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
播放量十万。
一小时。
播放量五十万。
两小时。
播放量二百万。
评论数爆了。
【什么东西?!一上来就炸了?】
【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这不是歌,这是宣战。】
【副歌真的太狂了。】
【他居然敢写。】
【他真敢发。】
【这就是山南?】
【疯了。】
四小时后。
海外最大社交平台置顶热搜——
#不熄山南#
评论百万+
转发五十万+
热度指数直接爆表。
晚上。
全球各大媒体头版,全部刷屏。
F国《巴里时报》:
【山南用一首歌,把全球合规规则撕了个口子。】
《文娱观察》:
【这不是一首歌,这是一次文化反击。】
《世界之声》:
【有些歌,是写给耳朵的。】
【而山南,是写给骨头的。】
东城,沅珊娱乐总部。
晚上十点。
谢沅珊终于收到最新的全球数据报告。
助理拿着报告单,声音都在发抖:“谢总……不熄这首歌,12小时评论破百万。”
“这数据,已经不属于正常传播范畴了。”
谢沅珊没说话。
她靠在椅子上,盯着手机里的评论区。
最上面的一条。
【你可以限我的路。】
【可以封我的口。】
【可以关掉我的灯。】
【但你别忘了。】
【我们是自己能点火的人。】
她轻轻一笑。
拨通了易喆的电话。
“喂。”
男人的嗓音一如既往地懒。
谢沅珊低低道:“你又炸了。”
易喆在那边嗯了一声:“意料之中。”
“你打算怎么办?”
易喆轻轻勾了勾嘴角。
“我看他们还能忍我几首。”
谢沅珊笑。
“易喆。”
“我发现。”
“你是真的越来越欠收拾了。”
易喆那边懒洋洋开口。
“所以。”
“你收不收我?”
谢沅珊盯着那句【不熄】的副歌。
笑得像刀。
“收。”
“全世界,谁不敢收你。”
“我沅珊——”
“敢。”
第五站,纽约。
全球文化议会大会的主场馆外,人山人海。安全线拉了三重,媒体区的闪光灯连成一片白光。
这一届大会,原本只是全球顶级文娱机构的交流场合。可这次不一样——因为有一个名字,彻底改变了气氛。
山南。
他不再是争议话题,他成了焦点。
而就在所有记者举着长焦,等着那个总爱炸热搜的疯子出场时——
一辆低调的黑色专车缓缓停在场馆门口。
车门打开。
先下来的,是谢沅珊。
一身白色长风衣,头发高束,冷脸薄妆,步子利落干脆,眼神像刀。
下一秒。
她侧身,伸出手。
从车里,易喆下来。
黑衬衫配黑风衣,眼底带着几分倦意,却笑得肆意。他没多看台阶,只直接牵住她的手,十指紧扣。
镜头一瞬间全炸了。
【来了来了!】
【沅珊和山南牵手了!!】
【这个镜头,配得上全球封面吧?!】
【有生之年看到一个内容人,被资本打压之后,还能在全球大会上牵着老婆来对线!】
易喆站定,看了她一眼,语气懒懒:“你真来啦。”
谢沅珊侧头,笑了笑:“你不是说让我收你吗?”
“现在收。”
“收了就得跟着你上战场。”
他笑,手指收紧一点,握得更牢了。
“你来,我胆就更肥了。”
会场内部,早已坐满。
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五十多家顶级文娱机构,还有各大传统传媒协会都在。
中间主舞台前,是一个长达二十米的圆形发言台。
而今夜的压轴发言人,正是——沅珊娱乐总裁,谢沅珊。
当她的名字响起时,几乎所有记者都下意识看向另一侧的山南。
易喆靠在座椅上,双手环胸,看着她从另一头缓缓走上发言台。
她的步伐稳,腰背挺直,每走一步,都踩在了镜头的节奏点上。
站定。
她看了一眼台下,嗓音冷淡而清晰。
“我是谢沅珊。”
“来自东方,从事内容行业十七年。”
“今天我站在这,不是来谈合作。”
“而是来宣布一件事。”
她顿了一下。
所有人神经紧绷。
“从今天起,东方内容——”
“我们,不再低头。”
轰。
全场一静,下一秒掌声炸了。
镜头一一对准她的脸。
有人震惊、有人欣赏、有人面无表情。
但没人敢质疑她的气场。
谢沅珊低头,翻开发言稿的第一页。
“我们曾经被定义为‘温和’、‘感性’、‘适合情感表达’。”
“也被贴上‘缺乏结构’、‘不讲逻辑’、‘不可全球化’的标签。”
“但这些年,有人写了《她不低头》,有人拍了《风从东方来》。”
“有人站在了你们的舞台中央。”
“我们靠的,不是资本,不是后台。”
“是内容。”
“是一个词,一个节奏,一个镜头里的真情。”
台下,有媒体人悄悄擦了擦眼角。
她没有喊口号。
但每一句话,都像是敲在了全球文娱行业的心口上。
“我知道,你们怕。”
“你们怕一个不属于你们规则的人,把你们的天花板捅了个洞。”
“怕一个‘山南’,让你们那些教科书,要重新写一版。”
“但——”
“怕也没用。”
谢沅珊合上讲稿。
“我们已经来了。”
“不是来问你们愿不愿意。”
“而是来告诉你们。”
“我们,会留下。”
全场掌声雷动!
另一边,后台候场区。
林若曦坐在直播屏幕前,默默看着谢沅珊的发言。
杜潇看着她:“你怎么不说话?”
林若曦没动,只轻声道:“她说的话……就是我当年想说的。”
“可我没那本事。”
“她说了。”
杜潇笑了:“你有你该说的。今晚轮到你了,别让她失望。”
晚上十点整。
大会文化演出环节,正式开始。
舞台灯光一灭,全场静。
第一道光束落下——是林若曦。
她一身红衣,立在台中央。
无伴奏,无舞美。
她开口。
“我不是你们习惯的旋律。”
“但我是命,是骨,是一个女孩站起来的声音。”
副歌响起,是易喆提前两天给她改的《不熄》变奏版。
节奏狠,歌词直。
【你不让我活,那我就烧】
【你不让我唱,那我就喊】
观众席上,几个欧洲代表都变了脸色。
太冲了。
可台下的年轻人、文艺人、独立音乐人——全都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