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民心
冰冷潮湿的天牢中,林尘闭目凝神,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份伪造的罪证。他知道,自己是被陷害的,但对手的手段之高明,令人心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势力,竟能如此轻易地操控朝堂?
“大人,您还好吗?”狱卒的声音打断了林尘的思绪。
林尘睁开眼,只见谢婉端着食盒,在狱卒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她眼眶微红,显然是刚刚哭过。
“婉儿,你怎么来了?这里危险,你快回去!”林尘心中一痛,连忙说道。
“我不走!我相信你是清白的!”谢婉放下食盒,紧紧握住林尘的手,眼中满是坚定,“我会想办法救你出去!”
林尘心中感动,他知道谢婉的决心,更明白她背后的风险。
“傻瓜,这件事牵扯甚广,不是你能插手的。”林尘轻轻抚摸着谢婉的秀发,柔声说道,“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谢婉没有说话,只是更加用力地握紧了他的手。她知道,林尘此刻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希望。
离开天牢后,谢婉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吴学政。吴学政是林尘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少数几个了解真相的人之一。
“吴大人,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证据,证明林大人的清白!”谢婉焦急地说道。
吴学政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说道:“我已经派人暗中调查,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只是……”
“只是什么?”谢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只是,这件事背后牵扯的势力非同小可,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吴学政没有再说下去,但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李秀才作为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在得知林尘被诬陷后,义愤填膺,他号召百姓联名上书,为林尘鸣冤。
“林大人是难得的好官,他推行的教育改革,让我们的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我们不能让他蒙受不白之冤!”李秀才慷慨激昂的演讲,引起了在场百姓的强烈共鸣。
短短几天时间,数万份联名状雪片般飞往京城,百姓的呼声,如同山呼海啸,震动朝野。
皇宫内,皇上看着堆积如山的联名状,脸色阴沉。他没想到,林尘在民间竟有如此高的威望。
“来人啊,宣林尘……”
谢婉没有说话,只是更加用力地握紧了他的手。她知道,林尘此刻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希望。离开天牢后,谢婉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吴学政。吴学政是林尘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少数几个了解真相的人之一。
与此同时,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李秀才作为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在得知林尘被污蔑后,义愤填膺,他号召百姓联名上书,为林尘鸣冤。钱秀才作为林尘的学生代表,深知新教育制度带来的益处,他组织起同窗,在学府内发起了一场学术讨论。
“我等皆是新教育制度的受益者,林大人推行的改革,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打破了世家对教育资源的垄断!”钱秀才慷慨激昂,“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教育制度的优越性,粉碎那些污蔑和谣言!”
学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阐述着新教育制度的优势,以及自身学习的成果。这场讨论,迅速在京城内外传播开来,成为了百姓口中热议的话题。
天牢之中,林尘听着狱卒带来的消息,嘴角泛起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他冷静地分析着眼前的局势,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详细的反击计划。
“想要扳倒我,可没那么容易……”林尘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此时,谢婉来到了一处幽静的茶楼,她优雅地走进一间雅间,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正背对着她,似乎在欣赏着窗外的景色。
“姐姐,你来了。”女子转过身,对着谢婉微微一笑。
谢婉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姐姐,我需要你帮我……”
雅间内,谢婉将林尘的遭遇和孙太傅从中作梗的推测,娓娓道来。她口齿清晰,逻辑分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得头头是道。
“姐姐,你精通棋艺,可曾见过有人为了赢棋,不惜毁掉整个棋盘?”谢婉的声音带着一丝悲愤,“孙太傅为了维护旧贵族的利益,不惜打压新兴人才,阻碍教育改革,他这是在毁掉大梁的未来啊!”
被称为姐姐的女子正是当朝长公主,她听完谢婉的话,秀眉微蹙,陷入了沉思。她深知谢婉的智慧和善良,也了解孙太傅的固执和保守。
“妹妹,你可有证据证明孙太傅与这件事有关?”长公主问道。
谢婉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递给长公主:“姐姐请看,这是我从孙太傅府上管家口中得知的,上面记录了近年来孙太傅暗中收受贿赂,操控科举考试,将那些出身寒门的优秀学子拒之门外,反而让一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金榜题名。”
长公主接过名单,仔细翻阅起来。名单上的内容触目惊心,每一笔款项,每一个名字,都昭示着教育资源分配的腐败和黑暗。
“好一个孙太傅,竟然如此胆大妄为!”长公主怒火中烧,她猛地站起身,将名单拍在桌上,“我这就进宫面见父皇,揭露孙太傅的真面目!”
长公主雷厉风行,立即进宫面圣。皇帝听闻此事,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事。最终,在铁证如山下,孙太傅的罪行被一一揭露,他被罢黜官职,永不录用。而林尘也得以沉冤昭雪,官复原职。
林尘出狱后,谢婉亲自到牢门口迎接他。两人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婉儿,谢谢你。”林尘紧紧握住谢婉的手,眼中充满了感激和爱意。
“我们是夫妻,本就应该共同进退。”谢婉柔声说道,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林尘和谢婉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
然而,林尘和谢婉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成功。
孙太傅的倒台固然大快人心,但也只是拔掉了盘根错节的腐败体系中的一根枝节。想要根除积弊,革故鼎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回到家中,林尘便立即邀请了吴学政和几位支持改革的官员前来商议。众人围坐在书房内,气氛凝重。
";孙太傅虽然被罢黜,但朝中仍有许多他的门生故旧,他们定会想方设法阻挠改革。";吴学政忧心忡忡地说。
林尘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看向谢婉,";婉儿,你先前走访民间,可有什么发现?";
谢婉放下手中的茶杯,";民间虽有许多百姓渴望接受教育,但苦于没有条件。他们大多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学费,而且各地书院数量有限,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
林尘沉吟片刻,";看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源问题,要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得起书,也要有更多优秀的教师愿意投身教育事业。";
";我倒是有个想法,";一直沉默不语的李秀才忽然开口,";我们可以效仿先贤,在各地建立义塾,招收贫困子弟免费入学。同时,还可以设立奖学金,鼓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
李秀才的话音刚落,书房外便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先生此言甚妙!学生愿为推广义塾尽一份绵薄之力!";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少年郎站在门口,正是钱秀才。他虽然年纪尚轻,但眼神坚定,语气诚恳。
林尘看着眼前这位充满朝气的少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微一笑,";好,既然如此,那我们便...";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谢婉,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希望。