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国家议政委员会内务档案厅,深夜。
宗家派驻系统联络人将一份代号为《提案S-G037》的加密资料递交至受理处,随后迅速退场。
文件标题平平无奇:
《关于青创联盟职能归档化及整合调整建议案》
核心内容仅一句话:
“建议将青创联盟现行教育类政策建议职能、系统化资源调拨职能、模型研发辅助职能,归入教育部青年事务专项办公室统一管理,避免重叠、分流与系统冲突。”
其理由列出四条,句句写得滴水不漏:
青创联盟未经法定授权开展资源配置行为,存在“非正规调拨”风险;
数据模型对接国有教学平台频繁,涉数据安全;
联盟代表沈逸辰频繁涉入政策前沿发言,缺乏民主授权程序;
当前社会对青创系统依赖性过强,已出现“议会外平台结构过重”风险。
归根结底——
这不是建议,而是一次系统性剥夺。
一旦提案通过,青创联盟将不再具备独立运行权限,而只是教育部下属一项“青少年事务附属接口”平台。
沈逸辰,从主导者,沦为“顾问型备案人员”。
……
提案提交后的第十小时,内部通告在政策通道曝光。
尽管官方尚未公示,但高校圈与教育平台瞬间风声鹤唳。
“这是什么情况?青创联盟要被‘回收编制’了?”
“他们不是才刚做出《青年人格独立宣言》吗?”
“我这边的师兄说,已经接到通知:若提案通过,青创系统必须关闭数据接口,由教育部平台统一评估。”
更有甚者,开始打包账号、撤离议题社群,仿佛一夜之间,“青创”这两个字即将从国家教育结构中被抹除。
宗家联手的旧派教育势力代表——顾博文在私下小范围发言中笑言:
“系统归谁管,决定未来谁说话。”
“沈逸辰能赢直播,但他赢不了体系。”
……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沈逸辰,竟然不反击。
没有发布公告,没有公开反驳,也没有在联盟内部发起任何投票或者动议提案。
反倒在“青创舆情引导群”中发了一条简单通知:
“接下来两周,我会离开总部。”
“这场战,我们不在顶层打。”
随后,他带着小团队启程,正式启动预谋已久的——
“千所高校青年议事会”计划。
……
第一站,江南大学。
他没有惊动校方,也没有接受媒体采访,只是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阶梯教室内,坐在最后一排。
教室内,二十多位学生围坐成圈。
他们来自不同学院,有人是程序社团成员,有人是学生会干事,有人是退社后的边缘青年。
沈逸辰递给他们一张纸:
上面只有两句话:
“你们想自己做决定吗?”
“我可以教你们,如何建立一个‘你们的系统’。”
……
第二站,川西理工。
他带队前往一处老旧教学楼,召集起十位曾因成绩落后被放弃参评“创新奖项”的学生。
“别再等联盟给你平台。”
“你们可以自己搭一个。”
“你不需要成为‘体系中的A类’,你可以是你们圈层中的‘核心节点’。”
……
一个星期之内,他走遍七所高校,架构起七组“青年自治议会模型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三大特征:
不接入青创主系统
不依附任何官方平台
所有议题发起、资源调配、协商机制完全由学生自主协定
而他,仅作为模型构建者,提供基础流程、程序逻辑与问题预判建议。
这一策略极其克制。
他没有试图“保住联盟权力”。
他选择——分散权力,让所有人学会建立自己的联盟。
……
与此同时,全网高频出现一个新口号:
“青年不是备案系统。”
从高校论坛、到社交平台、再到街头喷绘,八个字的标语被刷满屏:
【我们不是归档项,我们是起点】
【不要被回收的青春】
【我们的议会,由我们组成】
【千校计划,自己当代表】
而就在宗家准备下一步推动提案全网铺开的当天,意外发生了。
——全国已有216所高校,在官网发布公告:
“正式启动‘青年校内议事试点’。”
“由学生代表独立讨论本校内教育安排、平台引进、资源使用建议方案,结果将提交至青创联盟平台备案。”
“如青创被剥夺职能,则独立维持。”
宗家内部炸锅。
“这不是沈逸辰构建的联盟。”
“这是——每个青年自己搭建的联盟。”
赵乾鹤愤怒砸碎茶杯:
“他不打了?”
“他特么是把联盟分给了所有人?!”夜,石城主城区。
青创联盟总部灯火通明,主屏幕正实时更新“千校议事系统”节点反馈数据。
一条条绿色连线在系统中高速跳跃,如神经突触般连接起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校:
【节点K72(岭南大学)——议题上传完毕】
【节点N21(江北政法)——跨校协同通过率87%】
【节点m19(东川理工)——与d23(杭州师范)签署互议备忘】
【已激活高校平台总数:1017】
【平均反馈周期:36小时 8.4小时】
数据每一次刷新,都是联盟下沉结构的深化——
这是一次由青年自己推动、自我协定、自主执行的**“非官方系统构建试验”**。
在过去,教育资源调配来自顶层命令,教学议题只能被动接受。
而现在,每一所高校,都像一颗自旋卫星,在青创系统的引力下,完成自主运行。
“沈哥,我们……真的把千校计划跑通了。”
天机阁副组长许秋云望着屏幕,眼眶泛红。
沈逸辰坐在沙发上,手中仍握着那枚他从实验时代留存下的“逻辑芯片改造钥”,神情淡然:
“他们要架空我。”
“我就把这张椅子拆掉,让每个人手里都拿一把。”
……
与此同时,京城,国家议政委员会第五会议厅。
《青创联盟职能归档整合提案》进入最后一轮初审。
按宗家部署,一旦审核通过,青创将被并入“教育部青年专项事务办公室”,沈逸辰的联盟职权彻底作废。
提案人顾博文笑容自信,已做好向媒体通告的准备。
“请代表表决。”
主持人声音落下,屏幕上逐一点亮。
第一票:反对。
第二票:反对。
第三票:弃权。
第四票:反对。
第五票:反对。
……
顾博文的笑容逐渐凝固。
“……怎么会……”
秘书递来最新数据报告——
“目前全国高校已有1000+所同步启动‘青年议事会’,构成‘事实制度覆盖率’,舆情支持度高达91.7%。”
“多所高校发布联合通告:若青创被‘去职能’,则全体议事平台转为‘独立共治结构’,同时退出官方指导体系。”
这份报告后面,还有一份堪称压轴的联名信:
由全国356所学生会、127家青年组织、23家非政府公共协商平台共同签署,内容只有一句话:
“青创不倒,因为它早就不再是一个系统,而是千个系统。”
此刻再动它——即是向全体青年宣战。
宗家代表团彻底噤声。
赵乾鹤沉默退席,额角青筋跳动,冷笑一声:
“疯了,这小子……他不是构建结构。”
“他是释放结构。”
……
青创总部大厅,新闻发布会直播开始。
主持人声音激昂:
“根据青年议题组织联席组投票结果——正式任命沈逸辰为:新时代青年结构性变革首席代表。”
掌声如雷。
他登上主台,眼神从容。
没有感谢,没有套话。
他只看着镜头,说了一句话:
“你们以为,我会守着联盟这张牌死守到底。”
“但我告诉你们——我随时可以不要它。”
“因为我们早就不是系统的一部分。”
“我们,是系统的重新编织者。”
……
全网疯了。
【从联盟主席,到结构变革代表,他是升职?不,他是进化】
【宗家连夜删文,提案撤回通告流出!】
【千校计划一夜崛起,沈逸辰彻底掌握“青年权力结构主线”】
人民日报发布官方社评:
“当青年不再等待系统投票,而是自己搭建系统,那这个国家的未来,就已经不再属于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