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建北宋 > 第0782章 大宋衣带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一大早,大雪弥天,对面不见人影。

完颜宗望派特使刘晏进城,提出:“我大金国的国相、元帅兵马全部到齐,并不是为了攻伐。只要皇帝出城会盟,如期割让原来议定的三镇,大金国就退兵修好。”

与此同时,完颜宗翰不顾“大雪弥天,对面人影难见”的恶劣天气,命令契丹效死营出兵一万,猛攻城东的五丈河善利水门。

一个小时之内发起三次进攻,攻守双方的军卒死伤枕藉,跌落在城墙下面的尸体,很快就被大雪覆盖。但是完颜宗翰依然严令进攻,谁也不准后退半步,大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契丹效死营只能不顾伤亡,前仆后继。

不到两个小时,善利水门八百守军已经死伤殆尽。都统制姚友仲被逼无奈,被迫选用武库储备的神臂弓、硬弩,率领一千五百人紧急救援。

战斗到最危急时刻,小皇帝赵桓“身被铁铠,步履如飞”,亲自登城激励士气。

小皇帝赵桓的表现的确不错,在巡城过程中,“不进御膳,取士卒食食之。复以饷士卒,人皆感激流涕。”

从上午八九点钟开始,一直剧战到下午三四点钟,敌我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完颜宗翰才命令部队撤下来。

姚友仲增援的一千五百人,以及东面城墙上的守军,合计四千六百人损失大半。

金兵也没有占到便宜,投入攻城作战的契丹效死营一万人,只剩下不足七千。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四、初五、初六日,天空中一直是大雪纷飞。完颜宗翰一连三天猛攻东水门(通津门),从刚开始一万人投入进攻,发展到七万人同时进攻东水门、陈州门,汴梁城已经摇摇欲坠。

小皇帝赵桓依然每天登城督战,而且能够在战斗间隙和守城军卒同吃一锅饭,说明小皇帝赵桓能吃苦。但是他只命令“大臣亲往督视,犹未有用兵意。”(见《靖康纪闻》)

意思就是说,敌人已经把京城包围了,而且不间断地发起猛攻,小皇帝赵桓依然没有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对金国宣战,更没有下诏调动全国兵马抗击金兵的进犯。

后世的蒋介石,和小皇帝赵桓何其相似!

东三省丢了、上海丢了、华北丢了,甚至首都南京丢了、武汉也丢了,国民党中央躲到山城重庆苟延残喘,整个东三省、华北、中原全部沦陷,蒋介石居然没有发布对日宣战的训令。

一直等到1942年12月,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行十一年,美国的罗斯福对日宣战,蒋介石作为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才不得不发布一个不疼不痒的宣战声明。

小鬼子认为:蒋介石发布的宣战声明,属于“欧美列强武力强加的行为,不是中国真实态度的具体体现。”

没有宣战,那就是一个小小的军事冲突,不属于两国之间的国战。

正因为如此,如果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计算,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了十四年。如果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计算,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了八年。如果从1942年底的宣战日计算,中国的抗日战争只打了三年。

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究竟打了多少年,居然成为一个巨大的争议性问题,成为全人类最大的笑话!

小鬼子只承认自己向盟军投降,从来不承认侵略中国,更没有向中国投降。小鬼子后来死不认罪,从来不向中国人民道歉,就是居于上述原因。

在此期间,不仅小皇帝赵桓每天登城激励将士,皇后朱琏也挺身而出,召集后宫所有嫔妃、宫女,把朝廷内库囤积的布匹、锦缎拿出来,给守城将士赶制棉被和战袍,总算没有让士气在危急时刻崩溃。

但是,完颜宗翰吸取了完颜宗望第一次攻打汴梁城的教训,避免平分兵力四处开花,而是集中全部兵力,把攻城方向紧盯着汴梁城东面和南面,一口气就集中全力猛攻四天。

完颜宗翰把所有火力集中一点,东壁守军总都统姚友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连四天血战下来,姚友仲能够指挥的部队,已经从刚开始的两万四千人,锐减到现在的不足一万人,但是防守城墙的宽度超过十五里。所有地段的兵力都捉禁见肘,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

“陛下,仅仅是激励士气已经不能挽救危局。”姚友仲只能冒死进言:“如果陛下决心死战到底,就应该对全国所有部队发出立即进京勤王的诏命。如果陛下一心求和,那就要立即勒令大臣完成和议。”

“现如今,城内民不聊生,阵亡将士的尸体都被贩子剔剐,然后公开叫卖,这对士气的打击是极为严重的。如果我们再这么闷声不响抵抗下去,外面没有足够数量的援军策应,京城最后必然会被攻破。”

经过一连四天的大血战,敌我双方死伤近五万人,尸积如山的说法毫不夸张,小皇帝赵桓已经被吓破了胆。

现在主将姚友仲说出京城必破的结局,小皇帝赵桓赶紧点头:“卿言甚是。日前金国二太子斡离不派来使者刘晏,因为战事紧张还没有召见他们。我马上进宫组织群臣商议。”

这一次的朝堂扯皮动作很快,马上就选出两个议和使:“遂以门下侍郎耿南仲、知枢密院事聂昌聘焉。”

门下侍郎耿南仲,本来就是一个胆小怕死的投机分子。通过一连四天的大血战,耿南仲已经发现汴梁城里面最危险,巴不得立即离开。

知枢密院事聂昌(聂山)不同,他虽然知道汴梁城守不住了,但却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眼看群臣一致同意要自己当议和使,推脱就是抗指不遵的大罪,那肯定是不行的。

退朝之后,聂昌回到自己府邸之后茶饭不思,一个人关在书房中苦思冥想。神情恍惚之间,居然被他想到一段史实。

聂昌认为,小皇帝赵桓现如今面临的危局,和千年之前汉献帝刘协面临的处境极为相似,两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献帝刘协,被奸贼曹操困在宫中,和外面的勤王大军失去了联系,被迫接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悲惨遭遇。

想起了这段史实,聂昌心头猛然勾勒出一条妙计:衣带诏!

当天晚上,聂昌秘密进宫求见小皇帝赵桓:“陛下,金人来势凶猛异于常日,其狼子野心不可预测。今者奉命出使,或成或不成,微臣有死而已,但是对朝廷没有丝毫益处。”

小皇帝赵桓不知道聂昌是什么意思,只能出言安慰:“爱卿放胆前去,成与不成我都不怪你。”

“微臣不是这个意思。”聂昌摇摇头:“陛下,如果议和能成,微臣自然会尽快返回朝廷。微臣担心的是,如果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的议和是假,其目的是想把太上皇和皇上诳出城拘禁起来,微臣前去议和就必然没有结果。”

小皇帝赵桓顿时脸色发白:“卿言甚是,然则如何是好?”

聂昌翻身跪倒在地:“微臣斗胆,恳请陛下赐下一份诏书。如果议和失败,可以让微臣便宜行事,抽调各处兵马进京勤王。”

小皇帝赵桓闻言大喜:“此计大妙!爱卿果真是国家栋梁,我马上传旨草拟诏书。”

“陛下万万不可!”聂昌一听就急了:“如果陛下公然下旨,就必然会广为宣传出去。一旦被奸贼透露出城,微臣的谋划必然失败。请陛下赐给微臣一份密信即可,万万不可让外人知晓。”

小皇帝赵桓一想也是,于是命令近侍太监取来一份黄绢,然后御笔亲书:

“如果聂昌议和不成,戎师依旧南渡,可取晋绛路入京兆,率诸路人马入卫王室。刘岑、滕牧取岚灵路,催起陕西等路勤王军入京勤王。望诸位体念祖宗社稷,朕不敢私相授予,谨以大宝为记。”

密诏写完,小皇帝赵桓果然盖上玉玺——这是韦冬宁用性命替换的“西贝货”。

聂昌如愿拿到密诏,回家之后缝在官袍下摆内侧,第二天准时出城,直奔完颜宗翰的中军大帐。

完颜宗翰还是老套路,把当初对付童贯的那一套拿出来,在辕门外罗列刀斧手严阵以待,命令聂昌用臣子礼,跪下叩首拜见。

看见眼前的阵势,分明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聂昌可不是当初的马扩和辛兴宗,自然不会吓得跪倒在地匍匐爬行。

“大宋使臣聂昌有一事不明,今日要当面请教。”聂昌在辕门外厉声高呼:“国相,在大金国朝廷里面,究竟是一个什么地位的人?”

“大胆!”刀斧手齐声喝骂:“国相乃大金国钦命元帅,有调集兵马讨伐不义的全权,天下皆知!”

聂昌仰天大笑:“哈哈哈,原来如此!既然国相是一路军的元帅,那说明还是大金国臣子。聂昌是大宋国臣子,国相是大金国臣子。大家都是臣子,身份相同。除非国相要谋逆造反,然后登基称帝,否则,聂昌只能以平等的宾客之礼相见。”

“大胆狂徒,居然出言不逊!”刀斧手恼羞成怒:“难道不怕死吗?”

聂昌负手冷哼一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死不足畏,节不可屈。”

古人云: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碰到一个不怕死的人,完颜宗翰觉得再搞下去也没多大意思,反而显得自己没有肚量,只能同意聂昌拱手为礼去球。

等到聂昌来到中军大帐,完颜宗翰越看越不顺眼,语气冷淡到极致:“枢密大人冒雪前来,究竟有何赐教,现在可以说了。”

聂昌环顾四周,径直找了一个蒲团盘膝而坐,然后才抬起头来盯着完颜宗翰:“聂某今日前来,当然是敦促国相大人退兵的。”

聂昌此言一出,完颜宗翰脸上顿时闪过一抹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