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财富的真相 > 第91章 探寻自我驱动力的源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1章 探寻自我驱动力的源泉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量,他们的自我驱动力仿佛是永动机,推动着他们不断向前,去追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而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自我驱动力。

看看刚刚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70岁高龄,身为亿万富翁,本可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却毅然投身竞选美国总统这一艰辛的征程。竞选总统,这无疑是一份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心血。然而,特朗普身上那强大的驱动力,驱使着他去挑战这一艰巨的任务,这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这背后的动力源泉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是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了自我驱动力。确实,想法是行动的起点,有想法、有梦想的人不在少数。但我们不难发现,现实中很多怀揣着伟大梦想的人,最终却未能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的成就。就拿减肥这件事来说,不少女孩子都渴望拥有苗条的身材,有着强烈的减肥想法。然而,真正能够减肥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难道真的是减肥太难了吗?

让我们转换一下场景。假设一位减肥失败的女孩子,偶然间遇到了张艺谋,而张艺谋对她十分赏识,希望她能担任影片的女主角,但前提是必须减重40斤。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女孩子大概率能够减肥成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起初,女孩子减肥只是一种“想要”的状态,而遇到张艺谋之后,减肥就变成了她的刚需,她“一定要”做到。这一转变,让减肥从可有可无的愿望,变成了非实现不可的目标,从而激发了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再看学习英语的例子。多数中国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历经初中、高中、大学,学习时间跨度不可谓不长。然而,当真正身处国外,需要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却发现多年的学习成果难以派上用场。但如果将一个中国人直接扔到国外,在日常生活的逼迫下,他却能迅速学会英语。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大多数人来说,英语在国内并非刚需,用不上也无妨;而在国外,为了生活和交流,学会英语就成了必须要达成的目标,强大的刚需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比如想要孝顺父母、赚很多钱、实现财务自由等等。然而,仅仅停留在想法层面,自我驱动力是远远不够的。一旦遇到困难和挑战,这些人就会轻易退缩。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将这些弹性需求转化为真正的刚需。更令人无奈的是,很多人的刚需竟然是找借口。

他们就像沙漠中的鸵鸟,遇到危险时,跑不动了就把头扎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敌人就安全了;又如同玩躲猫猫的小孩,用手捂住脸,就天真地以为别人看不到自己。许多成年人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成为了找借口的“专家”。当被问到为什么没有时间去创业时,他们会说工作太忙、学习太忙。但当真正深入追问这一年究竟忙了什么、取得了哪些重要工作成绩、学习到了多少知识时,他们却往往无言以对。找借口成了他们安慰自己、逃避现实的工具。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科学家们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们发现,人的大脑是可塑的。从表面上看,人的大脑在一生中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其内部结构一直在改变。大脑的灰质厚度都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加,这意味着大脑不仅会被环境塑造,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被自我塑造。

当一个人将心中想要的东西,变成自己决定要、必须要的刚需时,就如同在大脑中按下了一个强大的启动按钮。这种强烈的决心和刚需,会促使大脑重新塑造自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进而激发出强大的自我驱动力。正如系统的生意导师德克斯特·耶格所说:“成功是一个决定,而只有你才能够做出这个决定。”

自我驱动力并非凭空而来,它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目标的强烈渴望,源于将弹性需求转化为刚需的坚定决心。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将其转化为必须实现的目标时,才能激发潜藏在体内的强大动力,去跨越重重困难,向着成功的彼岸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