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免疫人生 > 第九十二章 合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机械厂团委副书记,现在的子弟学校校长于永泽,李恺对这个人没有任何记忆,前世里两人未产生过交集,至于宋琦为什么选择这个人,李恺不感兴趣。

于永泽上任当天,是机械厂副书记周海忠陪同来的。丁校长上任后,第一时间组织所有教职工召开了见面会,周海忠也参加了会议。见面会是于永泽的高光时刻,他展现了完美的表演能力,冠冕堂皇的讲话,声情并茂的关怀,慷慨激昂的激励等等,全是扯淡。实质性的事情倒是有一件,初中二年级一班班主任刘至善,被任命为初中教研组组长,同时还有一位老师被任命为小学教研组组长,两位组长工作上归属教务主任沈天明,但直接对校长负责。

教研组长,在子弟学校还是一个全新的职务,以前的教学工作都是教务主任说了算,以后可能就不行了。

会后校办主任带着新校长和周书记参观了学校,周书记还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于校长都虚心的记录下来,并表示会尽快落到实处。

参观到初二一班时,在周书记的提示下,校办主任特意把李恺叫出来,给于校长介绍这位初二的“状元”,学校的冲刺型好苗子。于校长表示听说过这名学生,的确是学校的骄傲,并表示以后会对李恺多关心多爱护,保证他在明年的中考里取得更优秀的成绩,使机械厂学校在所有子弟学校中更上一层楼。

李恺全程微笑,领导说啥他都点头应承,一副乖宝宝好学生的样子。

看来周书记这是已经站好队了,这个校长的位置应该是宋琦支付的“定金”。周磊的嘴够严,他爸的事儿一点儿都没漏过。

机械厂高层中,老书记只管管党务,别的事情很少插手,厂长马上就要离任,所以博弈就在其余的三位副书记和四位副厂长之中。

宋琦这边有林副厂长,现在还加上周副书记。高副厂长那边的力量应该是有王副厂长和唐副书记,这是李恺猜的,前世宋琦上位后,这俩人先后调离了机械厂。剩余还有一位葛副书记,那是颗墙头草,也是只老狐狸,尘埃落定前他是不会站队的,表态都不会有。

所以现在应该算是势均力敌,兰陵机械厂的事只是个爆发点,要想把事情坐实,还要有助攻的力量。

周副书记负责工会和团委工作,算是不错的辅助。

李恺无意去破坏或襄助这件事,回归前世原轨就好,国家发展大形势下,机械厂这个烂摊子不是那么容易翻过来的。改开后各地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对于国产设备及生产线的需求大幅降低,很多重工业企业逐步面临无活儿可干的局面,只能停产。至于企业转产,上马新项目,就不要想了,安城机械厂这种规模的企业转产投入,远大于直接投资一个新企业。

这种情况东北地区比冀州省更严重,那里是重工业生产基地,它们的重工业逐渐萎缩,造成经济的大幅滑落,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的下岗潮,更是给了东北经济致命一击。

顺其自然吧,眼前看起来这个于校长还算不错,老规矩,你不找我的别扭,我在学习成绩上给你无限惊喜,也算为你的前途增砖添瓦。

上午放学时,李恺给苑铁柱说自己父母请他父母吃个饭,商量事情,可以的话就约在晚上。

下午上学苑铁柱带来了回话,晚上准时前往。

苑大志这几天也从儿子嘴里了解了栽赃事件的整个过程,对李恺是感激万分,他知道自家孩子的智商和性格,如果不是李恺帮忙,他是肯定要吃个大亏。再加上李恺在学习上对苑铁柱的帮助,苑大志早就想登门拜谢了,所以听说李恺父母相邀,没问什么事就直接答应了。

下午放学后李恺和常大龙去了胖三儿的饭店,中午定好的菜,现在来拿。客人上门,又是未来的合作方,招待肯定不能草率,老妈下厨太累,自己放了学再做又怕时间紧张,所以只能“取巧”。

一共要了八个菜,四荤四素,回家再炸个花生米,凉拌个土豆丝,凑成十全十美,好兆头。

苑铁柱带着父母来到李恺家时,三个人手里都没闲着,尽管下午放学时李恺一再嘱咐苑铁柱不要让父母带东西来,可苑大志怎么会同意,这次李恺对自家儿子可以说是救命之恩,大恩必须要谢。

苑大志端着一转运箱啤酒,苑铁柱抱着一箱“健力宝”,他母亲拎的袋子里是两瓶“老白干”和一条“石林”。

推辞客气一番,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李焱和苑大志喝的“老白干”,刘凤芝和铁柱妈陪着,一人开了一瓶啤酒,三个小孩子只能是“健力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焱对苑大志夫妇提出合作的意愿。

苑大志夫妇自然是双手赞成的,他们家几口人虽然都在为了钱而努力奋斗,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收入虽然还可以,但很不稳定,如果受到季节和天气影响,有时候好几天都没进项,要是能有个固定的场所,可是解决大问题了。

供销社的门市部他们知道,宽敞的很,有四百平米,那时候还没有建筑面积这个梗,是实实在在的四百平米。作为久经“商海”的人,不用提示苑大志也清楚大院里日杂商店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能想象得到,在生活区开一家这样的商店,绝对能日进斗金。

之后大家又商定了其他相关事项:两家各出资三千元,分别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房屋由李焱家无偿提供,不需要租金费用,水电费用计入成本里;铁柱妈负责日杂店的日常,没有工资;奶奶和姥姥作为工作人员,每月各领取一百六十元工资;苑大志闲暇时间去帮忙,每月发放补助一百元。

事情基本上定下来,宾主尽欢,约好明天中午就去实地规划,尽快开张。

第二天中午,两家人又聚到供销社门市部,苑家的两个老太太也跟了过来。

六十年代的房子,简单直接,自南向北只有三个部分,整体建筑四百平米。中间部分是主体,宽八米,长四十米,正中是一排支撑到顶的柱子,西面的背墙上全是木质的货架,货架向外间隔一米左右是展柜。冯红棉不但把货架和展柜都无偿留了下来,而且散伙前还组织员工收拾的干干净净。不管是良好的习惯还是当初想给她小叔子省事儿,总之最后是李恺他们占到了这个便宜。

北边的房间里有几张办公桌,估计原来是冯云棉和财务办公的地方,这个房间宽度也是八米,长度五米,做办公室有点儿浪费。

南边的房间和北边房间一样大,里面空荡荡的,这里原本是库房,库房的隔壁就是粮店。

三个房间之间都有门和窗户,面向大街的这面墙也分别有门和窗户。

李恺对两间耳房提出建议:库房这间不作变动,依旧是库房,虽然暂时用不了这么大面积,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过不了一年,可能就不够用了。

办公室那间,分成三部分,中间用单砖墙隔开,最西面作为休息室,也就是宿舍;中间是办公室,只留一个办公桌,再摆上椅子和茶几,可以兼顾做会客室用;

东面这部分可以制作和供应早餐,现在生活区住的人买早餐都要去大院外面,因为大院里一家早餐店都没有。就从豆浆油条开始,如果成品质量相差不多的话,这绝对是垄断经营,因为供销社差不多是在大院的正中心位置,而且是主干道旁,除了生活区大门两旁的那几栋楼,别的地方到这里都要比去外面近得多。

如果发展好了,还可以蒸包子蒸馒头烙大饼,生意好到忙不过来可以雇人,生活区里闲人还是不少的。

苑大志眼中精光大盛,频频点头,表示自己媳妇调制馅料一绝,蒸包子完全没问题,豆浆油条也可以尝试着做,无非就是多练习几次。

对于宿舍的设定,苑铁柱的奶奶和姥姥非常同意,并表示开业后她们老姐俩要搬过来住,还可以起到保安的作用。

苑铁柱家的住房很紧张,因为他家是单职工,水泵厂开始只分给他一间房,和李恺住的房间差不多大,只有十五平米。他家人多呀,三代五口人,拥挤是一方面,关键是不方便,两口子想办点事儿,还得预约清场,要是想发乎于情……那得多不要脸啊。

后来苑大志请客送礼磨人加上耍不要脸,终于又从后勤科长手里抠出来一间九平米的屋子,原来是个杂物间。于是老姐俩搬了进去,苑大志一家三口挤在原来的房间。

房间小,除了老姐俩的床和衣物,还摆满了各种小商品、咸菜缸,在里面转个身都困难。

所以她们听说日杂店这里准备安排宿舍,就强烈要求搬过来住,这样苑铁柱可以到她们那间小屋去住,苑大志两口子也有了私密的空间。

李焱夫妇没有意见,这让苑大志更加感激。

这次合作无论是表面上还是实质上,苑家都是占了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