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全场安静了几秒。

下一秒,林若曦转头,看向易喆。

“山南哥哥。”

“你给我写个版本,我练。”

“要再难,我也唱。”

“他们说我不配。”

“那我就让他们配不上骂。”

易喆坐在灯下,一直没吭声。

此刻终于抬眼。

“你能撑得住吗?”

林若曦咬牙:“我不低头。”

“好。”

“你不低头,我就给你剑。”

第二天上午九点,彩排厅。

光影实验室开始全天连排。

林若曦连轴转练了六个小时,嗓子干了也没停。

后台,杜潇拿着水跑过来:“歇歇吧,你今天已经唱了二十遍!”

林若曦笑了笑,擦了把汗。

“我以前在街头唱十小时。”

“没人听。”

“现在,至少有人在听。”

东城,沅珊娱乐总部。

谢沅珊一早就到了办公室。

她手边摊着一份F国媒体发来的对比通告,红笔已经画满了批注。

“圣维文化团要在正式演出前三天搞一次‘文化交互预演’,邀请所有对手现场答辩。”

助理看得一愣:“他们这是搞文化洗牌啊?”

谢沅珊点点头:“老欧洲的伎俩。”

“表面比拼艺术,实则圈地划界。”

“他们不怕你红。”

“怕的是,你让他们的定义失效。”

她拿起手机,给易喆发了一条信息。

【别管他们演什么。】

【你把你的火点着,他们的灯就白装了。】

易喆很快回了一句。

【你放心,我这边,不打感情牌。】

【我们上的是技术书。】

F国预演当日,拉帕剧院侧厅。

灯光扫过,圣维文化团的主策带着四人走上台,每人都穿着剪裁极致的传统礼服,站姿笔直。

他们的表演,是一首改编的《巴赫序章变奏》,融合了当地最古老的手鼓舞。

技术层面,几乎无可挑剔。

全场鼓掌如雷。

而光影实验室……

连一个鼓都没上台。

只是一张琴,一块地板。

林若曦站在舞台中央,背后是三排立麦。

所有人都愣了。

“这是唱什么?”

“这也太简陋了……”

直到第一句歌词响起。

“她不是靠谁给光。”

“她是黑夜里,自己烧起来的火。”

那一瞬间,音响里爆出节拍器般精准的击打声,每一段节奏都跟着她的音落点精准同步。

节奏流转,背景大屏猛地切换成多语种字幕,投影出过去《风从东方来》《她是江山》的片段画面,剪得极其流畅,像在用镜头打字。

全场一静。

现场翻译停了三秒。

主台下,圣维团主策眉头一皱:“这是……AI自动画面切镜?”

旁边有人低声道:“不是,是人工实时手控。”

“操控的人……”

目光一扫。

后台角落,易喆坐在一台老旧操控台前,右手滑鼠如飞,左手敲着键盘。

有人低声惊叹:“这就是山南?”

“原来他不只会写情绪歌。”

“他在玩节奏架构……”

演出结束,全场寂静三秒。

然后,掌声。

雷动。

这一刻,没人再怀疑。

F国,拉帕剧院。

正式演出日。

剧院门外,人山人海。

全球文娱圈的目光,全都盯在这场对决上。

一边,是有着百年传承、技术壁垒拉满的圣维文化团。

一边,是刚刚在m国掀起巨大声浪、来自东方的疯子——光影实验室。

而今晚的主菜,只有一个名字。

——山南。

——《孤岛上的花》。

一部短剧与歌剧联动的演出。

一场在全世界都没见过的新玩法。

后台。

灯光组最后确认。

音响组检查频率。

而舞台一侧。

易喆,一个人坐在指挥席边,低头系着琴弦,安静得像没事人一样。

老韩忍不住嘟囔:“喆哥,真要上短剧?这玩意国际舞台上可没人玩。”

“我们玩。”易喆声音懒散。

老韩还想说什么。

但下一秒,他看见——

林若曦换好了演出服。

黑色长裙,肩膀上的暗金刺绣,是一朵孤零零的梅花。

台下有人不懂:“这花什么意思?”

易喆淡淡一句:“岛上的花。”

“开在最孤独的地方。”

“但只要她还活着,就是世界的颜色。”

老韩猛地一怔。

这,就是今晚的主题?

《孤岛上的花》。

不是单纯讲爱情,不是讲情绪,而是讲——存在。

属于东方的,属于林若曦的,也属于每一个不肯低头的命。

晚上七点整。

拉帕剧院,主灯熄灭。

所有人,安静。

然后。

光影实验室的LoGo出现在大屏上。

第一幕。

短剧开场。

画面里,是一座孤岛。

荒凉,冷寂,甚至有点残破。

旁白响起。

“她活在岛上。”

“没有人给她阳光,没有人给她水。”

“可她还是开了花。”

画面切换。

林若曦走上舞台。

她没有华丽的动作,甚至一身衣服都简单到极致。

但当她开口——

全场炸了。

“她是岛上的花。”

“风吹不倒,雨打不烂。”

“没人看,她也开。”

短剧和歌声同步。

大屏幕上的画面,是林若曦从破败走向舞台的过程。

而台下的声音,是全世界第一次听见。

东方的叙事感。

带着狠。

带着倔。

带着孤绝的骄傲。

圣维文化团的主策,眉头皱得死紧。

这不是普通的短剧。

这是完整的舞台叙事。

剧情、画面、歌词、音轨、节奏,全部锁死同步。

技术难度拉满。

演唱难度爆表。

而更可怕的是——这东西,有杀伤力。

因为它打的,不是流量。

是命。

是信仰。

是世界里,每一个独自生长的存在。

中段。

钢琴声落下。

舞台切成一束白光。

林若曦站在那,一袭黑裙,眉眼干净,嗓音却像刺透夜空。

“她没有花园。”

“没有绿洲。”

“她的根,扎在石头里。”

“她的叶,卷着风沙。”

“但她,是花。”

当最后一段合唱响起。

全场第一波掌声,炸裂。

站起来了。

起立鼓掌。

第一遍。

三分钟后。

舞台最后一幕。

画面切成东方山川。

梅花开放在孤岛之巅。

光影实验室的LoGo打上去。

字幕。

【她不是温室里的花。】

【她是——孤岛上的花。】

全场,二次起立。

掌声更猛。

不止媒体,不止评审,连不少欧洲观众都忍不住站起来鼓掌。

第三遍。

最后收尾。

林若曦站在舞台正中,鞠躬。

易喆起身,走上舞台。

没多说。

只是抬手,冲着全场,轻轻一鞠。

后台,圣维文化团的总导演,咬牙低声:“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