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29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密足厥阴肝经奥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密足厥阴肝经奥秘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密足厥阴肝经奥秘

在古色古香的医馆中,孙思邈结束了对胆经的讲授,稍作休憩后,便将目光聚焦在足厥阴肝经的讲解上。他清了清嗓子,声如洪钟,开启了这场关于肝经知识的传承。

“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此处气血如涓涓细流开始汇聚。”孙思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自己的足趾上比划,“它沿着足背,缓缓上行至内踝前一寸处,再沿着胫骨内缘,如同一条隐秘的丝线,在内踝上八寸处,巧妙地从足太阴脾经之后穿出,继续它的循行之路。它上行过膝内侧,沿着大腿内侧中线,深入至阴毛中,环绕阴器,而后抵达小腹,紧紧挟于胃的两旁,与肝脏相连,又与胆络属,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紧密相连。随后,它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再沿着喉咙的后方,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从额部穿出,最终与督脉在头顶部交汇。它还有两支重要的分支,一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内侧;另一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与手太阴肺经交接,完成了整个经络系统的循环往复。”

孙思邈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接着说道:“肝主疏泄,主藏血,而肝经对情志、生殖、血液等方面的疾病有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情志不舒、生殖功能异常、血液运行不畅,都与肝经息息相关。”

随后,孙思邈开始介绍肝经的穴位:“肝经一侧共有14个穴位,它们就像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经络之上,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首先是大敦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此穴为肝经的井穴,犹如源头之水,可激发肝经气血。”孙思邈边说边拿起一根银针,向众人展示,“针刺时,需浅刺0.1 - 0.2寸,手法要轻柔,不可过深,以免损伤气血。艾灸时,用艾条温和灸3 - 5分钟,能起到温通经络、回阳救逆的作用。日常按摩时,可用拇指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每次1 - 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可辅助治疗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等疾病。”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孙思邈指着自己的足背说道,“针刺可直刺0.5 - 0.8寸,通过刺激此穴,能清肝泻火。艾灸时,用艾条温和灸5 - 10分钟,可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驱散肝经郁热。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每次2 - 3分钟,对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至关重要。”孙思邈的语气中充满了强调,“它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针刺直刺0.5 - 0.8寸,可平肝息风、清热利湿,对肝郁气滞、头痛眩晕等病症疗效显着。艾灸时,用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激发肝脏的元气。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每次3 - 5分钟,可根据虚实采用不同的手法,实证时手法稍重,以泻肝火;虚证时手法轻柔,以补肝血。”

“中封穴,在足背侧,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孙思邈接着介绍,“针刺直刺0.5 - 0.8寸,可调理肝经气血。艾灸艾条温和灸5 - 10分钟,能温养气血。按摩时,用食指指腹点按,每次1 - 3分钟,对疝气、遗精、小便不利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蠡沟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孙思邈边说边在自己的小腿上指出穴位位置,“针刺平刺0.5 - 0.8寸,可调节肝经经气。艾灸艾条温和灸5 - 10分钟,能疏通经络。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上下推擦,每次2 - 3分钟,常用于改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疾病。”

“中都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孙思邈继续讲解,“针刺直刺0.5 - 1寸,可调节气血,缓解疼痛。艾灸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散寒止痛。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对疝气、崩漏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膝关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孙思邈屈膝,展示穴位位置,“针刺直刺1 - 1.5寸,可疏通膝关节周围的经络气血。艾灸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温通关节。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能辅助治疗膝髌肿痛、下肢痿痹等疾病。”

“曲泉穴,屈膝时,在膝内侧,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孙思邈边屈膝边说道,“针刺直刺1 - 1.5寸,可调理肝肾,通利关节。艾灸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补益肝肾。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阴包穴,在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缝匠肌后缘。”孙思邈在自己的大腿上指出穴位,“针刺直刺1 - 2寸,可调节肝经气血,疏通经络。艾灸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散寒通络。按摩时,用手掌拍打或拇指按揉,每次3 - 5分钟,可改善月经不调、遗尿等症状。”

“足五里穴,在大腿内侧,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孙思邈讲解道,“针刺直刺1 - 2寸,可调节下焦气血。艾灸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温阳散寒。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对少腹胀痛、小便不通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阴廉穴,在大腿内侧,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孙思邈继续介绍,“针刺直刺1 - 2寸,可调理肝经气血,治疗下焦病症。艾灸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温通经络。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可缓解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状。”

“急脉穴,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孙思邈特别提醒,“针刺时一定要避开动脉,直刺0.5 - 1寸,手法要谨慎。艾灸艾条温和灸5 - 10分钟,能温经散寒。按摩时,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1 - 3分钟,可辅助治疗疝气、阴挺等疾病。”

“章门穴,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孙思邈用手在侧腹部比划着,“针刺斜刺0.5 - 0.8寸,可调理脾胃,疏肝理气。艾灸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能健脾和胃。按摩时,用手掌顺时针按揉,每次3 - 5分钟,对腹痛、腹胀、泄泻等脾胃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孙思邈最后介绍道,“针刺斜刺0.5 - 0.8寸,可疏肝理气,宽胸解郁。艾灸艾条温和灸5 - 10分钟,能温通气血。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2 - 3分钟,常用于缓解胸胁胀痛、呕吐等症状。”

我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孙思邈的每一句话,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在孙思邈讲解的过程中,我不时地在自己身上寻找对应的穴位,用手指轻轻按压,感受着穴位的位置和刺激后的反应。心中不断思索着如何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巧妙地运用这些穴位,为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