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吾家阿囡 > 第三百二五章 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砚看起来气色平和,周沈年和潘世易一脸笑容的和何承泽打了招呼,顾砚就示意众人入座。

小厮很快就送了饭菜上来,很正常的家常饭。

何承泽心里更加没有着落。

吃好饭,顾砚吩咐将邻水一面的门全部卸下,顾砚站到平台边缘,低头看了看水位,示意何承泽,“你过来看看,这水位是不是比平时要低一些”

何承泽更靠近边缘,蹲下仔细看了看,恭敬笑道:“是要低一些,大约有一揸。”何承泽伸出手指比划着。

“这里是别业最低洼的地方,水位还下降了这么多,看起来今年的雨水确实少了很多。”顾砚和周沈年说了句,看向何承泽笑道:“我一路掩人耳目,疾驰而来,是想到盐官县访查范升安死亡一案,进了盐官县才意识到,连周先生在内,我,他,他们,都是令人瞩目的外乡人,怎么暗中访查”

顾砚这一番话是何承泽万万没想到的,直视着顾砚,竟然没察觉到自己在直视顾砚。

“我之前到临海镇是不是也是这样”顾砚迎着何承泽的直视问道。

“不是不是。”何承泽恍过神,急忙垂下头,又赶紧抬起,垂眼陪笑道:“临海镇汇集无数商人和游历的人,各个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和盐官县大不相同。”

“范升安的事,你听说过什么没有你怎么看”顾砚坐下,示意何承泽也坐下。

“范升安的死很蹊跷。”顿了顿,何承泽抬头看了眼顾砚,微微落低声音道:“宋允的死,也很蹊跷。”

周沈年摇着折扇的手一僵,看向何承泽,潘世易惊讶的看着何承泽。

“东溪怎么蹊跷怎么看出来的”顾砚上身微微前倾。

“东溪这一支,是朱家一手扶持起来的,东溪的先生曹常州和朱家现任族长朱宁的祖父朱守禄是同窗好友,曹常州能言善辩、思维敏捷,是江南有名的才子,朱守禄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当时的朱家富极思贵,曹常州和朱守禄相辅相成,曹常州号称江南学问第一的时候,朱守禄坐上了江南丝绸总行会长的位子,之后,直到现在,江南丝绸总行都紧紧的握在朱家手里。”

顾砚眼睛微眯。

何承泽看着顾砚,”陶会长不过是个木偶人儿。”

“这和宋允的死有什么关联”周沈年问道。

何承泽说的这些,他也大略知道。

“曹常州和朱守禄联手,开出了一条广大门派和由富而贵的路子,想走这条路,又能走这条路的人家很多,原本,这条路已经空出来了,可现在。”

何承泽的话微顿,接着道:“伍杰并非宋允属意的继承人,就像朱宁并非其父想立的家主一样,宋允之死必定蹊跷,并非看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我也没想到,是听了很多闲话之后才想到的。”

“宋允的死,确实托了伍杰的福。”顾砚慢吞吞道。

“我被伍杰利用了。”周沈年满脸懊恼。

“嗯,这没什么。”顾砚沉默片刻,看向何承泽道:“你留心看看,有哪些人家既有心又有力,想走这条通天之路。”

“是。”何承泽欠身答应。

“最近闲暇,你四处走动走动,看看有哪些人学问有成、能言善辩,有心成就一番仕途之外的事业。”顾砚接着对周沈年道。

“好。”周沈年点头。

“你也四处走动走动,看看各处农事、桑蚕、织坊,民风民情。”顾砚又看向潘世易。

“是。”潘世易欠身答应。

“我去迎迎船队,半个月左右吧,你们都到杭城别业。”顾砚站起来。

“是。”何承泽等三人跟着站起。

……………………

李小囡伸着头,看着跳板搭到岸边,看着顾砚将马鞭扔给石滚,连走带跑冲过跳板,缩身回来,顾砚已经冲进了船舱。

“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你是怎么侍候你家世子妃的”顾砚点着晚晴先挑剔道。

晚晴低眉顺眼一声不响。

“你怎么回来了事情办好了这么快”李小囡先问了句,“平时这个时候早睡了,今天睡不着。”

“一身的汗,我去洗一洗。”顾砚没答李小囡的话,转身往旁边净房进去。

李小囡跟到净房门口接着道:“你怎么回来了”

“让厨房送点吃的过来。”顾砚没答李小囡的问话。

“你是晚饭没吃还是中午饭也没吃”李小囡一边挥手示意晚晴,一边问道。

“在别业吃的中午饭,是因为我赶过来你才睡不着的心有灵犀”顾砚笑问。

“你挺高兴啊,事情办好了”李小囡又问了一遍。

“等会儿再和你说。”

李小囡站了一会儿,退回榻上坐着等顾砚洗好出来。

片刻功夫,顾砚一身月白衣裤,散着头发出来,厨房当值的婆子送了碗银丝面和几样小菜进来。

“你这么快回来,应该来不及办好你那些事,可你又很高兴。”李小囡坐在顾砚对面,欠身往前,仔细打量顾砚。

“我哪儿高兴了明明不高兴。”顾砚点点那碗银丝面,示意他要吃饭了。

李小囡不说话了,看着顾砚三口两块吃了那碗面,接过淡茶给他漱口。

“从平江城出来的时候很不高兴,纵马跑了一路疏散了,就高兴了。”顾砚伸着懒腰,往后靠在靠枕上。

他的高兴好像是起自在岸上看到伸头看向他的李小囡,他很想和她说说这两天碰到的那些事。

“你们平江府乡下踩水车的时候要唱水头歌”顾砚问道。

“对啊,你听到了今年雨水少,田里灌水都要踩水车了。”李小囡想着从前,有几分恍惚。

几年之间,她们姐弟的生活天地悬殊。

“在盐官县听过几句,你去过盐官县吗”顾砚抬手指在李小囡额头点了下。

“去过,我还在盐官县买过几个织工。你的事情怎么样了”

“我身边那些人都是从小跟着我,都是在京城长大的,到盐官县怎么打听”顾砚没好气道。

李小囡连眨了几下眼,噗一声笑出来,“那你听水头歌也没听出那歌唱的什么吧”

顾砚摊手,“刚进盐官县就醒悟过来,我让吴妙真去打听了。何承泽跟我说了些话,我觉得他跟从前很不一样了。”

“你觉得他是你的人了”李小囡明了的问道。

“聪明!”

“那你的差使就能事半功倍了。”李小囡咽下到嘴的话,换了句。

她觉得何家要是像刘静亭的刘家那样,秉承的是那位大当家的遗令,那何家就不会是任何人家的人,何承泽应该是觉得现在的顾砚,或者只是现在的顾砚要做的事符合何家的目标,利同而合。

这些只是她的猜测,没必要说给顾砚听。

“最近是农忙时候,农田的事很有意思,也有很多学问,明天我带你骑马去看看怎么样”顾砚问道。

“好啊!”李小囡眼睛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