奉系贪大求全相比张廷言更加务实,他不去执着于那些大口径火炮的研发,而是更讲究实用性,将注意力主要放在迫击炮、山、野炮、轻重机枪这些抗日军常用的武器上。
对于榴弹炮加农炮等复杂的火炮,张廷言压根都没考虑,因为这些火炮眼下根本不实用,抗日军没有足够的载具拖动这些重炮,只会浪费资源。
抗日军目前部分轻武器都能实现自产,但受限于机器数量和材料生产数量并不多,张廷言将目标主要放在提高产量上。
抗日军军工部门每月经费开支近200余万元,是抗日军军费开支的大头,但张廷言认为这钱花的值当,只要己方武器先进,弹药充足,在战场上抗日军战士就会少一些牺牲。
后勤处巨大的开支也使抗日军中不少人心生怨言,但这些反对意见都被张廷言强行压下。
“司令,我张廷言自知自己强于军事,弱于经济,抗日军开春农耕和工商业发展全赖司令您掌舵了”张廷言一脸歉意的王者张做舟。
后者笑着对他说道:“我这也是赶鸭子上架,你尽管去吧,当年我在辅帅身边呆过,还是大致知道怎么做的”
越深居高位张廷言才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光是抗日军军务就已经将他大半精力占去,根本无暇估计抗日军控制区内的经济发展。
抗日军司令的张做舟主动将这些政务担起,还干的有声有色,这与张廷言父亲曾主政过吉林不无关系。
张廷言父亲张相作曾主政吉林,在他任上吉林省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第一座自来水厂,还建立了吉林省第一座大学吉林大学,为吉林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张廷言安排完诸多事以后,便准备动身前往南京,出发之前他接到张相作、埃里克、黄绍竑、熊斌等人发来的电报。
张相作在电报里叮嘱张廷言此去南京要多多忍让,切勿冲动行事,他已同之前相熟的老友联系,若遇危险他可护张廷言周全,电报字数虽不多,但短短几句话中张廷言能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关切。
埃里克的电报就直接许多,他告诉张廷言,他得知张廷言南下南京的消息后,已从美国动身前往中国,他凭借父亲的关系与美国驻华公使詹森取得联系,如果张廷言遇到危险,可躲进美国领事馆,由美方护送张廷言离开南京返回东北。
埃里克的电报饱含美国人特有的直率,虽然后世中美两国因美国霸权主义关系并不融洽,但此时张廷言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朋友埃里克对自己的维护。
黄绍竑和熊斌的电报则是详细告诉张廷言南京政坛的变化,南京政府内部对张廷言到来感到意外。
黄绍竑在电报中特意提到常凯申打算授予张廷言上将军衔,任命他为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生怕张廷言不明白这一官职的意思,黄绍竑在电报中做了详细解释。
张廷言看完后面带冷笑,这果然符合常凯申的行事风格,自始至终常凯申都只能算作一个稍微有些胆量的政客,算不上一名真正的军人,因此他做每一个决定更多考虑的是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